作者 | 朵娘
1
高鐵上,鄰座的小男孩正在哭鬧,
或許是坐久了,孩子焦躁不已。
男孩媽媽先是拿零食哄孩子,
接著又從包里拿出IPAD讓孩子玩,
而她自己正玩著王者榮耀。
隔壁座的小姑娘,
她也非常好奇地盯著IPAD屏幕。
男孩意識到小姑娘在看他的IPAD,
便故意側(cè)著身,將IPAD對著車窗。
小姑娘伸長脖子,仍看不到,
憋著小嘴,有點委屈。
她的媽媽見狀,迅速捧起她的臉,
親了一下,然后從兜里拿出一根紅繩子,
玩魔術(shù)般,變出各種花樣,
一會降落傘,一會單雙杠,
一會蝴蝶,一會鐵塔,一會橋,
讓孩子笑開了懷。
小姑娘很快忘了IPAD,
很自然地和媽媽玩起了翻花繩。
不一會,小男孩開始哭,
原來他的IPAD沒電了。
任憑他的媽媽怎么解釋,
男孩都執(zhí)拗地要玩IPAD。
男孩媽媽向前后座借充電寶,都沒有。
看到她的窘境,
小姑娘媽媽這時候從包里拿了一張紙,
三下五下,疊了一紙鶴給男孩。
男孩破涕為笑。
小姑娘媽媽又用白色紙疊了許多紙鶴,
小姑娘用水彩筆給紙鶴涂上各種顏色,
將其送給前后左右的孩子們。
拿到千紙鶴的孩子們,
個個喜氣洋洋、歡呼雀躍。
這樣的媽媽,就好比黑暗里綻放的煙花,
其五顏六色的光芒,照亮了孩子的眼眸,
在他們的心靈里涂鴉了一幅
歡快且色彩豐富的精神圖騰。
日后,孩子遇到困難或挫折,
這幅圖騰就會釋放力量,
讓孩子聯(lián)想到往日媽媽教會她的對抗庸常的辦法,
這些方法會指引孩子主動探尋希望和生機,
甚至幫助孩子熬過黑暗期。
而單板、刻薄的父母,
實質(zhì)是在對孩子進行精神上的窮養(yǎng),
他們帶給孩子的天空多是單調(diào)的、灰色的。
而幼年時的灰色,
日復(fù)一日便成為了孩子心靈里的灰斑,
當(dāng)灰斑遮蔽雙目時,孩子往往手足無措,
康莊大道都走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
更何況險情不斷的人生路呢?
2
一群男孩子在一起玩陀螺,
一人小男孩用力的甩了一下自己的陀螺,
希望能轉(zhuǎn)得快一點。
結(jié)果他的媽媽把他拉一邊,教訓(xùn)道:
“你為什么不好好愛惜?
這個陀螺可是花了我八十元,
那是我們一天的生活費,弄壞了以后就別玩了!”
后來,男孩每次在玩陀螺的過程中總是小心翼翼,
人也變得非常敏感,
害怕別的小朋友碰壞、摔爛陀螺。
孩子的快樂大打折扣,
與此同時,他變得斤斤計較、小家子氣,
變得輸不起。
甚至為此,與一個男孩打了一架。
原因是,那男孩的陀螺撞壞了他的陀螺,
他情緒崩潰,發(fā)瘋般去廝打自己的游戲玩伴。
男孩媽媽的這種育兒方式,你是否覺得眼熟呢?
省吃儉用節(jié)衣縮食,給孩子買昂貴的玩具;
咬著牙往外掏錢,給孩子上個輔導(dǎo)班;
勒緊褲腰帶買學(xué)區(qū)房,把孩子送到富人學(xué)校;
80元的陀螺,昂貴的輔導(dǎo)班,學(xué)區(qū)房,富人學(xué)校……
為了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這些“好條件”,
父母們?yōu)槲镔|(zhì)奔波,拼命掙錢,
他們焦慮、緊張、用睡眠換錢,
又哪兒有輕松愉悅的心情陪伴孩子們玩?
