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世子嬰(公元前 206 年在位 46 天)
嬴子嬰(?―公元前 206 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嬰或
嬰,秦朝最后一位統(tǒng)治者,在位 46 天。初稱皇帝,后改稱秦王,
史稱秦王子嬰。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 207 年)九月,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
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五天后,子嬰誅殺趙高。同年十月,
劉邦率兵入關(guān),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
一個多月后,項羽率軍進(jìn)入咸陽,屠城縱火,殺害子嬰。
本 名 嬴子嬰
別 稱 秦三世、嬴嬰、秦王子嬰
所處時代 秦朝
民族族群 華夏族
出生地 咸陽
去世時間 前 206 年
在位時間 46 天
結(jié) 局 投降被殺
直言勸諫
子嬰生平鮮見于史冊,早年經(jīng)歷不詳,最早記載其事跡的文
獻(xiàn)是《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去世,
胡亥矯詔篡位,聽信趙高讒言,將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囚禁起來,
準(zhǔn)備處死他們。子嬰向秦二世進(jìn)諫說:“我聽說以前趙王遷殺良
臣李牧,而改用顏聚;燕王喜暗用荊軻的計策,而違背秦國的條
約;齊王建殺他的先世忠臣,而用后勝的謀議。這三位君王,都
各自因為改變舊規(guī)而喪失國家,殃禍降到自身?,F(xiàn)在蒙氏一族,
都是秦國的大臣和謀士,君主卻要在一時之內(nèi)舍棄他們,除掉他
們,我認(rèn)為這不可以。我聽說輕于思慮的人不可以治理國家,不
能廣納眾智的人不可以保全君王。誅殺忠臣而任用沒有節(jié)操品行
的人,這是對內(nèi)讓群臣不能相互信任,對外讓戰(zhàn)士的斗志分離!
我認(rèn)為不可以這樣。”但秦二世不聽子嬰的勸諫,派人殺死蒙恬
和蒙毅。
不久,秦二世胡亥又在趙高的蠱惑下,對大臣以及始皇帝的
皇子、公主展開血腥大屠殺,子嬰有幸逃過此劫。
擁立繼位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 207 年),完全掌握了朝政,野心極度
膨脹的丞相趙高試圖自立為帝,通過指鹿為馬清洗朝堂后,派女
婿咸陽令閻樂逼殺了屠盡兄弟姊妹成為孤家寡人的秦二世。
秦二世死后,趙高召集大臣告知誅殺秦二世的情況,然而發(fā)
現(xiàn)群臣和將領(lǐng)們都不支持他,不得不迎立子嬰。但趙高也留了一
手,聲稱六國故地相繼起事,秦已失去對整個華夏大地的控制權(quán)。
他說:“秦本來只是諸侯,始皇統(tǒng)一天下,所以稱帝。六國各自
獨立,秦國地方更狹小,竟然以空名稱帝,這樣不行。應(yīng)該像以
前一樣稱王,才合適。”故而子嬰不該再稱“皇帝”,只適合當(dāng)
“王”,并讓子嬰齋戒,到宗廟參拜祖先,接受傳國璽。
趙高稱子嬰為“秦王”,其實是為了日后自己繼續(xù)篡位做準(zhǔn)
備。
誅殺趙高
齋戒五天后,子嬰和他的兩個兒子以及宦官韓談商量說:“丞
相趙高在望夷宮殺害秦二世,害怕群臣誅殺他,便假裝申張正義
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竟與楚國相約,滅掉秦朝的宗族后在關(guān)中
稱王。如今讓我齋戒朝見宗廟,這是想在宗廟趁機(jī)殺掉我。我裝
病不去,趙高必定親自來請,趙高來后就殺死他。”于是,子嬰
便假托生病,不理朝政。趙高數(shù)次派人來請子嬰,子嬰不去,趙
高果然親自前往子嬰所在的齋宮,說:“朝見宗廟有關(guān)國事,君
王為什么不去?”趁此機(jī)會韓談刺死趙高,并誅滅趙高三族,在
咸陽城內(nèi)示眾。
投降被殺
秦王子嬰元年(公元前 206 年)十月,劉邦率大軍攻破武關(guān)
(今陜西丹鳳東南),攻下峣關(guān)(今陜西藍(lán)田縣東南),兵臨咸
陽(今陜西咸陽東北),屯兵灞上(今陜西西安市東)時,派人
勸子嬰投降。此時,群臣百官也都背叛秦朝而投降劉邦。子嬰眼
看大勢已去,便和妻子、兒子們用繩子綁縛自己,坐上由白馬駕
駛的白色馬車,身著死者葬禮所穿的白裝束,并攜同皇帝御用的
玉璽、兵符等物,在軹道親自到劉邦軍前投降,秦朝滅亡,子嬰
共在位四十六天。
子嬰投降后,樊噲?zhí)嶙h殺死子嬰,但劉邦沒有同意,而是把
他交給隨行的吏員看管。一個多月后,項羽率領(lǐng)大軍進(jìn)入咸陽后,
立刻殺死子嬰,并進(jìn)行大屠殺和縱火,秦朝累代之積至此一炬而
盡。
家族成員
妻子:已知至少有一妻,其姓名、事跡皆失考。
兒子:已知有兩個兒子,與子嬰本人共同謀殺趙高,其姓名、
事跡皆失考。
考古研究
據(jù)史料記載,秦人的陵墓多位于國都附近。自遷都咸陽后,
