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詩人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只有點燃孩子對知識的渴望需求,培養(yǎng)他主動學習的熱情,主動汲取知識,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想要點燃這把火,需要喚醒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內(nèi)在驅動力。
什么是內(nèi)在驅動力?
內(nèi)在驅動力:就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一種內(nèi)部喚醒狀態(tài)或緊張狀態(tài),表現(xiàn)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nèi)部動力。就如餓了,需要吃的;窮人需要錢一樣,就會有一種力量推動去獲取,這個力量就是內(nèi)在的驅動力。
人都有三個基本的心理需要:歸屬感、自主感和勝任感。
喚醒學習內(nèi)在驅動力:先滿足底層的需要。
對孩子而言,先保證他身心健康,有自信,有價值感,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那么,在此基礎上,再來思索如何喚醒內(nèi)在驅動力。
例:一個家庭中良好的夫妻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是父母喚醒孩子內(nèi)在驅動力的基礎和前提。身處如此的家庭環(huán)境中,孩子才會有學習的需要。
學習屬于高級的需要,只有當?shù)讓拥纳硇枰踩枰?、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被滿足之后,學習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才會產(chǎn)生。(馬斯洛的心理需求)
外部驅動力,如獎勵和懲罰也是一種驅動力,有一句話叫”胡蘿卜加大棒“。
外部驅動力,相比較內(nèi)驅力來說,外驅力特點:不具延續(xù)性;無法實現(xiàn)責任的轉移;半衰期太短。
而內(nèi)部驅動力呢?一旦激發(fā),參與度就更高;行動更持久;成就感更足。
沒有一個孩子不求上進,孩子的“內(nèi)驅動力”天生就有,喚醒孩子學習內(nèi)在驅動力的前提是,先滿足底層的需求。給孩子的愛,支持他;理解他;關心他;愛護他;鼓勵他。滿足了這些后,多注意如下三點喚醒孩子的內(nèi)在驅動力。
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和尊重;
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幫助孩子建立成長的學習內(nèi)在目標。
1. 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和尊重。
什么叫自主權?就是要讓孩子明白,為誰而學?不是為了父母、老師或他人,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去學,沒有人逼迫,自己打心眼里想做,自己能決定什么時候學,學什么。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成長也是自己的事?!白詈玫慕逃亲晕医逃?。
給孩子學習的自主權,是喚醒他內(nèi)驅力最基本的條件。多點“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多構建孩子學習的支架和平臺,減少控制,過度干預,但又不失輔助和監(jiān)督。我想在學校教育教學方面,應該更多體現(xiàn)在這方面吧,也就是“教學力”的思考(此處不詳談)
就如在我們教學中,常常聽說到:教師的五個“讓” :
(1)能讓學生觀察的,就讓學生自己描述;
(2)能讓學生表述的,就讓學生自己表達;
(3)能讓學生動手的,就讓學生自己體驗;
(4)能讓學生思考的,就讓學生自己分析;
(5)能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的,就讓學生自己推斷。
也就是如此的敢于“放手”,孩子更顯成長的氣息。讓學生“自主”起來,讓學習既成為學生的權利,成為一種內(nèi)心需求,也成為學生的責任。
2. 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要讓孩子獲得學習的成就感,需要在孩子成長過程注意對孩子學習力(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毅力)的不斷培養(yǎng),如學法指導,學習能力的培訓等。關于這方面,往往有時,還真的需要有針對性的、體驗性地對孩子刻意訓練,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動力”。讓孩子在學習體驗中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感覺到有勝任力。并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能做好對學習難度的掌控和及時做反饋,及時、積極、具體地去肯定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能干好”“干了有好處”,讓孩子們快樂,獲得自信,體驗到學習成就感,從而愛上學習。
3. 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內(nèi)在目標。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不管大小,沒有目標的事情,人就易迷茫,易放棄努力,意味就是走向失敗。
學習需要有目標。
學習要用來干嘛?
為了考試?為了升學?
我說,這些也是目標,但它們不是最好的目標。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我想,有沒有孩子喜歡這樣的分數(shù)目標?
為了將來的美好生活?
學習是為了美好的未來,可美好的未來究竟是什么,孩子清楚嗎?我想,至少初中生以下的孩子還沒有這樣的長度“看得到自己的這美好的的未來”,會感覺是虛幻的。
喚醒孩子學習的內(nèi)驅力,需要幫孩子找到或確定一個好的目標。而這目標(即當前目標),是可見的,可感受到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想要得到的。并能為了“目標”而不斷地去自我實現(xiàn)而付出努力。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內(nèi)在驅動力,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的自我意識能力還不足,這就需要我們家長或老師既善于適當?shù)摹巴啤焙⒆右话?,又要善于適當“拉”孩子一把。“推”“拉”之目的,就是讓孩子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懂得客觀的自我評價,會積極地自我提升,關注自我成長。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其實每位孩子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可能就是無限的,我們的教育教學就是努力去發(fā)現(xiàn)、挖掘孩子的潛能。就是這么點事——多激勵、多點燃和多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