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某,女,35歲
初診:1974年3月15日。失眠已三個月以上,煩躁難入眠(最多睡兩個小時),心悸不安,白晝頭昏昏然思睡,舌尖紅,脈細弦。以黃連阿膠湯及交泰丸加減。
處方:黃連3g,肉桂1.5g,阿膠(烊化)9g,白芍9g,生地黃9g。七劑。
二診:藥后,睡眠顯著改善,續(xù)方七劑治愈。
【按】本案失眠屬于心火上炎,腎陰虧損,心腎不交所致。以黃連瀉心火為主藥,配阿膠、白芍、生地黃之類滋養(yǎng)腎陰,以肉桂溫腎陽,引火歸原,是以“交通心腎”治法。
——《內(nèi)科名家姜春華學術經(jīng)驗集》
【按語】心主火居上,腎主水居下,“火炎上,水吸之而下行。水淪下,火挈之而上溉”,水火相濟,則寤寐正常。心腎兩虧而不交則見失眠。宜心腎并調(diào)以交通陰陽。遣方以黃連阿膠湯合交泰丸加減。方中黃連苦寒瀉心火以下降;阿膠、生地黃養(yǎng)陰滋腎水以上潮“無陽則陰無以化”,肉桂辛熱,入少陰腎經(jīng),暖水臟,扶助腎陽以鼓舞腎水上承,腎陽得扶則腎水上承自有動力。黃連、肉桂寒熱并用,如此水火既濟,《本草新編》所言:“黃連與肉桂同用,則心腎交于頃刻,又何夢之不安乎”。經(jīng)曰:“苦酸涌泄為陰”,白芍本為苦酸之品具有養(yǎng)血斂陰之性,配黃連酸苦涌泄以瀉火,配阿膠、生地酸甘化陰以滋陰。諸藥相合,上清心火,下滋腎水,水火相濟,心腎相交,寐即得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