秦國君的陵墓多分布于咸陽、芷陽及驪山北麓。惠文王、悼武王
葬于咸陽,昭襄王和悼太子、莊襄王葬于芷陽,孝文王葬于西安
東郊、秦始皇葬驪山、秦二世胡亥葬西安南郊,唯有秦朝末代皇
帝——子嬰的葬地長期不明。子嬰是秦亡國之君,在位的時間僅
46 天,被殺后因倉促選址埋葬,致使墓上沒堆筑封土、城垣,
連墓的方向都有違傳統(tǒng),遂致其葬地長期不明;但埋于秦始皇陵
園附近是符合古代的喪葬禮制和一般常理的。
秦始皇陵西側(cè)中字型墓葬于 2003 年發(fā)現(xiàn),墓葬為南北向,
南北長約 109 米,東西寬 26 米,深約 15.5 米[16] 。曾任秦
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有“秦俑之父”之稱的著名考古學(xué)家袁
仲一認(rèn)為這處中字型大墓應(yīng)該屬于君王級別,曾推測墓主人為秦
末代皇帝子嬰。
2011 年 12 月 30 日,國家文物局批復(fù)《關(guān)于搶救性發(fā)掘秦
始皇陵西側(cè)中字型墓葬的請示》(陜文物字[2011]204 號),在
《關(guān)于秦始皇陵西側(cè)中字型墓葬考古工作的意見》認(rèn)為,秦始皇
陵西側(cè)中字型墓葬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秦始皇陵保護(hù)范
圍內(nèi),與秦始皇陵有密切聯(lián)系,暫不同意對該墓葬進(jìn)行考古發(fā)掘。
要求陜西省文物局,組織有關(guān)單位抓緊制定該墓葬臨時性保護(hù)方
案,同時排查秦始皇陵保護(hù)范圍內(nèi)自然和人為破壞因素和風(fēng)險,
評估地下文物保存狀況,并制定有效措施加強(qiáng)保護(hù)。
身世之謎
扶蘇之子
胡亥兄長的兒子,名嬰。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六國年表》作“高立二世兄子嬰”)這種說法認(rèn)為“兄子”
就是兄長的兒子。
此說最為流行。從東漢班固到近現(xiàn)代,多采用這一說法。就
連近幾年修訂出版的《辭海》和《辭源》這兩部著名的大辭典,
也都一致認(rèn)為子嬰是二世兄子,并指出是扶蘇之子。
始皇之弟
秦始皇的弟弟,名子嬰。
《李斯列傳》:“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
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
殺高。” 楊善群、王蘧常等人支持該說。論點包括:
子嬰的遭遇、才干及影響力絕非秦二世或同輩所能及。
據(jù)《秦始皇本紀(jì)》、《李斯列傳》記載,胡亥對待自己的兄
弟絕不手軟,子嬰若是胡亥的兄長,為何能存活下來。
秦始皇死時年僅 50 歲,扶蘇年齡大約為 30 歲左右。而《秦
始皇本紀(jì)》中敘述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殺趙高(與《李斯列傳》
中所述殺趙高過程不同),其子年齡至少有 15-20 歲左右,推斷
子嬰年齡當(dāng)為 35-40 歲左右,比秦始皇小 10-15 歲左右,與扶蘇
年紀(jì)大致相當(dāng)。
在兩漢時期的史書《史記》、《漢書》以及《史記》三家注、
顏師古注并無提及子嬰是扶蘇之子。
但是據(jù)記載秦始皇只有一個弟弟,名叫成蟜,他在秦始皇稱
帝前就已死,其余的兩個假兄弟(嫪毐與趙姬媾和所生之子)不
到兩歲時便被秦始皇摔死,所以秦始皇死時,其余兄弟都已作
古。
胡亥之兄
胡亥的兄長,名子嬰。
這一派認(rèn)為《六國年表》的有關(guān)章句:“高立二世兄子嬰”
應(yīng)該理解為“趙高擁立秦二世的兄長子嬰為秦王。”
這種說法比較站不住腳。趙高、李斯、胡亥要密謀除長以立
幼,只要嫡長子扶蘇或者其他比胡亥年長的秦始皇之嫡子活著,
胡亥就沒有資格即位。胡亥繼位之所以名正言順,就是因為他是
當(dāng)時秦始皇存留在世間的唯一的年齡最大的嫡子,由此推斷,包
括扶蘇在內(nèi)的胡亥的 17 個哥哥應(yīng)都已死去。
始皇之侄
秦始皇的弟弟的兒子,名嬰。
學(xué)者李開元、馬百非等人提出該說,論點如下:
有關(guān)《李斯列傳》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
授之璽’”中的“弟子嬰”,應(yīng)理解為“弟弟的兒子嬰”。但秦
始皇的弟兄見于文獻(xiàn)記載的只有成蟜、母趙姬與嫪毐所生二子。
所以被認(rèn)為是成蟜(jiǎo)的兒子。
《釋名? 釋長幼》:“人始生曰嬰”。“嬰”之名,有初生
兒,年幼兒的含義。
據(jù)有關(guān)史料推測,成蟜大約出生于前 256 年,子嬰大約出生
于前 240 年。成蟜于前 239 年降趙時,其子此時約為 2 歲左右,
并且可能留在秦國。
因與胡亥同輩且年齡較大,所以《六國年表》“高立二世兄
子嬰”中的“二世兄”應(yīng)理解為“秦二世的從兄”。與胡亥無皇
位爭奪的利害關(guān)系,所以不在二世所欲清除的兄弟姐妹中,反而
能站出來勸諫二世不要濫施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