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新街口街景
1928年8月,北平新街口的“祥順成”綢緞莊舉辦開業(yè)10周年慶典,在店門前廣場上搭起一座高臺,天黑后開唱《楊家將》《白蛇傳》等連本大戲。臺下人山人海,店內(nèi)顧客盈門,為“祥順成”帶來了商機和效益。
“祥順成”的大戲唱得正起勁,廣場對面“三益和”布店門前突然響起高音喇叭:“為酬謝新老主顧,本店明日起,在廣場放映新式魔俠電影《火燒紅蓮寺》,敬請觀賞。”
放露天電影的消息迅速傳遍街巷。當時,電影在北平方興未艾,全城大小數(shù)十家影院幾乎場場滿員,但因票價較高,許多貧困百姓未進過電影院,也從沒人放露天電影。
《火燒紅蓮寺》是當時最火爆的“武俠神怪”電影,片中“劍光斗法”“空中飛行”“掌心發(fā)雷”等特技攝影都是首次在銀幕上出現(xiàn),利用畫在玻璃上的卡通形象與真人融合拍攝,幻化出“變形遁跡”“隱體分身”等充滿神奇的鏡頭,讓人目不暇接。
臨近電影開映,“三益和”門前萬人聚集,而前一晚還人頭攢動的“祥順成”戲臺前和摩肩接踵的店鋪卻觀眾稀落,顧客寥廖?!跋轫槼伞闭乒褚姳煌袚屃松?,妒火中燒,第二天帶人來“三益和”理論,雙方各不示弱,激烈爭執(zhí)。正當劍拔弩張,即要大打出手時,毗鄰“三益和”的“廣積祥”絲織店老板馬鎮(zhèn)耀過來解勸,并在“全聚德”擺了一桌為兩家調(diào)停,最后3家店鋪達成協(xié)議,均攤費用在廣場連演15晚露天電影,共同做廣告。競爭沖突轉(zhuǎn)而握手言和,3家商號也都收到了回報。
露天電影連續(xù)放映半個多月,催生出一個“夜市”。雖電影謝幕,每當天色漸暗,魔術(shù)雜耍的、打把式賣藝的、賣零食小吃的會聚到新街口,引來消閑遛彎兒的人流,商家店鋪也開門迎客。直到北平解放初期,新街口夜市還熙來攘往,十分熱鬧。
老北京最早的露天電影上演時間長、影片檔次高,為商家促銷、聚攏人氣首開先河。自那以后,不論新店鋪開張,還是老字號甩貨,以至富戶人家婚喪嫁娶、慶生辦壽都要放一場露天電影,以招攬顧客,顯示氣派。
露天電影漸成時尚,促進了電影的大眾化、市場化,當時“大華”等電影院成立了“電影公司”,自購影片,專門承演露天電影。各大影業(yè)公司也迎合市場需求,拍攝出許多諸如《紅俠》《勞工之愛情》《玉梨魂》等被民眾喜聞樂見,適合露天放映的電影,以增加拷貝銷量。(文、供圖/周鐵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