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司馬炎在凌云臺宴請朝中大臣,酒過三巡,衛(wèi)瓘裝作喝醉了,踉踉蹌蹌地跪在司馬炎榻前,欲言又止,前后吞吞吐吐了三次。又以手撫摸著御榻,嘆息地說道:“可惜了這個好座位,實在太可惜了!”
司馬炎一聽,頓時明白了衛(wèi)瓘的言外之意,心里十分不高興,可又不好發(fā)作,只好沉著臉,干笑一聲,說道:“看來衛(wèi)愛卿一定是喝多了?!?br>
為何衛(wèi)瓘為何會在司馬炎的酒宴上不合時宜地說出這句話呢?原來,司馬炎立了一個傻兒子司馬衷為太子。
司馬炎的這位傻兒子到底有多傻呢,舉兩個著名的例子。
司馬衷當了皇帝后,有一次到華林園里游玩,隨行有許多大臣和宮女。當司馬衷來到一處池塘邊,聽到一陣青蛙的鳴叫聲,忽然鄭重其事地問左右:“這蛤蟆是在為官家叫呢,還是在為私家叫?”
這是一個相當雷人的問題,所有的大臣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
當時天下饑饉,民不聊生,國家形勢岌岌可危,當各地的災情報告如雪片般地飛到京城時,這位傻子皇帝聽說老百姓都沒有飯吃,很是納悶,就問手下大臣:“何不食肉糜?”
一時間,眾大臣哭笑不得,啞口無言,不知如何向這位傻子皇帝解釋。
晉武帝明知司馬衷是個傻兒子,為何還要立他做太子呢?這要從司馬炎的皇后楊艷說起。晉武帝雖然后宮妃子過萬,然而楊皇后的地位固若金湯,無人撼動。最關鍵的是,在楊皇后面前,司馬炎還是一名“妻管嚴”。
按理說,司馬衷是一個白癡,太子之位應該輪不到他,可不知為什么,楊皇后鐵了心要立他為太子,還說“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古訓不可更改,司馬衷既是長子,又是嫡子,太子之位,非他莫屬。
司馬炎對這個事情最初還是很慎重的,猶豫了一年,可實在經(jīng)不住楊皇后的枕頭風,最終還是答應了楊皇后的請求,冊立司馬衷為太子。
其實,對于冊立司馬衷為太子,司馬炎心里一直不踏實,他曾私下同楊皇后商量,想把司馬衷廢掉,重新改立太子。楊皇后一口回絕,還說:“太子立長不立幼,這是古訓,既然你答應了,怎么能輕易更變呢?”
公元274年,年僅37歲的楊皇后身患重病,很快將要香消玉殞。彌留之際,楊皇后拉著司馬炎的手,讓武帝對天發(fā)誓,一定要保住司馬衷的太子之位,武帝悲痛不已,當場答應了楊皇后的最后一個請求。
如果說,在當年興兵伐吳、統(tǒng)一中原的問題上,司馬炎表現(xiàn)得是那樣的清醒和堅定,如今在廢立太子這樣重大的政治問題上卻表現(xiàn)得如此的曖昧與軟弱,絲毫看不出一個政治家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知子莫若父”,對于自己的這個傻兒子,司馬炎不可能完全一無所知,這從他讓自己寵愛的才人去侍奉太子一事就可看出端倪。
晉武帝知道這個兒子傻,擔心他連男女床第之事也不明白,為了帝國的子嗣能夠開枝散葉,他派自己的心愛的才人謝玖前去陪太子侍寢,進行輔導。不久,還真輔導出成果了,謝玖為太子生了一個兒子司馬遹。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覺得司馬衷智商有問題,司馬炎作為父親,也不會去管兒子這種事情!
司馬衷被冊立為太子,遭到朝中一些正直大臣的反對,大臣們一致認為,司馬衷為太子,對國家極為不利,西晉未來的局面將不堪設想。
司馬炎在這個問題也曾猶豫過,他還讓和嶠、荀勖、荀顗組成了一個考察三人組,測試一下太子司馬衷的智商到底如何。
哪知,考察組卻得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與賈充相互勾結的荀勖、荀顗認為太子非常聰明懂事,實為天下百姓之大幸。而中書令和嶠對武帝直言不諱地說,太子還像過去那樣,癡癡傻傻,不堪大任。
由于考察團的結論各持兩端,讓司馬炎很為難,無奈之下,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決定舉行一次公開考試,在眾大臣面前考察司馬衷的才能。
過了幾天,司馬炎大擺宴席,下令讓所有的大臣一律赴宴,然后派人把“考卷”交給司馬衷。等司馬衷做完答卷后,司馬炎拿來一看,頓時心花怒放:誰說我兒子傻???
原來,答卷上雖然不是引經(jīng)據(jù)典,文采斐然,卻也言之有理,頭頭是道,這讓司馬炎非常欣慰。
為何司馬衷忽然又不傻了呢?事實上那份答卷根本不是司馬衷做的,而是善于弄權的太子妃賈南風找 “槍手”捉筆代寫的。因為賈南風明白,一旦司馬衷被廢,她的太子妃之位也保不住。
正因為司馬炎立了這樣一位傻兒子做皇帝,才給了賈南風這樣一位陰險狠毒的女人興風作浪的機會,造成了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以致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趁虛入侵中原?!拔搴鷣y華”開啟了中華民族近三百年的分裂與動亂,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如果司馬炎泉下有知,一定會悔恨交加,仰天長嘆!
文章參考資料:《資治通鑒》第八十卷。
#微頭條日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