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故宮沒有來這幾個地方?那你白來了
故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米,其中各類房屋宮殿10000多間,目前已只對外開放了62%的區(qū)域,即便如此,來故宮旅游的人仍趨之若鶩。
昨晚,故宮—上元之夜 拉開帷幕,這是100年來故宮首次在晚間對公眾開放,很多“阿哥”、“格格”們都訂不到票,只能在家里看直播,好氣哦!
您千萬別酸,白天去故宮也能欣賞到故宮的宏偉、威嚴、壯麗。但是,您來故宮玩如果沒有到這幾個地方看看,那您就白來了。
寧壽宮
寧壽宮位于故宮的外東路,南北長424米,東西寬120米,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它自成體系,四周圍繞著高大的宮墻,主要靠西南端的錫慶門和北部的貞順門與其他宮院溝通,儼然禁宮中的世外桃源。(下圖中黃線區(qū)域)
明代這里是太妃的住所,與外西路的慈寧宮相對應。清代康熙時期略有改建,真正使其形成今天面貌的還是享壽89歲,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這里是他為自己做太上皇修建的養(yǎng)老宮殿。
為了體現太上皇的特殊身份,寧壽全宮擁有自己獨立的中軸線,也分劃了相當于外朝和內廷的前后兩個區(qū)域,所屬宮殿大多仿照故宮的主體建筑而建,名稱也多含長壽和頤養(yǎng)天年之意。從南至北主要有九龍壁、皇極門、寧壽門、皇極殿、寧壽宮、養(yǎng)性殿、樂壽堂、頤和軒、景祺閣等建筑和乾隆花園、暢音閣等處。寧壽宮以南相當于外朝,養(yǎng)性殿以北等同于內廷。
寧壽全宮的最南端是九龍壁,它是一座坐南朝北的特殊照壁。照壁是一種我國特有的建筑形式,多立于門前,不僅有辟邪之意,同時也是古建筑里一種重要的審美需要。九龍壁主體是用270塊黃、藍、綠、白、紫等各種顏色琉璃磚拼砌而成的形態(tài)各異的九條巨龍,九條巨龍各戲一顆寶珠,在祥云海水中翻騰自如,形態(tài)栩栩如生,噴薄欲出,極富立體感。
由九龍壁向北進入地位相當于故宮午門的皇極門再穿過外形酷似乾清門地位相當于太和門的寧壽門就到了寧壽宮區(qū)域最重要的建筑:皇極殿?;蕵O殿是寧壽宮的正殿,雖然外表酷似乾清宮但內部裝飾和身份卻與太和殿雷同,它是太上皇接受群臣叩拜舉行典禮的地方。
皇極殿后面的建筑是寧壽宮。外東路宮殿群統(tǒng)稱寧壽宮,這座單獨的建筑也稱寧壽宮,它的規(guī)制如同中軸線后三宮的坤寧宮,是太上皇行薩滿教祭神禮儀之所。
寧壽宮后也有一條類似于中軸線乾清門廣場的東西向橫街,它把太上皇宮區(qū)井然劃分為內外兩部分,再往里就是當年乾隆為自己做太上皇營建的居住生活區(qū)了。
這里又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是養(yǎng)性殿、樂壽堂、頤和軒、景祺閣;東路有暢音閣大戲臺及慶壽堂等;西路為南北修長的寧壽宮花園,也稱乾隆花園。
乾隆花園南北長160米,東西寬37米,位于養(yǎng)性殿、樂壽堂和頤和軒的西側,全園由以古華軒、遂初堂、萃賞樓、符望閣為主的四部分組成。
衍祺門是乾隆花園的正門。門內假山為屏,中通一徑,繞過假山,空間豁然開朗,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在造園手法上稱為“抑景”。
在全園的最北端是綠頂黃檐的倦勤齋,室內裝飾講究,極為雅靜,設有龍榻和小戲臺,是乾隆游園休憩的地方。
倦勤齋東,貞順門內就是著名的珍妃井。這是一口普通的水井,因珍妃而得名。珍妃是光緒之妃,禮部侍郎長敘之女,因支持光緒新政被慈禧打入冷宮(在景祺閣北邊的北三所)。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慈禧外逃前命二總管崔玉貴將其拋入此井淹死,死時年僅25歲。
軍機處
乾清門兩側宮墻外各有一排矮小房屋,東側為九卿房,西側就是大名鼎鼎的軍機處(見下圖黃色區(qū)域)。軍機處為什么設在這么猥瑣的地方呢?
