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茗壺,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又“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古人的心得,只幾字,便將紫砂對茶的因果和盤托出。
紫砂的特殊胎土對于茶的表達,如果有一個關(guān)鍵字就是“理解”,也只有紫砂用謙卑的成全之心,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茶上,成全一道道茶的道場。這是茶與壺之間的一次知音相對。
紫砂那些細細的礦石的間距,適度的與茶湯交融,更用自己的氣孔,對茶湯與空氣預(yù)留了一條溝通之門,讓茶在一個局促的空間里,因為這一點小小的遠方,而有了未來。茶的舒展最終以茶湯含香,入口產(chǎn)生正能量和愉悅感來進行回報。
紫砂壺的包容于茶,絕非死死的包圍隔絕,而是留有余地,給茶呼吸透氣的小空間。恰恰是這份細微處的理解,成全了紫砂與茶累世因緣。
紫砂壺的器型多為古法,古人在設(shè)計造型的時候,和現(xiàn)在人的一味追求唯美和創(chuàng)新不一樣,所有的器型都是為了泡茶。
比如一種叫做掇球的很憨態(tài)的壺,下面一個圓圓的壺身,上邊的蓋子隆起了另外一個小球,兩個球交相。泡茶追求茶融水,水含香,茶水香交融的境界,香輕而繚繞,容易飄走,讓它回到水中是個難事,掇球就是為此而生,緩緩注入熱水,看茶湯在壺身消融,寥寥升起的茶香,經(jīng)過掇球頂部重新被壓回到茶湯里,那份香與水的和睦,心滿意足。
那些古老的傳統(tǒng)器型,有的可以增加茶香,有的可以增加茶的韻味,稠厚,甘甜……不同的壺適合不同的茶,那些細微的心事,是一個個被淹沒在歷史中茶人的茶日子。
紫砂性情——無我
清人吳騫記載了他的洗壺妙方:“壺宿雜氣,滿貯沸湯,傾,即沒冷水中,亦急出,冷水瀉之,元氣復(fù)矣。”也就是說紫砂可以從瞬間的高溫中進入冷水而不爆裂,可見其延展性有多好,它的這種沒有脾氣就是把自己變成了無我。
紫砂個性——專一
專一,是紫砂的另一個性,紫砂陶是一種介于陶和瓷之間,屬于半燒結(jié)的精細茶器,具有特殊的雙氣孔結(jié)構(gòu),透氣性極佳且不滲漏。由于這種特性,所以它能吸收茶汁,壺經(jīng)久用,久而久之這些茶味早已和壺血脈相融,甚至單以沸水沖入亦能泡出淡淡的茶香來。如果此時,你放入其它的茶,混雜的味道,將是它無聲的抗議,這便是“一壺不事二茶”的忠貞。
處世之道——慢熱
慢熱是紫砂的處世之道。紫砂砂質(zhì)傳熱緩慢,而這種慢熱保溫亦較持久,給茶湯以長久穩(wěn)定的包容與呵護。一壺捧在手,手心的溫度讓茶人感到一種真實的、穩(wěn)穩(wěn)的幸福。慢慢的開始,就不會有戛然而止的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