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金瓶梅》、《紅樓夢》里要養(yǎng)著那些“幫閑”和“清客”?
作者:水云初靜 來源:紅樓夢賞析(ID:hlm364)門客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王”時期舜帝的兒子丹朱。到戰(zhàn)國時期,“四大公子”更是豢養(yǎng)了大批門客,孟嘗君手下的門客更是號稱三千人之多。《金瓶梅》里的“幫閑”和《紅樓夢》里的“清客”就相當于門客這類人。西門慶結(jié)拜的十兄弟其實都是圍繞在他身邊的“幫閑”,其中應伯爵是頭號人物。他和西門慶走的最近,幾乎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程度。應伯爵第一次出場,到西門慶家中,西門慶正和妻子吳月娘在念叨他,可巧就來了,說了一句:“哥在家,連日少看?!?/section>西門慶就埋怨他好幾天不見,說:“你們好人兒,這幾日我心里不耐煩,不出來走跳,你們通不來傍個影兒?!辈舯阏f“早知道哥哥要怪的”。應伯爵,父親做生意“落了本錢”,到他就成了“破落戶”,名字諧音“應白嚼”,也就是應該白吃白喝西門慶的意思。大家都知道《紅樓夢》里的人名多用諧音,其實中國的古典小說都有這個傳統(tǒng)和特點,《金瓶梅》更是使用的出神入化。西門慶的十兄弟全都是用的諧音:謝希大,希大是“喜大”;常峙節(jié),“常時借”;白賚光,白白的光想著西門慶的“賞賚”;還有一個卜志道,還沒結(jié)拜就死了,底下的故事自然不知道了。說回應伯爵,伯爵的第一大本事就是到西門慶家蹭吃蹭喝。他趕著飯點兒來到西門慶家,西門慶正因為小妾卓二姐的病心中不快,不想應伯爵不看眼色又來蹭飯,西門慶便不想招待他,于是問他:“你吃了飯不曾?”如果是一般人聽到主人這么說,肯定要答“已經(jīng)吃過了”。但伯爵是來干什么的,就是來蹭飯的啊,蹭不上,豈不是白叫了“應白嚼”?但又不好說“沒吃”,就說:“哥,你試猜?!睕]想到西門慶偏說:“你敢是吃了?”伯爵掩嘴道:“這等猜不著!”把西門慶逗笑了,說:“怪狗才!不吃便說不曾吃,有這等張致的!”于是吩咐:“看飯來,咱與二叔吃飯?!?/section>伯爵蹭飯成功,但還不忘邀功:“我為什么不吃早飯,就急忙來找哥哥,那是因為有件稀奇事要同哥哥看去。”于是兩人攜著手上街去看“打虎英雄”武松,于是以后和潘金蓮展開了一場情色故事。這是一場“小吃”,后面更有陪西門慶逛妓院,置辦宴會,幫陪客人等大吃,甚至李瓶兒死后,西門慶傷心欲絕,不肯吃飯,也需要應伯爵來勸解陪吃。這樣表面上看起來應伯爵就是寄生在西門慶身上的寄生蟲,白吃白喝,毫無用處。其實不是的,應伯爵在西門慶身邊也是有大作用的,否則以西門慶之精明,他不會只為了開心就白白養(yǎng)著一個大活人。不要忘了西門慶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商人的秉性是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要帶來利潤。同樣是結(jié)拜的兄弟,他請應伯爵、謝希大陪他喝酒,卻暗示他們要甩開身邊的祝實念和孫寡嘴。白賚光死乞白賴的來蹭飯,差點沒被他直接趕出去,好容易幾碟咸菜淡飯打發(fā)出去,還把氣撒在沒攔住白賚光的小廝身上。應伯爵消息靈通,結(jié)交廣泛,西門慶不但要靠他打聽到的消息買賣貨物,還需要通過他雇傭管理鋪子、打理生意的經(jīng)理人。湖州客人賣絲線是伯爵得到消息傳達給西門慶,西門慶才開始了把生意從生藥鋪擴大到多種經(jīng)營。盡管應伯爵也從中得到了好處,但西門慶賺得了更大的利潤。李三、黃四作錢糧生意,跟西門慶借貸,還請西門慶幫忙討官府的批文,也是應伯爵牽的線。西門慶生意做大,需要的人手伙計越多,其中最主要的主管經(jīng)理都是應伯爵介紹的。西門慶開緞子鋪,獲利分成三份,自己和喬大戶各得三分,伙計們得三分,也是應伯爵當?shù)谋H恕?/section>可見應伯爵在西門慶身邊也不止幫嫖、蹭吃、作插科打諢、博主人一笑的小丑,也是他生意場上重要的幫手,除了幫閑,有時候也能幫忙。只是雖然西門慶有時候也需要應伯爵幫他處理一些事情,但應伯爵畢竟是以門客、幫閑的身份寄生在西門慶身上的。所以當西門慶死去,伯爵就無法再從他身上獲得生存的營養(yǎng),才在他尸骨未寒之時,轉(zhuǎn)身就投靠了另一個寄主——張二官。