軍機處是雍正七年(1729年)創(chuàng)立的輔助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機構,相當于皇帝直屬的的高級秘書班子,更是雍正對中央集權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這一機構持續(xù)存在近200年,對清朝中后期的政治制度產生了重大影響。
軍機處地處乾清門廣場的西北角,是一排低于宮墻的狹長房屋,室內狹小的空間及簡陋的裝飾與其重要的地位很不協(xié)調,唯一醒目的是墻壁上雍正皇帝題寫的“一堂和氣”和咸豐皇帝題寫的“喜報紅旌”兩塊匾額。
雍正皇帝是軍機處的創(chuàng)立者,雍正初年西北用兵,加急的軍情奏報每天如雪片般傳至養(yǎng)心殿。而議政的內閣遠在紫禁城的東南角,不但人多嘴雜,內閣大臣從內閣大堂到養(yǎng)心殿穿越大半個紫禁城的長途跋涉也很容易貽誤軍機,泄露軍情。雍正于近在咫尺的養(yǎng)心殿成立軍機處便有其提高效率,增強保密的實際意義,為戰(zhàn)爭勝利起到了積極重要的作用。
雍正皇帝在位13年,其間一直住在養(yǎng)心殿,軍機處就設置在養(yǎng)心殿以南幾十米的地方,君臣見面極其方便,省時省力。軍機大臣名額不定,官位也不一定很高,但必須由皇帝絕對信任的人員擔當。他們肩負著極其繁重的任務,白天黑夜值班,隨時聽候皇帝召喚。軍機處廊下常年擺放著燒餅、油炸果品等食物,專門供軍機大臣在工作間隙墊肚子。他們偶爾跑到東華門外買點小吃調劑,算是“過年”。
軍機處擔負著國家政權的運轉,權利很大,制度也相當森嚴,非軍機處人員絕對不允許靠近窗戶和門口,更不許他人進入,連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在內,沒有皇帝準許,也不得進入半步?;实墼谲姍C處旁邊專門設置一個特派監(jiān)察大臣,監(jiān)督軍機處人員出入和其他人員靠近,違者立即糾劾。
1911年,清廷成立責任內閣,歷時近200年的軍機處壽終正寢。今天您來這里參觀可以有幸看到關于它歷史沿革的詳實資料和一些當年在軍機處里使用過的珍貴文物,還有清末幾位著名軍機大臣的歷史照片。前人的功過是非就看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由評說了。
御花園
御花園位于故宮最北部,占地面積約11700平方米。園中建筑上承元代下至清末,莊嚴中力求變化,在不大的面積中容納了大小20余座10多種不同風格的建筑,具有濃厚的宮廷氣息。(見下圖黃色區(qū)域)
園中共栽種各種松柏樹160多棵,其中樹干掛紅牌者為樹齡300以上,綠牌者100年以上,御花園中樹齡超過300年的古樹共有50多棵。
牡丹、芍藥等奇花異草遍植于細小鵝卵石鋪就的路邊,能工巧匠們用自己的智慧賦予這些普通的小石子無限的生命力,用它們組成了720多幅花鳥魚蟲人物故事等美麗的圖案。更有掩映于樹木樓閣之間的假山怪石令人浮想聯(lián)翩。真是一步一景,美不勝收!
欽安殿是園中的主體建筑,也是中軸線上唯一的宗教建筑,更是宮中少有的自明代沒有因火災重建的宮殿。殿頂為比較少見的重檐盝頂式,殿內供奉道教水神真武大帝,應合五行學說中北方屬水位的概念。
御花園內有連理枝數株,這一株已有400余歲,最為引人注目。大殿左右兩棵參天巨松也甚為吸引游人,兩樹通身布滿了褐、綠、白各色相間的花紋,酷似士兵所穿的迷彩服,像兩名不知疲倦的衛(wèi)士一左一右日夜守衛(wèi)著神圣的宗教殿堂。樹名“白皮松”也叫“虎皮松”,俗稱“白袍將軍”,是一種我國特有的珍稀宮廷園林樹種。
御花園四周有亭四座:東北為浮碧亭、東南為萬春亭、西北是澄瑞亭、西南是千秋亭,分別代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
園內東北角是一座不起眼的硬山小屋,名為“摛藻堂”,是乾隆皇帝收藏《四庫全書薈要》的地方。
靈柏所依高大假山稱堆秀山,由江南所產太湖石堆砌而成。山高10米,山巔有御景亭,是每年八月十五和九九重陽帝后賞月登高之處。山下東西各有一噴水龍頭,古時名曰“水法”,是我國最早的噴泉之一。
東側龍頭旁太湖石上有“云根”二字,乃乾隆皇帝御筆親題。
出御花園順貞門即是故宮北門神武門,明代稱為玄武門,清代為避諱圣祖康熙皇帝玄燁之名改為神武門。此門專供皇室人員出入,朝中大臣不得行走。皇帝外出巡幸時,隨行的妃嬪不能和皇帝同出午門,只能從神武門出宮。若皇帝與皇太后一起出宮,則只能出神武門與太后同行,以示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