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風流才子唐伯虎很有名,但是作為畫家的唐寅卻不為人熟知,他的真實人生和戲說的形象相差甚遠。通過梳理唐寅坎坷的一生,我們將認識一個真實的畫家唐寅以及他的畫風。
文稿
你好,歡迎收聽《畫說》,我是韋羲。
這第一集里,我想先跟你聊聊可能是在中國民間知名度最高的畫家——唐寅,唐伯虎。一直以來,唐伯虎在人們心里都是才華和風流的代言人,但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是這樣嗎?要我說,你可能對他還有誤解。今天,我來給你介紹我所知道的兩個唐伯虎,他們一個風流,一個落魄,通過梳理他坎坷的一生,咱們一起來看看真實的畫家唐伯虎究竟是什么樣的。
唐伯虎是風流大才子,還是落魄文人畫家?
唐伯虎有名,除了他的畫,更因為他有傳奇,民間還流傳著不少他的香艷故事。有幾個少年朋友就告訴過我,天下第一畫家是唐伯虎。我問為什么,他們很詫異:“老師您難道不知道江南四大才子?沒看過《唐伯虎點秋香》嗎?”我反問:“那你知道唐寅嗎?”他果然不知道。
唐寅,字伯虎,很多人知道唐伯虎,但不一定聽說過唐寅。
少年接著又問,那么,唐寅畫得怎么樣?我說還行,不夠好。少年用奇怪的眼光看看我,然后走了。
很長時間以來,我對唐寅的畫不以為然。可是那次貶低他之后,又總覺得哪里不對,因為我隱隱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唐寅的一幅畫,叫《秋風紈扇圖》。畫的細節(jié)我已經(jīng)忘了,但我還記得這幅畫的寂寞。所以我特地去看唐寅的畫冊,還沒翻到一半,就明白過來了:假的唐寅畫實在太多,破壞了我對他的印象。
《秋風紈扇圖》,(明)唐寅,紙本墨筆,縱77.1厘米,橫39.3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后來,陸續(xù)還會有朋友向我提起江南風流大才子唐伯虎,我說不是這樣的,你去看他的畫,畫里有太多凄涼。唐伯虎晚年潦倒,死的時候家里沒有余錢,還是“發(fā)小”書法家祝枝山給安葬的。
唐寅年輕時就可以賣字畫為生,紅極一時,連他的老師周臣都來給他代筆。別人問周臣,為什么你畫不過學生,他也坦然,說,“少唐生千卷書耳”,承認氣質(zhì)不如唐寅。我怎么都料不到唐寅后來竟然潦倒。難道是他晚年久病,無力執(zhí)筆?還是聲譽掃地,以至于畫價平平?古人賣字畫只是混口飯吃而已,不像現(xiàn)代藝術(shù)家那么闊氣。
所以我說,有兩個唐伯虎,一個是風流才子,一個是落魄文人。兩個唐伯虎是交織在一起的。
從前途似錦到顛沛流離的前半生
唐伯虎自幼就是學霸。而學霸身邊都是學霸,天才成群結(jié)隊出現(xiàn),要不怎么叫四大才子、吳門四家呢。他12歲結(jié)識祝枝山,祝枝山后來成了大書法家;14歲認識文徵明,文徵明后來是大文人畫家;15歲考了蘇州府學狀元,相當于今天在一所地方性大學考了第一名,那時他結(jié)交了張靈。這個張靈也是個浪子,我見過他的一幅《秋林高士圖》,畫得非常好,不在唐寅之下,不知道為什么被美術(shù)史忘記了。
唐寅24歲那年,唐寅的家庭突然遭遇大變故,他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妹妹,五個至親的人,在這一年相繼去世,家道中落。好在他聽了祝枝山的話,發(fā)奮讀書,準備考科舉。27歲時,錄科考試期間,唐寅和張靈行為放浪,主考官討厭他們倆的作風,大筆一揮,讓他們名落孫山。最后還是師傅沈周和文徵明的父親文林去求情,才讓倆人又參加了鄉(xiāng)試。
