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中唐僧是取經(jīng)隊伍中的領(lǐng)導(dǎo)者,世人對他的正面評價可不少∶是個善良的人,“三觀”特別正,一心向佛,取經(jīng)意志堅定的人……可我認為,唐僧并沒有世人說的那么完美無缺,他的缺點也是不少的。
唐僧是個善良的人,但他的善良已經(jīng)到了“愚善”的地步,毛主席有詩曰∶“僧是愚氓猶可訓(xùn),妖為鬼蜮必成災(zāi)?!敝小吧敝傅木褪翘粕?。還記得“三打白骨精”這段中,唐僧三次看到白骨夫人“死”后幻化出的白骨,蟲子,面對這鐵證卻三番五次聽信豬八戒的讒言,最后狠心把孫悟空趕走,面對鐵證如山卻堅持所謂的“善”,堅持認為孫悟空打死了人,這難道不就是愚善嗎?
還有一回,唐僧與孫悟空走在山路上,遇到了強盜團,孫悟空用金箍棒把強盜打死了,可唐僧很生氣,把孫悟空罵了一頓。如果孫悟空打死了無辜的人,那么他確實是兇殘的,但孫悟空打死的是殺人放火的強盜,這種人就算孫悟空放過了他們,最后送到官府也是要殺頭的,更何況孫悟空打死的是要把自己師傅殺掉的壞人。但唐僧卻一再堅持這些所謂的“善”,就是十足的“愚善”,想兇惡之人求善,簡直愚蠢到極點了,這樣去求善必然是緣木求魚,是絕對求不到善的。這不是很可悲的嗎?
唐僧又是一個不愿吸取教訓(xùn)的人。每次妖怪變化成人都會被孫悟空識破,但唐僧卻堅持著所謂的“善”幫助他們,直到被妖怪抓去了才追悔莫及。唐僧取經(jīng),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其中至少有七十難是被妖怪抓去,而妖怪們用的方法大同小異---裝可憐。幾乎每次都會被孫悟空識破,幾乎每次唐僧都會被抓走,在妖怪洞中后悔。這難道不是不愿吸取教訓(xùn)嗎?
大家都為《西游記》中師徒四人都是沒有背景的,唐僧是從河邊漂來的,孫悟空是石頭中崩出來的,八戒是豬妖,沙僧是水怪,這樣的“歪瓜裂棗”去取經(jīng),也是很拼的!可大家別忘了,唐僧是金蟬子第十世轉(zhuǎn)世!就憑這個身份,唐僧就應(yīng)該是西游關(guān)系網(wǎng)中的一員了,更何況他還是被唐太宗器重的圣僧!
金蟬子第十世轉(zhuǎn)世這個身份讓唐僧時時處處得到關(guān)照,在唐僧遇到鎮(zhèn)元子大仙時,還獲贈了兩個無比寶貴的人參果,當(dāng)唐僧被妖怪抓去時,總有幾位神仙隱身在唐僧身邊庇護他、關(guān)照他。在《西游記》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可見,唐僧就是一個靠背景“吃飯”、憑關(guān)系生存的人!
這只是一己之見,不足為據(jù),諸位可當(dāng)之戲言,姑妄看之,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