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韓克鈞
近來隨著網(wǎng)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劇中大唐盛世瑰麗壯美的景象引發(fā)了觀眾對于那段歷史的興趣。很多人在問,真實的大唐究竟是怎樣的呢?那些劇中的歷史人物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筆者現(xiàn)將劇中所在那一年中發(fā)生的大小事件歸納如下,供大家從更廣闊的背景下來了解劇中那一日背后的故事。
天寶三載,甲申年,公元744年。
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六十歲,正是精力衰減、日漸怠政之時。自從七年前武惠妃死后,玄宗一直懷念不已,覺得后宮佳麗中再沒一個稱心的人了。善體上意的宦官高力士(即劇中的郭利仕)故意說到壽王妃楊玉環(huán)(即劇中的嚴羽幻),稱其傾城傾國,才貌無雙。玄宗三年前在壽王大婚時曾見過楊玉環(huán)一面,當時并未在意這個兒媳。一旦存了那種心思,再次相見,果然覺得風姿絕艷,非比尋常。于是這老男人精蟲上腦,便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令楊玉環(huán)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沒過幾天又讓她做了宮中的女官。一系列移花接木的騷操作,就把兒媳變成了情人。而楊玉環(huán)的確非尋常女子可比,不僅青春貌美,還擅長歌舞,捅曉音律,而且情商極高,很會說話。她凡事都順著玄宗的心意,令其老木逢春,心花怒放。自然,她也成了玄宗身邊不可或缺的女人。
正月一日,玄宗下詔改年為“載”。也就是說,上一年還叫天寶二年,從這以后都要稱作天寶幾載了。這一改就是十四年,直到太子即位后的乾元元年,才又將“載”改回為“年”。而半個月后的上元節(jié),就是《長安十二時辰》故事發(fā)生的那一天了。
這一年,太子改名為亨,便是后來的唐肅宗。他還先后用過李嗣升、李浚、李玙、李紹等名,更換的真夠勤的。在網(wǎng)劇《長安十二時辰》劇中,他用的是李玙這個名字。
自從被推上政治舞臺的那一刻,李亨就注定要面對來自各方的有形無形的敵意和威脅,尤其是大權在握的宰相李林甫(即劇中的林九郎)。從開元末年一直到李亨在安史之亂中登上帝位的十幾年間,包括李林甫、楊國忠在內(nèi)的歷任宰相都是對他威脅最大的政治勢力。而在宰相與太子的權力角逐中,玄宗不但作壁上觀,從來沒有給予過李亨任何實質(zhì)性的支持,反而樂見他被打壓得喘不過氣來。這說明在玄宗心里,并不希望太子羽翼豐滿、勢力擴張,過早觸及其帝位。在《長安十二時辰》劇中就可以看到李玙的政治生態(tài)十分惡劣,如李必這樣可用的心腹之人并不多。
三月五日,平盧節(jié)度使安祿山兼任范陽節(jié)度使。原范陽節(jié)度使裴寬升任戶部尚書。這時禮部尚書席建侯還是河北黜陟使,稱贊安祿山公直。李林甫和裴寬也順著玄宗的心意,一起稱贊安祿山。由于這三個都是深受玄宗信任的人,所以玄宗對安祿山的寵信更加深了,甚至不愿意聽任何人說他一個不字。身為胡人的安祿山地位如日中天,正如杜甫詩中所描繪的那樣:主將位益崇,氣驕凌上都:邊人不敢議,議者死路衢。
安祿山之所以得玄宗寵信,是跟他善于逢迎分不開的。本來體重三百多斤的他,腹部下垂,連走路都不方便,可是在玄宗和楊玉環(huán)面前跳起胡旋舞來,卻能疾如旋風。玄宗戲問他,這么大的肚子,里面都裝著什么呀?他一臉耿直地說:沒別的東西,只有一顆忠于陛下的心而已。這話擱誰誰不愛聽?暮年昏聵的玄宗毫不吝惜對他的賞賜,把能給的東西都給了,最后還能打動他的,就只有江山社稷了。
