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糾纏,往往如同陰陽相生相克。
鬼谷子說:“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真正的高明從不在刀光劍影處,而在方圓轉(zhuǎn)換的縫隙間?。
鬼谷子曰:“故觀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變。事生也,其莫知其所萌?!庇衷唬骸耙蚱溲裕犉滢o。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yīng)必出。”
鬼谷子說:“觀察飛蟲蠕動,都藏著利害關(guān)系,這些細節(jié)足以引發(fā)事變。但人們往往不知禍端從何而起?!彼终f:“順著對方的言辭,揣摩其深意。若發(fā)現(xiàn)矛盾之處,反向追問,真相自會浮現(xiàn)?!?/span>
當年蘇秦游說六國時,曾在燕國遭遇群臣圍攻。那些老臣指著地圖質(zhì)問:“合縱抗秦?燕國偏居北地,憑什么替你火中取栗!”
這話像釘子般扎進人心,但蘇秦沒有爭辯。
你看,人性總是如此——當他人豎起盾牌時,硬闖只會讓盾牌更堅固。鬼谷子早看透了這點:“說者聽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聽。”
蘇秦放下竹簡,突然指著殿外松柏問道:“諸君可知,為何松樹能立于風雪,藤蔓卻只能纏繞而生?”
這一問,讓滿殿寂靜。
有人答:“因松樹剛直!”蘇秦卻搖頭:“剛直易折。松樹之強,在于懂得彎曲——風雪壓頂時,它會讓枝干下垂;待積雪滑落,又恢復挺拔之姿?!闭f著,他手指劃過地圖上的燕趙邊界:“今日燕國若學松樹暫屈,明日六國合縱成勢,秦軍鐵騎再強,能折斷七根樹枝嗎?”
鬼谷子的智慧,恰似他筆下的“捭闔之術(shù)”:
?第一層:以剛克剛?
如同劍客對決,總想用更鋒利的劍斬斷對方。戰(zhàn)國初期的征伐便是如此,今日滅一城,明日失十邑,終究困在“強則辱,弱則亡”的死循環(huán)中?。
?第二層:以柔化剛?
張儀曾用此法破齊楚聯(lián)盟。當楚懷王叫囂“秦國敢犯境,寡人必親征”時,張儀卻獻上商於六百里地:“楚得此地,可西控秦川?!贝R斷交后,他才緩緩道出真相:“臣所說六百里,實為六里?!比嵝g(shù)的精髓,在于讓對方主動踏入陷阱?。
?第三層:剛?cè)嵯酀?/span>?
鬼谷子在《反應(yīng)篇》中寫道:“欲高反下,欲取反予。”范雎用此計助秦王破局。當宣太后掌權(quán)時,他既不爭權(quán),也不諂媚,反而建議:“請封公子悝于太原。”待太后放松警惕,才拋出“遠交近攻”國策。這招“以退為進”,讓大秦終成帝業(yè)?。
鬼谷子最精妙處,在于看透矛盾本質(zhì):“世無常貴,事無常師。”
你看那流水,遇方石則繞,遇圓石則漩,卻始終奔向江海。人與人之間的爭執(zhí),往往執(zhí)著于“對錯”的棱角,卻忘了棱角本身就能化作通達的路徑。
記?。?/span>最高明的破局,不是折斷對方的劍,而是讓他自愿放下武器;不是強行解開死結(jié),而是找到讓繩結(jié)自動松動的那個繩頭。正如鬼谷子所言:“圓者所以合語,方者所以錯事?!?當你懂得在方圓之間自由流轉(zhuǎn),世間再無困住你的局。
—您的每個點贊和在看,都是對我莫大的支持
歡迎留言討論,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實現(xiàn)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