28歲那年,唐寅取得應(yīng)天府,也就是今天南京的鄉(xiāng)試第一名,名動江南。鄉(xiāng)試第一,叫做“解元”,所以民間管唐寅叫唐解元。而明清時候,天下讀書人江浙占一半,他拿下應(yīng)天府第一,也就是當時離狀元最近的人。
28歲不算小了,唐寅是春風得意,繼續(xù)放浪,文徵明寫信勸他收心,免得輕浮誤事。但他哪里聽得進去,還和文徵明鬧矛盾。不料第二年,唐寅上京考試,路上結(jié)識一個叫徐經(jīng)的江陰商人,結(jié)果受他泄題案的牽連,被捕下獄。唐寅中年多病,可能就是當時在牢中飽受折磨導致的。
到了公元1500年,30歲的唐寅出獄,但被罷黜為吏。吏在明朝的體制中,是給官員服務(wù)的下等人,只能做些文書、打雜工作。成為吏,也就意味著唐寅這輩子再也當不了官,他當然覺得恥辱。從此,唐寅功名盡廢,連第二個妻子何氏也跑了。而他第三個妻子沈九娘,是青樓女子,所以民間的香艷傳說倒也不完全無中生有,唐寅自己有印章:“龍虎榜中名第一,煙花隊里醉千場”,看上去又狂傲,又坦然,又自嘲。在古代,說不定青樓女子更像現(xiàn)代女性,更適合唐寅??傊撕湍?,有了個女兒叫桃笙,后來嫁給了大書法家王寵的兒子。
31歲時,既然功名已經(jīng)化為塵土,唐寅就四處游歷散心,去到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此行似乎說明,他自知仕途無望,在為畫家生涯做準備。
35歲時,唐寅蓋了一個小院子,取名桃花塢,寫了著名的《答文徵明書》,和他早年的知己握手言和。
這就是唐寅中年之前的人生經(jīng)歷,從前途似錦到顛沛流離。告別了仕途,接下來畫家唐寅開始登場。唐寅最令人驚訝的畫,都在這個時間點后,陸續(xù)問世。
“佛系”唐寅直通現(xiàn)代的繪畫才能
唐寅的落款,用得最多的是“晉昌唐寅”,因為他的遠祖中,有六朝前涼的將軍,在西北地方任晉昌郡守。直到明英宗時,祖輩仍有人在朝做官,但到他父親那代已經(jīng)沒落了,家里在蘇州開了個酒館,過上了普通百姓的日子,家境不過小康,比不上文徵明、祝枝山有依靠。和同學相比,他更想改變處境,他積極,但是不爭,不至于狂熱。
唐寅44歲那年,南昌的寧王正大舉招攬人才,唐寅前去應(yīng)聘,希望能有所作為,但不久就發(fā)現(xiàn)寧王其實想謀反,于是裝瘋賣狂,寧王果然受不了他,就放他回了蘇州。
青年時代遭遇科舉案,中年又碰到寧王謀反事件,兩次打擊都這么大,唐寅對事業(yè),算是心灰意冷了。我最開始提到那幅寂寞的《秋風紈扇圖》,不知道是不是這時候畫的。
題畫詩是“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聽起來有一種死灰吹不起,心情其實已經(jīng)是中年的味道。那枚“龍虎榜中名第一,煙花隊里醉千場”,就印在《秋風紈扇圖》上。歷盡這么多磨難后,再看到這印章,不知唐寅是什么心情。
少年時代,我買到一本畫花鳥畫的小書,里面有唐寅的水墨畫《枯槎鴝(qú)鵒(yù)圖》,畫中一只八哥在枯枝上,很寂寞,像一個和尚的畫。所以小時候我以為唐寅是個和尚。唐寅信佛,自號“六如居士”,六如,來自佛經(jīng):如夢,如幻,如泡沫,如影子,如露水,如閃電。要看懂唐伯虎的畫,這至為關(guān)鍵。
《古槎鸜鵒圖軸》,(明)唐寅,紙本墨筆,縱121 厘米,橫26.7 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古代文人喜歡給自己起外號,唐寅的號很多,“六如居士”和“桃花庵主”,好像注定了有兩個唐伯虎,一個佛教,出世;一個俗氣,風流。他畫水墨花鳥,非常淡漠,有一種佛教中“空”的哲學思想。畫仕女圖,美得無與倫比,明朝數(shù)一數(shù)二。在他身上,能看到一個古代文人的分裂和統(tǒng)一?;蛟S,每個中國文人的心底,都住著一個和尚和一個道士。