可是,孩子們感激父母嗎?
未必。
因為他們本能想要的就是好玩、有趣,
以及父母對他們充滿愛的陪伴,
而一對無趣的父母,
在孩子眼里大概就如豐子愷所寫:
“父母這種人,何等殺風(fēng)景而野蠻”罷!
更何況,當(dāng)孩子們表現(xiàn)未能如父母所愿,
他們就會被父母抱怨:
不愛惜80元的陀螺,再也不給你買啦;
這么貴的輔導(dǎo)班,沒學(xué)個什么名堂;
砸鍋賣鐵買學(xué)區(qū)房換的學(xué)位,不好好學(xué)習(xí);
……
孩子在父母的焦慮與抱怨里,
或變得膽小、謹(jǐn)慎和怕事,
或變成了脾氣暴躁的暴君。
其實,買不起貴重的陀螺,
那就自己動手做一個嘛。
父母自己動手為孩子做陀螺,
不但快樂不打折,反而能促進親子互動。
那份沉甸甸的愛,孩子們也是能體會到這種愛的。
小時候,我家也不富裕,
我爸也給我們做過一個木陀螺。
摔不壞的木陀螺里,是爸爸的拳拳之心。
曬谷坪里,他和我們斗陀螺;
泥鰍溝里,他帶著我們挖泥鰍;
池塘邊上,他帶我們打水漂。
父親身體力行地教會我們:
童年的課堂不只在三尺書房和五米教室,
也在泥土的撲騰里,在與大自然的邂逅里。
其成果,絕對不是電子產(chǎn)品里的冷漠臉,
而是面對一叢野菊花的怦然心動。
3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rèn)為,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而這種聯(lián)系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父母熱愛生活,
孩子也會對生活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欲望。
父母愛錢,
孩子長大多半也愛計較錢財方面的得失。
父母自私,
孩子往往也不會主動關(guān)心他人。
原生家庭的力量如此強大,
那我們該如何利用這個力量,
去正向影響孩子們呢?
首先,是對有效育兒時間的把握
龍應(yīng)臺說過,
孩子小的時侯,
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
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
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
在“有效期限”內(nèi),父母就盡量去成為那樣的人,
模仿那人該有的行為舉止,
培養(yǎng)那人該有的行為習(xí)慣,
那人會說的話,做那人會做的事。
其次,注重精神滋潤
影響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因素,
從來不是進口奶粉,
而是父母帶給孩子的精神滋潤。
通過在“有效期限”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的精神浸潤,
塑造正向影響孩子終身的行為習(xí)慣。
比如,
給不了孩子豐盛的物質(zhì),
可以給她有趣的靈魂。
買不起80元的陀螺,
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個木陀螺。
不能帶孩子去海拔五千多的珠峰大本營撿鵝卵石,
可以帶他去家鄉(xiāng)的小河邊撿撿小石子。
再次,塑造有趣且生猛的家庭文化
父母生動、活潑,
則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趣的家庭文化。
父母刻板,計較,
則創(chuàng)造了一個呆悶的家庭文化。
父母用電子產(chǎn)品替代親子活動,
則創(chuàng)造了一個情感冷漠、活在虛擬世界里的家庭文化。
父母的世界如果局限在一個80元的陀螺里,
孩子的世界也會非常狹窄,
就像背著厚重殼的烏龜,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
外面的世界有點風(fēng)吹草動,
他會誤以為是驚天地震,
趕緊躲進殼內(nèi),徹底認(rèn)慫。
但如果父母活得生猛有趣,
孩子也會習(xí)得勇敢和無所畏懼。
這樣的孩子,
即便未來社會再魑魅魍魎,
也能熬過苦難和無趣,能撐過羊腸小道,
迎來充滿生機的陽光大道。
作者:朵娘。專欄寫手,新浪微博讀書書評人,讀書、寫作,帶著孩子一起滿世界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