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人眼中的詩人
初唐詩人中,陳子昂是不得不提及的一位詩人,元好問的詩中,是這樣評價陳子昂的:“論功若準(zhǔn)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韓愈的詩中,是這樣評價陳子昂的:“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二、三十詩篇動京城
陳子昂,出身于川中的富貴人家,根據(jù)史料記載,陳子昂少年時期桀驁不馴,“少而任俠”,交友多“飛鷹走狗之輩”,也就是說,陳子昂曾是個十足的問題少年,一個頗有錢財?shù)男』旎臁?/p>
即使到了十七八歲的年紀(jì),陳子昂尚不知書。
直到一次,陳子昂迷路闖入了一家書院,聽到朗朗書聲,這聲音忽然扣動陳子昂心弦,并猛然醒悟。痛定思痛后的陳子昂,與那些狐朋狗友割袍斷交,陳子昂開始閉門苦讀,三年后學(xué)問大成,帶著三十篇詩文入京,苦于無人識才,陳子昂展開了一項成功的營銷活動。
當(dāng)時京城中有人賣琴,索價百金,琴是好琴,京城富家子弟皆圍而觀之,卻莫敢問津,人群中閃出一個陳子昂。陳子昂千金購琴,并宣稱,明日午時在宣陽門前宴會豪貴,請大眾賞名琴,觀琴藝,聽琴音。陳子昂的這場免費的演出,當(dāng)天就在京城宣揚開了。
第二天,陳子昂果然出現(xiàn)在宣陽里城樓,一蓑白衣,風(fēng)流倜儻,雅有相如子云之風(fēng)骨。城樓之下圍觀者眾,然而陳子昂并沒有表演琴藝,而是捧琴長嘆道:
“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賤工之伎,豈宜留心。”
說完,陳子昂將琴高空墜落,擲琴于地,碎琴以明志,這個舉動足以令眾人驚詫。緊接著,陳子昂將衣袖一揮,散遍詩文于與會者。當(dāng)時的京兆司功王適讀了之后,驚嘆道:“此子必為天下文宗”。
從此之后,陳子昂名聲大噪,他的詩作,也一時間洛陽紙貴。
三、登幽州臺
過不了多久,陳子昂的才能,被武則天發(fā)現(xiàn),并予以重用,陳子昂也滿腔熱血,當(dāng)時他道:“感時思報國,拔劍起篙萊”,可謂是少年得志,意氣風(fēng)發(fā)。
武則天派侄子武攸宜出兵北上,征討契丹,而陳子昂,被派往隨軍當(dāng)參謀。本來這是陳子昂實現(xiàn)抱負(fù)的大好時機,誰知武攸宜根本不懂領(lǐng)兵打仗,好幾次戰(zhàn)爭,陳子昂都獻出奇計,然而全都沒有被采納,最后反遭貶斥,從參謀降為軍曹。
這次討伐契丹的戰(zhàn)果,是以屢戰(zhàn)屢敗,一敗涂地。這場戰(zhàn)敗,對陳子昂的打擊極大,懷才不遇,又招貶罰,心中自然滿腔孤憤。
于是陳子昂獨自一人,登上了幽州臺。
四、《登幽州臺歌》
登高望遠的選擇很多,為何陳子昂熱衷于幽州臺呢?幽州臺,其實就是黃金臺,陳子昂早就仰慕幽州臺,他寫那首《燕昭王》時,道:“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
關(guān)于幽州臺,有這樣一個典故:春秋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為了招攬?zhí)煜掠⒉牛阍谟闹菖_上,宴請?zhí)煜缕媸?,最后果真等來了樂毅這樣的千古將才。
《登幽州臺歌》寫得很簡略,但是意境非同一般: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五、古今、天地,獨
有人認(rèn)為,“獨”是整首詩的詩眼,獨立高臺,獨此一人,獨觀宇宙蒼穹之玄妙神秘,念由心生,發(fā)出感慨。這是一種怎樣的感慨?
“古今”、“天地”。是在巨大的時空,在巨大的空間的壓迫之下,詩人的那種無助而發(fā)出的感慨。無疑,這是詩人最孤獨的狀態(tài),所以這個曾經(jīng)在宣陽城樓揮詩百篇,曾經(jīng)在戈壁塞北叱咤沙場的七尺男兒,才會”愴然而淚下“
有人認(rèn)為”孤獨是人類的天性“,因為人類是自然界中,至少地球上最卓爾不群的物種,至今,我們都沒能在宇宙中,找到于我們類似的物種。
所以,尤其是在浩大的寰宇,巨大的時空之下,原始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隨之而來的,是穿越心靈,與生俱來的孤獨與淚,而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抒發(fā)的正是這種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