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東北的省會城市,人們就會想到長春、沈陽、哈爾濱,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四平也曾經(jīng)是
二龍湖畔燕國古城遺址
我們先說說四平的歷史。
二龍湖是四平市內(nèi)比較大的湖泊,湖畔有燕國古城遺址,見證了漢民族最早開發(fā)東北的歷史。此外,四平內(nèi)還有遼代韓州、金代信州、明代葉赫部落等文化古跡,存有大青山村文化遺址,葉赫古城遺址,遼、金時代的昭蘇城遺址等古跡多處。這些古跡證明,四平的歷史文化非常悠久。
不過,那個時候的四平,還沒有四平這個名字。很多人都知道,今天的四平市轄區(qū)有個梨樹縣,不過在清朝,四平卻歸梨樹縣管轄。資料記載,清朝初年,四平歸內(nèi)蒙古哲里木盟管轄,后來在今天的梨樹縣梨樹鎮(zhèn)
真正讓四平繁華起來的是中東鐵路。修建鐵路后,從長春往南數(shù),每60里一站,到四平正是第五站,所以叫五站(郭家店為四站、雙廟子為六站)。日本侵略四平后,把這五站改為四平街。
這個名字,實際上來源于四平正西的“老四平街”。那里是一個老鎮(zhèn),地形平坦,位居梨樹縣、八面城、鴜鷺樹和半拉山門街四個集鎮(zhèn)的中央,距離均為四十華里,因此就有了“四平”的由來。當(dāng)然,關(guān)于四平地名的由來還有一些其他的說法。
因為四平的交通便利,越來越受政府的重視。
四平
偽滿洲國建立后,非常重視四平的區(qū)劃。1937年12月1日,四平街成為“四平街市”,道東、道里行政權(quán)合一,信滿州國國務(wù)院指令設(shè)
作為一個國家,肯定是
說白了,四平能夠成為省會城市,也是偽滿政府為了滿足政治虛榮心,設(shè)
四平作為省會城市的年份并不長。
四平市偏臉城遺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偽滿解體,四平省撤銷。此后,民國在四平建立了遼北省,轄區(qū)最大的時候,轄有四平市、通遼、雙遼、梨樹、開原、西豐、東豐、北豐、海龍、長嶺、科爾沁左翼前、中、后旗、科爾沁右翼前、中、后旗、庫倫旗、扎魯特旗等1市10縣8旗。
1948年3月13日,中共解放四平,國民黨遼北省政府垮臺。1949年5月,四平隸屬遼西省。1954年7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撤銷遼西省,四平市劃歸吉林省管轄。此后,一直處于這樣的地理格局。
最近在網(wǎng)絡(luò)上,也有人說,一旦長春能夠成為直轄市后,四平最適宜做吉林省的省會。因為這里交通方便,地處中東鐵路的核心區(qū)域,地勢平坦,便于城市發(fā)展。這名網(wǎng)友的言論發(fā)表后,得到了很多人的贊成。
如今的四平市只轄有梨樹、雙遼、公主嶺等縣市,那么昔日非常繁華的懷德縣咋沒了?敬請觀閱《每日漢字》明日文章?!咀髡撸好咳諠h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