這一年,高官詩人賀知章離京回鄉(xiāng),然后去世,享年八十六歲。在《長安十二時辰》中,他是以何監(jiān)何執(zhí)正的身份出現(xiàn)的,也是終極大反派何孚的養(yǎng)父。
賀知章,字季真,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人。證圣元年進士及第,曾任禮部侍郎等職。他生性風流倜儻,狂放不羈,與詩仙李白、草圣張旭,還有《長安十二時辰》那個一出場就領了盒飯的布衣焦遂等人,合稱“飲中八仙”。
這一年,官場失意的李白也黯然離開了長安。在離開之前,他曾經(jīng)寫過一首《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曾經(jīng)斗酒十千高朋滿座的詩人,如今只能獨自飲酒,對影邀月,其孤獨苦悶的心境可想而知。
說起來,賀知章可是李白的貴人。兩年前李白初到長安,孤身住在小客店里,一個朋友也沒有。一天他到一座道觀去游覽,邂逅了賀知章。賀知章很早就讀過李白的詩,極為景慕,于是攀談起來。當他讀了李白的新作《蜀道難》之后,不禁贊嘆,稱李白是“謫仙人”。年齡相差40多歲的兩個人一見如故,結為忘年之交。賀知章身上沒帶錢,竟毫不猶豫地解下佩在身上的顯示官品級別的金龜,換取酒菜,這就是“金龜換酒”典故的由來。后來,賀知章又在玄宗面前推薦了李白,玄宗便把李白召進宮中,任為供奉翰林。當時已經(jīng)回到南陵家中的李白接到詔命,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狂喜,寫下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詩句。以為實現(xiàn)抱負的機會終于到了。自此,李白名聲鵲起,過上了一段御用文人的生涯,而他在政治上的雄心壯志卻一直沒有實現(xiàn)的機會。
(離開長安的三年后,李白游會稽時想起與賀知章吃酒作詩的往事,黯然傷懷,寫下了《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詩中云: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關于李白不得志的原因有種種說法,其中一個跟他寫給楊玉環(huán)的詩歌有關。
這年的一個春日,玄宗和楊玉環(huán)在沉香亭中飲酒賞花,一時興起,便召翰林李白來現(xiàn)場賦詩助興?!缎绿茣酚涊d,“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李白就是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提筆賦詩,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清平調(diào)》三首。詩中以美景與美人相互映襯,有“可憐飛燕倚新妝”之句,令玄宗大為贊賞。楊玉環(huán)受到贊美,自然也是很高興的。然而讓李白沒想到的是,自己無意中得罪的高力士卻給他上了一次眼藥。
這個高力士雖是宦官,卻深得玄宗寵信,王侯將相無不競相討好他。可是書生意氣的李白卻是個沒眼力見兒的,從未把他放在眼里?!缎绿茣酚涊d,高力士曾對楊玉環(huán)說:“以飛燕指妃子,賤之甚矣”。原來詩中比擬楊玉環(huán)的漢朝皇后趙飛燕,雖以姿容絕代著稱,但出身卑賤,且品行不端,穢亂宮闈,民間野史中流傳許多她的丑聞。楊玉環(huán)本來就對自己與玄宗父子二人的關系十分敏感,對以往諱莫如深,自然信了李白是故意影射,由此懷恨在心?!暗塾侔?,妃輒沮止”。李白也漸漸失去了玄宗的歡心。