但是,信佛也不能完全解決內(nèi)心的苦悶,他畢竟是一個藝術(shù)家??催^他畫的那只寂靜的八哥,我還想給你看看唐寅的另一面,反映他內(nèi)心矛盾的《款鶴圖》。
《款鶴圖卷》,明,唐寅,紙本墨筆, 縱29.6 厘米,橫145 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點擊可放大)
畫里巨石連綿,山下幾棵樹,樹下文人讀書,童子燒水泡茶,水邊來了一只鶴,這是一個平靜的世界。但是群山卻不平靜,巖石在相互擠壓,仿佛在奔流,山上異?;臎?。我真的覺得唐寅真是個天才,他對結(jié)構(gòu)和明暗節(jié)奏的運用,哪里是在畫畫,簡直像在用風和巖石寫交響樂。那種巨大的壓力與沖撞力帶來的壓抑感,以及冷漠感、荒誕感,非常接近20世紀的表現(xiàn)主義繪畫。
巖石的結(jié)構(gòu)和明暗節(jié)奏,和老師周臣的《春山游騎(jì)圖》非常像,但又很不同。他對三維結(jié)構(gòu)、多面體和球體的認識,遠遠超過老師,已經(jīng)不是所謂青出于藍勝于藍了,因為他不僅超過老師,也超過他的時代簡直像是學過現(xiàn)代素描。
繪畫里的真假唐伯虎
故事里有兩個唐伯虎,繪畫里也有兩個唐伯虎,一個真,一個假。真的唐伯虎,除了前面提到的《款鶴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鴝鵒圖》,還有《匡廬圖》、《四美圖》等等。
假的唐伯虎太多了,不一一舉例,但有幾幅假的仕女圖,實在太糟糕,看得生氣,比如《杏花仕女圖》、《吹簫仕女圖》。不過這幾幅還算是模仿了唐寅的風格,有一幅《觀杏圖》一看就是晚清風格,仿都不仿一下。
《觀杏圖》
如果單獨看畫還是難辨真假,可以在書法上找破綻。唐寅是才子,才子寫字,經(jīng)常冒險、出格。他的字有時候有要管不住的感覺,是典型的才子書法。相比而言,文徵明就從不失控,可能他也不喜歡失控的感覺。偽作的書法不差,不過都太老實,寫得小心翼翼,怕出錯。真跡要大膽得多,有氣勢得多,所謂霸氣外泄。
唐寅超越時代的可能
活躍在明代蘇州的吳門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個人里唐寅不算畫得最好,卻最具創(chuàng)造性。
從北宋晚期以來,中國繪畫開始形成文人畫和院體畫兩種體系。宋代宮廷設(shè)有翰林圖畫院,畫院的風格被稱為院體,一般來說比較寫實,以工筆畫為主,院體畫的作者是職業(yè)畫師,讀書少。文人畫的作者是讀書人,也就是文人士大夫的畫,比較寫意,不求形似。
宋代是院體畫占主流,文人畫比較邊緣。發(fā)展到明朝中期,文人畫占上風,而院體派將要過時。唐寅打算合成兩種體系,如果他能做到,那么院體畫會得到新的轉(zhuǎn)機,而文人畫也多了一個方向。眼看豐收在望,可惜的是,唐寅54歲時,在一個畫家最好的年紀撒手西歸。他如果長壽,再活10年、20年,成就不可思議,這是可以預(yù)見的,論手上功夫,當時的院體派畫家都不如他,而他的文人畫風格的畫,比如《虛亭聽竹圖》,和文徵明一樣文雅。
《草屋蒲團圖/虛亭聽竹圖》,明,唐寅,紙本設(shè)色,縱84厘米,橫28.1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唐寅一集是講不完的,這次,我們主要講了他的畫風和人生境遇,他的作品有一種超越時代的可能,能夠回到宋代,又和現(xiàn)代繪畫相通。但也因為唐伯虎太出名,偽作又多,某種程度上蒙蔽了今天觀者的感知。
下一集,我們繼續(xù)講唐寅,講他的《四美圖》和古代仕女畫的轉(zhuǎn)折點。
*本節(jié)目內(nèi)容由顧然轉(zhuǎn)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