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雖然全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可能給人的印象就是壯族占據(jù)廣西人口總數(shù)的大部分。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廣西叫壯族自治區(qū),只是因為很多壯族人居住和聚集在這里。換句話來說,與全國其他省份相比,生活在廣西的壯族人比較多。所以,壯族就成為廣西的特色。實質上,占據(jù)廣西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都是漢族。根據(jù)2017年廣西人口數(shù)據(jù)資料統(tǒng)計,整個自治區(qū)人口數(shù)量有4800萬人之多。在這4800萬人口中,漢族人口總數(shù)達到了2800萬人,為廣西總人口的50-60%。壯族的總人口大約為1700萬,占據(jù)總數(shù)的30%,其他百分之十,就是除了漢族和壯族之外的客家人、瑤族、侗族、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京族、黎族、水族等。在這里,對廣西民族來源做些考證。
一、廣西壯族祖先的由來
廣西是壯族自治區(qū),壯族就是這里的土著居民。早在四、五萬年的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就有著“柳江人”與“麒麟山人”的原始人類在這里活動,耕作生息。根據(jù)歷史資料考證,大約在距今一萬至6000年前,廣西的原始人也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麒麟山人”已經(jīng)學會了使用磨尖的石器和鉆孔的石器,開始從事陶業(yè)、畜牧業(yè)和農業(yè),這都是到了原始社會末期的證明。在戰(zhàn)國時期,中原人把今天廣東和廣西一帶稱做百越之地,當時廣西與中原地帶都是與世隔絕的。
當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之后,就派大將屠睚發(fā)兵50萬攻打百越,并且開通靈渠以解決軍餉糧食運輸問題,至此廣西就納入了中國歷史的范圍之內。當時中原就把居住在廣西的土著人叫做“西甌”、“駱越”。當時遭到這里的“西甌人”和“駱越人”的拼命抵抗,尤其是西甌人在首領譯吁宋的指揮下與秦軍抵抗數(shù)年,雙方一直在對抗和相持的階段。依據(jù)《淮南子》一書中記載,當時秦軍“伏尸流血數(shù)十萬”,這說明當時“西甌”、“駱越”的社會組織已經(jīng)完善和發(fā)達。
由于秦軍的強大,“西甌人”和“駱越人”還是寡不勝眾,被擊敗了。秦軍在獲得勝利之后,在當?shù)伛v扎了數(shù)量龐多的軍隊,并且從中原地區(qū)移民在廣西。這樣,北方的中原百姓和廣西的西甌人、駱越人混合與通婚,形成了今天壯族人的祖先。雖然之后由于北方戰(zhàn)亂南遷的漢人在廣西,沒有與這些先人與土著人居住在一起,一直保留著自己文化傳統(tǒng),但都還是有著通婚的例子。所以可以總結,壯族的祖先也融入了中原漢人與其他民族的基因和血統(tǒng)。
我們可以總結,廣西壯族的祖先主要是有歷史上土著居住的西甌人、駱越人和北方南遷的漢人。歷史上,對壯族有過很多稱呼。如宋代以后,壯族族稱為'撞cuengh'、'布土puj toj'、'土人kon toj'等。在新中國建立之前,壯族人一直被稱作僮人,發(fā)音與今天的“壯”人士一致的。在建國之后,才稱呼做壯族。
二、廣西漢族祖先的由來
廣西的漢族,肯定是來自于歷史各個時期由于北方戰(zhàn)亂南遷的漢族群體,也來自南遷的漢族與當?shù)赝林旌隙傻臐h族。
實質上,熟知廣西的人就會發(fā)覺桂北這一代比較像湖南湖北的荊楚文化,口音是桂柳西南官話,這一帶的漢人應該是從楚國南遷而來。
在廣西桂南與桂東靠近廣東一帶,說的都是與廣東相似的粵語,也就是白話。根據(jù)歷史考證,是在公元前219-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兵攻打嶺南,把今天廣西廣東一帶的嶺南都納入了中原的國土范圍。勝利的秦軍也沒有被調回中原,卻為了統(tǒng)治和震威嶺南的百越民族,消化反抗敵對勢力就駐扎在當?shù)亍A赳v的士兵,沿著珠江流域一帶尋找水草肥美的地方,與當?shù)孛褡逋ɑ榍叶ň樱斶@些士兵的中原口音與當?shù)孛褡宓目谝粝嗷旌希怪鱾髋c通用,就形成了今天的白話。所以,珠江流域一帶的居民都保留著史書上說的古雅言余韻,也就是今天的廣府話——白話(根據(jù)考證也發(fā)源在廣西的梧州)。
這些南遷中原人,都構成了今天廣西漢族人的祖先。
三、廣西客家人祖先的由來
客家人又是廣西數(shù)量比較多的漢族分支。廣西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馬平(今柳州)、武宣、桂平、陸川、平南、貴港、賀州、藤縣、昭平一帶。客家人本來是由于中原漢人為了躲避北方的戰(zhàn)亂,帶著家眷逃到南方,與南方山區(qū)土著居民通婚居住形成的民族。廣西的客家人,主要來自于閩西龍巖、江西贛州、廣東梅州一帶,也就是客家人共同的祖先——閩粵贛三省交界的地方。
四、其他少數(shù)民族
廣西其他的少數(shù)民族,如瑤族、苗族、侗族、毛南族等,都來自于秦漢時期居住的民族——駱越族,當時駱越族主要在廣西沿海地區(qū)和越南紅河三角洲一帶,都是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祖先。
廣西民族雖然眾多,但是經(jīng)過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朝代的民族交流與共同發(fā)展,壯族與其他少數(shù)民族在生活習慣和外貌特征與漢族差別不是很大,也都被漢族同化了,是中華民族的范圍,壯族和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都屬于中華民族文化的范疇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