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秭歸的孩子不管走到哪兒終有一天會回來的,秭歸人是最念家的。秭歸,子歸,之子如歸。天下之大,只有秭歸才是自己的家。
臨走的時候,我只與你匆匆一瞥,來不及道個別,只看了一眼你那早已不能不敢再熟悉的臉便急匆匆地走了。離家的時間雖是短暫,可是卻一直忘不了你的容顏。有人說,時間可以讓記憶風(fēng)化,可是你的一切卻使我求你的記憶更加深刻,始終磨滅不了。秭歸啊,你是我的根!
秭歸,你是我前世的記憶,前世的纏綿。纏綿于西陵峽的峭壁,纏綿于香溪的綠水,纏綿于泗溪的青山,纏綿于屈原的詩歌,纏綿于金黃的臍橙……
靜臥于巫山的余脈,于是便造就了得天獨厚的山水。
秭歸的山是真的山,不似平原的山,平原的山只能叫土丘,沒有一點山的感覺,不像秭歸的山有股山的傲氣。西陵峽的山絕壁而立,鏈子崖的山層層疊疊,每座山都有每座山的姿態(tài),群山之間連綿起伏,一眼望不到頭,站在山腳有種讓人想膜拜的感覺。秭歸的水也許是沾染了昭君的靈氣了吧,尤其是香溪。昭君進(jìn)宮的時候從這里過,昭君出塞時最后一次回鄉(xiāng)探親后也從這里離鄉(xiāng),香溪靈動的水浸有昭君的淚。香溪的水在西陵峽口融入了長江,于是長江的水也有了靈氣,濕潤了整個江南。
關(guān)于秭歸山水的只能寫出三峽水庫蓄水以后的記憶,從前的記憶因為自己太小便漸漸淡忘了,只是知道我再也看不到曾經(jīng)的三大險灘,再也聽不到峽江號子,再也看不到曾經(jīng)的兵書寶劍峽、九龍奔江,再也看不到那若有若無舉世罕見的桃花魚,再也看不到老秭歸那個叫做城關(guān)的地方……
這些逝去的不是我的記憶,是秭歸的記憶。
對于這些有些懷舊有些傷感,可我從沒看到過三大險灘,從沒聽過峽江號子,從沒在城關(guān)生活過,于是便不曾有過太多感情。每次別人問我是哪的人時,我總是自豪的答道——秭歸,好像每個人都知道秭歸似的,可是當(dāng)看到別人一臉茫然的樣子時,我又總會說,不是吧,連秭歸都不知道啊,我們那雖然很窮但是很出名。秭歸是屈原的故鄉(xiāng),是中國臍橙之鄉(xiāng),每次說這些都很得意而且百說不厭,秭歸的孩子,哪個不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故鄉(xiāng)?而且我們的故鄉(xiāng)還有那么多炫耀的資本。
秭歸的新縣城應(yīng)該算是一個小城吧,雖然稱作新縣城,雖然剛建了十幾年,雖然到處都是混凝土,可是小城卻給人一種厚重古樸的感覺。去縣城游玩根本不用打的,小城很小轉(zhuǎn)一圈也不需要多長時間??h城與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隔著“高峽平湖”遙遙相望,于是便有了“壩上庫首第一縣”的美譽(yù)。上高中的時候每個清明都會和好友們?nèi)ツ繋Z島游玩,吹著輕輕的江風(fēng),放著風(fēng)箏,一起在島的邊緣洗腳打水仗,雖然上面風(fēng)景不怎么好,可是在島上玩卻是一種唯美的享受,時常懷念那種感覺特別是這個剛過去的清明。
小城到處都種滿了桂樹與香樟,四季常青,每天都有新鮮的空氣,每到桂樹開花的季節(jié),小城就被到處飄著的淡淡的桂花香裹在了里面。秭歸的縣城是一座寧靜的城鎮(zhèn),雖然有船舶的鳴笛,雖然有汽車的喧囂,雖然有小販的叫賣,可是我還是覺得小城很寧靜。朗春靜坐于草地捧上一本好書讓小草也沾上書香;酷暑約幾好友在涼亭下的石桌上擺上象棋拼殺幾番;金秋搖下一地桂花取些回去放在書本里,木桌里,枕頭里,讓淡淡的桂花香陪你度過金秋的每一天;嚴(yán)冬穿上棉襖去搖每一棵桂樹和香樟上的積雪抑或是去目嶼島領(lǐng)略與往日不同的高峽平湖?,F(xiàn)在的人每個都急匆匆的,如果真能像這樣生活,估計就變成了“梅妻鶴子”的林和靖了吧。
小城有個歸州街,可是我很少去。歸州街是個仿古建筑群,很有特色,可是我總是固執(zhí)的認(rèn)為那不是真的,所以基本不去那看看,不過那的三峽奇石館還是去過幾次,雖然買不起但是那還是三峽的文化。
下雨的時,縣城是很美的,煙雨朦朧的樣子,淅淅瀝瀝的下著,聽著雨打窗戶啪啪聲,閉上眼頗有一番江南的味道。雨過,所有的樹都煥發(fā)出綠綠的新意。遠(yuǎn)山被斷斷續(xù)續(xù)的一縷縷霧氣籠罩著,挨著三峽大壩,恍惚中感覺那山有了名字,叫做蓬萊。
秭歸被稱作“中國臍橙之鄉(xiāng)”,尤其是我住的那個小鎮(zhèn),所有的田地都種滿了臍橙。春天的時候樹上開滿了白色的小花,到處都是白的,還有一種很淡很淡的清香。深秋和冬天是臍橙收獲和大賣的季節(jié),樹上結(jié)滿了金燦燦的橙子,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會看到秭歸果農(nóng)臉上燦爛的笑容,那種質(zhì)樸的笑容在我心中永生不滅。
關(guān)于秭歸總有太多太多的感情,不僅僅是故鄉(xiāng)之情,這不是幾段文字能表達(dá)的,可是總還是要寫一些,雖不及萬分之一卻是心之所向。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話真想為秭歸寫一部小說,因為秭歸卻是比沈從文的邊城要美多了??墒窃诩亦l(xiāng)的面前卻有了一種自卑,那情那景只有自己只有秭歸的孩子懂,就是描繪的再精細(xì)別人都不懂。
曾經(jīng)有朋友問過我,以后會不會回來。當(dāng)然,當(dāng)然回來,秭歸是一種情結(jié),是生生世世的情結(jié),不管以后在哪,總有一天我會回來的,哪怕只是一具尸骨。
秭歸秭歸,之子如歸。
秭歸啊,歸家的路,夜暮四合時,我依稀看見了你掌的點點燈火……
文章來源:有關(guān)那夏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