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味治療心包積液(摘)
運用《 傷寒論》 中五苓散 ( 桂枝、 白術、 茯苓 、 豬苓、 澤瀉) 加味, 取其振奮心陽、 化氣利水之意, 治療心包積液2 例,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擴張型 心肌病并心包大量積液
患者, 女, 57 歲。因胸悶氣促 1 O 余 年, 加 劇并 發(fā) 熱半 月余, 于2004 年 9 月 29 日入院?;颊哂?1993 年起感胸悶、 心悸, 曾
在當?shù)蒯t(yī)院診為心肌炎治愈。于 1996 年和 1999 年曾2 次發(fā)作, 1999 年檢查發(fā)現(xiàn)心臟明顯擴大伴心包積液, 轉醫(yī)院治療, 診為擴張型心肌病, 經中西藥長期治療 , 病情好轉, 能從事一般體力勞動, 無其他不適。2004 年 8 月 中旬, 突然發(fā)熱(夜間體溫高達39℃) 伴氣促、 咳嗽、 無咯血、 胸痛等, 當?shù)蒯t(yī)院診為結核性心包炎伴心包積液, 給予抗癆、 強心、 利尿、 抗炎、 激素等藥物治療, 未見好轉, 并出現(xiàn)心律不齊而來我院治療。體查: 體溫 37. 8℃ , 脈搏 86 次/ 分 , 呼吸 24次/ 分, 血壓 130/ 80mmHg。神志清楚, 慢性病容, 頸靜脈輕度怒張, 聽診心音遙遠、 低鈍、 律不整; 心律 86 次/ 分, 心尖搏動消失, 心界向兩側明顯擴大, 各瓣膜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實驗室檢查: 血、 尿、 便常規(guī)及 肝、 腎功能 均正常, 血沉 :35mm/ dx時, 抗 “ 0 ” 陽性, 鐵蛋 白: 407. 7ng/ ml , 癌胚抗原( CEA ) (5ng/ IrIl , 抗 ds—DNA 正常; 心包積液細胞分類 : 白細胞 40 X 10 / L , 紅細胞 20 X 1oo / L , 未找 到抗 酸 菌及癌 細 胞 ;心電圖示: 心房纖顫。彩色多普勒示: 擴張型心肌病并心包大量積液; 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 心功能不全Ⅲ級) 。給予抗炎、 強心、 利尿治療2 個月, 癥狀未見明顯好轉。彩色多普勒復查示: 心包仍有大量積液, 請余會診。患者近來胸悶氣促,心悸氣短, 乏力, 咳嗽, 咯白色粘痰, 下肢凹陷性水腫 、 舌苔薄白, 舌質淡紅而暗, 脈沉而細。證屬心陽不振 , 夾濕瘀血阻滯心脈所致 , 治 宜振奮心 陽化氣行水 , 予五苓散加 味: 桂枝1 5g, 白術20g, 澤瀉 1 5g, 豬苓 15g, 茯苓 1 5g, 葶藶 子 20g( 包
煎) , 桑 白皮 15g, 桔 梗 l Og, 甘 草 15g。3 劑。上 方加 水800ml , 文火水煎 3 次, 取汁300ml , 每次服 100ml , 分早中晚3次 , 空腹服用。復診: 服藥后諸證見減, 上方去桔梗 , 加生曬參 15g。服8 劑。三診 : 雙下肢浮腫消退 , 胸悶心悸減輕, 仍訴氣短 , 乏力, 守方加黃芪 30g。6 劑。四診 : 患者精神轉佳,胸悶心悸明顯好轉 , 呼吸平穩(wěn)。彩色多普勒復查示 : 心包少量積液。守上方繼服 12 劑。五診: 諸證大減, 惟感 口干, 夜寐夢多 , 舌苔薄白少津, 舌質偏紅。脈結代。守方去葶藶子、桂枝加酸棗仁 20g, 五味子 l Og, 共服 3 周 , 諸證基本消失 , 好轉 出院。
2、 癌 性心包積液并胸水
患者, 男, 66 歲。因咳嗽咯痰半月余, 伴胸悶氣短 3 天于2004 年9 月27 日入院。患者咳嗽, 咯痰反復發(fā)作2 年 , 查 體: 1" 36.7℃, P118 次/ 分, R24 次/分,BP120/80mmHg。神清, 慢性病容, 扶入病房, 端坐呼吸, 頸靜脈怒
張, 心界向兩側擴大, 心率 118 次/ 分, 率整 , 心音低鈍遙遠,未聞及心包摩擦音, 雙肺呼吸音粗糙, 未聞及干、 濕羅音, 腹部膨隆, 肝肋下2cm, 脾不大, 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 腹水征陽性, 雙下肢輕度水腫 , 其它未見異常。實驗室檢查: 血 、 尿、便、 肝腎功能及血沉均正常; 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 肢體導聯(lián)低電壓, 心臟擴大呈順時針向轉位。彩色多普勒示: 心包大量積液伴胸腔積液; 心包液檢查, 兩次找到癌細胞, 細胞分類為白細胞 +++ , 紅細胞 + ; 肝癌 4 項檢查: AFP(0. 1ng/ml , CEA64ng/ ml , 鐵 蛋 白 477ng/ ml , B2- - MG326ng/ ml。診斷: 癌性心包積液伴雙側胸腔積液。治宜抗癌、 抗炎、 利尿及支持療法, 治療半月余, 癥狀未見好轉, 請余會診?;颊呖人?、 咯白色泡沫樣痰量多, 呼吸急促不能平臥, 心悸 、 尿少、 雙下肢水腫、 神疲、 納少, 舌質暗紅、 舌苔白滑、 脈弦滑、 證屬水氣凌心射肺, 瘀血阻滯 , 肺失宣降。治宜化氣行水, 化瘀止咳。方宜五苓散加味: 藥用白術 20g, 澤瀉 20g, 豬苓 20g, 茯苓 15g, 桂枝 l O g, 葶藶子 15g, 白芥子 15g, 桑白皮 20g, 大腹皮 15g, 牽牛子 1. 5g, 枳殼 15g。4 劑水煎服。復診: 服藥后尿量增多, 胸悶、 咳嗽、 下肢水腫均見減輕, 舌苔薄黃, 守方去牽牛子, 加黃芩5g, 陳皮 10g。4 劑水煎服。三診: 咳嗽基本控制, 胸悶、 呼吸不暢明顯減輕能平臥, 下肢水腫消失。彩色多普勒復查示: 心包少量積液。守上方加減服 1O余劑。精神狀況明顯好轉, 無胸悶氣促, 二便正常, 心界明顯縮小, 好轉 出院。
人體貴在氣血暢通 , 若五臟元真通暢, 人即安和, 人體津血的運行輸布, 賴臟腑氣機的調暢, 臟腑氣機調暢則升降有序, 吐故納新, 清陽得開, 濁陰得降 , 氣機調和, 臟腑得養(yǎng), 產生正常的功能活動。若氣機不暢 , 則氣血失和, 變生痰濁 , 水液和瘀血 , 壅塞臟腑, 致氣血表里內外、 四肢九竅不通, 而百病由生。該兩例患者皆因久病, 氣血失和, 復因外邪壅塞 , 致臟腑氣機不利 , 升降失調 , 水血瘀滯, 凌于心肺而致胸悶咳喘, 呼吸不暢, 不能平臥, 心悸、 小便不利、 水腫等。治水治血, 當先治氣, 以恢復氣機的升降功能。故選用五苓散加減治之。 使氣機調暢, 清陽得升 , 濁陰得降, 氣血調和而瘀血、 水飲得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