這年四月,離開長安的李白與杜甫在洛陽相遇。此時李白43歲,杜甫32歲。詩仙見詩圣,算是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了,意義非比尋常。杜甫還沒什么名氣,其詩歌創(chuàng)作也未達巔峰。兩人詩歌唱和,相約同游汴州,又恰逢那位“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邊塞詩人高適。三人相見甚歡,一起浪游了一段時日,然后才各奔前程。
多年以后,這三人因各自追隨不同的政治勢力,結果大相徑庭也。杜甫因向玄宗獻《大禮賦》受到賞識,最終做了個九品以下的小吏。李白被永王李璘征為幕僚,作《永王東巡歌》以頌揚。高適則受到新帝李亨的賞識,一路坐到了淮南節(jié)度使的高位。誰也沒想到野心膨脹的李璘竟然舉兵反叛,結果以失敗告終。高適是鎮(zhèn)壓反叛的將領,李白則以附逆之罪被下獄。李白派夫人去求高適幫忙,高適卻避而不見。后來李白遇大赦出獄,兩人的交情也就此完結了。
這一年,北方大漠上的突厥、鐵勒各部相互攻殺,十分混亂。
五月,河西節(jié)度使夫蒙靈詧奉命進攻并斬殺了反叛的突騎施部首領可莫賀達干。六月十二日,朝廷冊立骨咄祿毗伽為十姓可汗。
拔悉密等部進攻并斬殺了后突厥烏蘇可汗,傳其首級到長安。烏蘇之弟繼立為白眉可汗。于是突厥大亂,玄宗命朔方節(jié)度使王忠嗣(即劇中王蘊秀之父王宗汜)乘機出兵攻打后突厥,破其左廂阿波達干等十一部,右?guī)麉s未能攻下。同時,回紇、葛邏祿兩部聯(lián)兵進攻并斬殺了拔悉蜜部的頡跌伊施可汗。
回紇部骨力裴羅自立為可汗,派遣使者上奏朝廷,于是玄宗冊封其為懷仁可汗。懷仁可汗占據(jù)著突厥故地,立牙帳于烏德犍山,轄藥邏葛等九姓,其后又吞并拔悉密、葛邏祿,共十一部,是為回紇汗國。(一年后,白眉可汗被懷仁可汗進攻并斬殺,傳首長安。后突厥汗國就此滅亡。)
可以看出,北方各部族的紛爭背后,大唐才是最大的玩家。過去幾年間,王忠嗣在拔悉密與葛邏祿、回紇三個部落之間進行反間,將大唐的利益最大化??上攵?,如《長安十二時辰》中狼衛(wèi)那樣痛恨大唐的突厥人肯定不會少。
這一年,禪宗高僧懷讓圓寂。
懷讓禪師俗家姓杜,陜西安康人。他先是在荊州玉泉寺依恒景律師出家,后來到嵩山少林寺慧安法師處學禪,又到韶州曹溪參拜禪宗六祖慧能,受頓悟法門?;勰軋A寂后,他又于玄宗先天二年住南岳般若寺觀音臺,弘揚慧能學說,開南岳一系,世稱“南岳懷讓”。在漢傳佛教史上,懷讓禪師絕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懷讓一生忠實繼承慧能衣缽,主張“心性本靜,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強調(diào)“以無念為宗”和“心即是佛”,自稱“頓悟法門”,又叫“頓門”,其宗旨“凈心、自悟”四字。修行方法簡便,僧徒眾多,成為中國佛教禪宗正統(tǒng)。他和行思兩人先后分出禪宗五家,即:溈仰、臨濟、曹洞、云門、法眼,其中以他門下的臨濟宗流傳時間長,影響大。在晚唐和宋代先后傳入朝鮮、日本。
這年十二月四日,玄宗置會昌縣于溫泉宮下。
