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旋覆花 10 克(包),人參 6 克,生姜 15 克,代赭石 3 克,炙甘草 10 克,半夏 15 克,大棗 4 枚
【用法】水煎溫服。 【方解】覆花溫中健胃而下結(jié)氣,代赭鎮(zhèn)虛逆,半夏、生姜降飲逆,人參、甘草、大棗安中養(yǎng)正,故此治胃虛有飲而有諸嘔逆證者。
【仲景對(duì)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 161 條: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注解:傷寒經(jīng)過發(fā)汗或攻下等法治療,傷寒證雖解,但胃氣大虛,故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謂服其他 藥而噫氣還不除也,宜以旋覆代赭湯主之。
按:胃虛極,客氣結(jié)于心下,大便不通,氣逆不降者,不限于噫氣一證,嘔噦噎膈諸證本方亦有良效。 但心下不痞硬者,用之則不驗(yàn)。常以本方加烏賊骨,治十二指腸潰瘍心下痞硬、疼痛、噫氣而大便秘者亦驗(yàn), 讀者試之。
【辨證要點(diǎn)】心下痞、噫氣嘔逆者。
【驗(yàn)案】白某,男性,48 歲,病歷號(hào) 17044,1965 年 1 月 17 日初診。胃脘痛脹、心下堵悶已三年,經(jīng) 檢查診為“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經(jīng)多治不效。據(jù)現(xiàn)癥有噫氣嘔吐、口干不思飲、苔白膩,脈沉弦細(xì)。 知為胃虛有飲,故以益胃化飲治之,與旋覆代赭湯加味:
旋覆花 10 克(包),生赭石 10 克,黨參 10 克,生姜 15 克,炙甘草 6 克,半夏 15 克,大棗 4 枚,烏賊 骨 15 克,川貝母 10 克。
結(jié)果:服三劑知,六劑諸癥減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