他讓李三、黃四利用西門慶申請來的錢糧生意的批文,在張二官的投資下繼續(xù)做生意。而且?guī)椭鷱埗偃⒘宋鏖T慶的二房李嬌兒,甚至還慫恿張二官娶潘金蓮,只是張二官聽說了潘金蓮曾殺夫,便不要了。這時的應伯爵已不是蹭吃蹭喝的小丑,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小人了。讀到這里,真的是不能不脊背發(fā)涼,真的是被《金瓶梅》刻畫的這種人性之惡、小人之惡驚到了。紅樓里的清客主要是圍繞在賈政身邊的,相比于《金瓶梅》里的小丑式的“幫閑”,清客們要風雅的多——他們都是文人。他們的名字也是諧音:詹光——沾光,單聘仁——善騙人,卜固修——不顧羞,胡廝來——胡亂廝來混,還有一個程日興——成日里興風作浪。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陪賈政聊聊詩詞、品品書畫、下下棋,總之就是迎合趨奉主人的興趣喜好,來湊趣的,不過是把《金瓶梅》里插科打諢的段子說成了附庸風雅的話術(shù)。寶玉要去上學,賈政訓斥他,清客相公們趕緊說:“哥兒這一去,不過三二年就可顯身揚名,蟾宮折桂了?!?/section>這和應伯爵夸西門慶的兒子官哥“天生一個戴紗帽的胚胞兒”異曲同工,算不得高妙,是個人都會這種恭維話。清客相公們作為幫閑文人的最佳表現(xiàn)在“大觀園題對額”一回。大觀園建成,賈政帶領(lǐng)寶玉及一幫清客相公游園,并兼擬各處的對聯(lián)匾額。清客們一開始就領(lǐng)會到這是賈政要考試寶玉的才學,因此都立即明白了今天的任務——那就是貶低自己,稱揚寶玉。因此,每到一處清客們便先搶著說些庸俗粗淺的詞句,雖然總是被賈政搖頭否定,卻激勵了寶玉的才智,開闊了他的思路。人就是這樣,自己一個人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事,通過別人的討論、提醒、對比,往往會恍然大悟,解決問題會茅塞頓開,寫詩作文則會文思泉涌。于是清客們用自己的迂腐反襯、啟發(fā)了寶玉的清奇,賈政高興,寶玉興奮,清客們?nèi)蝿請A滿完成。三贏,完美!試想,若不是這些人有真才實學傍身,該夸的沒夸,不該說的說了,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或者點評的不對,再者別人說了,你卻茫然不知所云,都不可能在這里濫竽充數(shù)待下去的。還是那句話,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總不能排除相互利用這一層,賈府的清客們也和應伯爵一樣絕不是只會為主人開心湊趣,而沒有實際用途的。劉姥姥逛完大觀園,賈母便命惜春畫一副大觀園的畫兒。惜春說自己沒有那么高的畫技,寶釵讓寶玉拿出去問問那些會畫的相公們。寶玉便說:“這話極是。詹子亮的工細樓臺就極好,程日興的美人是絕技,如今就問他們?nèi)??!?/section>關(guān)鍵時刻他們都是能派上用場的,若說幫惜春畫畫兒,還算是玩意兒,那么建大觀園時就有詹光、程日興等善畫畫的幫著山子野籌畫。賈薔去姑蘇才買學戲的女孩子,是派單聘仁、卜顧修兩個清客跟著去的,看來他們在戲曲方面有研究。另外,薛蟠過生日那回還提到做古董生意的程日興送了他四樣“好大”的禮,說明程日興依靠賈府不是因為財,而是因為借賈家的權(quán)勢。再者賈府要經(jīng)常收禮送禮,還要時不時的向皇家進貢,禮物中肯定少不了古董之類,這就需要一個懂行的人鑒定,程日興恰好是行家。只不過賈府的清客雖然是有素養(yǎng)的文人,但仍脫不了幫閑門客的秉性,等賈府敗落“樹倒猢猻散”之時,這幫清客肯定也是墻倒眾人推,會像應伯爵一樣轉(zhuǎn)而投靠更有權(quán)勢的人家,甚至也會“挖賈府的墻角”以作為投靠別家的“投名狀”。電視劇87版就通過賈蕓的口說那幫人又投靠了對賈府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的賈雨村。也有續(xù)作稱他們投靠了忠順王府,總之清客們見風使舵,有奶就是娘,誰有權(quán)勢跟誰走。無論是《金瓶梅》中的破落戶應伯爵等,還是滿口詩書仁義的賈府清客,都是在社會夾縫中求生存的小人嘴臉,可嘆也可憐,更可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