自開元年間以來,玄宗每年十月都會駕臨溫泉宮,到十一月底才會回到長安城內(nèi)。由于最近的新豐縣城離溫泉宮也比較遠,照應上有所不便,所以又從新豐、萬年兩縣中各劃分出一部分來,設立了會昌縣。(三年后開始大興土木,“發(fā)馮翊、華陰民夫筑會昌城,并置百司。于是王公貴官各置第舍,土畝值千金。天寶七年十二月二日,玄宗因有人言見玄元皇帝于朝元閣,下制改會昌縣為昭應縣,并廢除新豐縣建制,并入昭應縣。)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等于是設立了一個雄安新區(qū)啊!只不過玄宗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自己度假時的方便而已。這個早年歷經(jīng)權力政治血雨腥風的老皇帝,已然沒了一代雄主的風范,越來越沉溺于個人享受了。
同月五日,戶部尚書裴寬被貶為睢陽太守。
時任戶部尚書的裴寬素來為玄宗所倚重,李林甫擔心他威脅到自己的宰相之位,所以就千方百計陷害他。當時刑部尚書裴敦復破海賊吳令光歸來,因受人請托,廣序軍功,裴寬把這件事上奏給玄宗。李林甫知道之后,就告訴了裴敦復,用以離間。裴敦一聽就火了,說裴寬也曾找過我給他的親友報軍功,他怎么還在背后告我的刁狀???于是李林甫就讓他趕快把這件事捅到玄宗面前去。裴敦復就用五百金賄賂了女官楊玉環(huán)的姐姐,讓她轉告玄宗。可想而知,裴寬就此失去了玄宗的信任,從朝中大員貶為地方官也就在所難免了。
這個李林甫便如《長安十二時辰》里的林九郎一樣,雖然行事干練,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口蜜腹劍”的典故正是來自于他。他之所以愿意抬舉安祿山這樣的武將,卻壓制同為文臣的裴寬,是因為覺得武將再牛逼也威脅不到他的相位。
同月,楊玉環(huán)正式入宮。
在做了四年的秘密情人之后,二十六歲的楊玉環(huán)終于可以不用太過遮掩了。正式入居宮中之后,很快她便恩寵如武惠妃,被稱為“娘子”,禮儀一如皇后。至于封妃的事則要等到來年了。
同月,玄宗與高力土論李林甫。
玄宗自開元二十四年(七三六)從東都還京后,精力日衰,已經(jīng)厭倦了外出巡幸。而宰相李林甫為了營造天下太平的景象,增加各道粟賦,強制收購民間糧食以供應京城所在的關中地區(qū),使得官庫里的積蓄充足。玄宗一葉障目,以為全天下百姓都過上了小康生活,自己該樂享太平了。于是玄宗對高力士說:“我不出長安已近十年,現(xiàn)在天下無事,我想無為而治,把政事委于李林甫,不知如何?”高力士說:“天子巡狩是古代傳下來的制度。再說天下大權,不可假于他人;威勢既成,天下人誰還敢言其不是!”玄宗聽后十分不悅。高力士見勢不好,急忙叩頭說:“臣是狂妄而言,罪該死?!毙谀钏黄倚?,沒再追究,然而高力士此后再不敢多言天下大事了。
這件事本是發(fā)生在年底的,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卻被往前移到了年初,應該是原作小說出于情節(jié)需要而做的調(diào)整吧!
這就是公元744年,大唐天寶三載發(fā)生的主要事件?;实鄣≌紫嗯獧?,詩人落拓,北境不安?;径际前l(fā)生在《長安十二時辰》那一天之后,展現(xiàn)了大唐王朝鼎盛時期的方方面面。從中可以隱約看到,十一年后爆發(fā)的安史之亂此時已然埋下禍端。當然,這些事后諸葛亮的話不說也罷。至于網(wǎng)劇中的主角李泌(即李必)和張小敬,此時還都是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多年之后,李泌建功立業(yè),封侯拜相,留名青史。而張小敬作為禁軍的一名騎士,在馬嵬驛之變中率先一箭將宰相楊國忠射落馬下,因此被記入書中,其后便湮滅于歷史的塵埃,再無蹤跡了。
我是臨風觀劇,期待您的關注!
參考資料:《新唐書》《中國歷史紀事年鑒查詢 》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