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的人都認為肉因為含有較高的脂肪和熱量,很容易發(fā)胖,所以并不是很健康,特別是對三高而言。然后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肉類食物更是“勁敵”,它不僅能升高血糖,還會誘發(fā)并發(fā)癥,不少糖尿病患者為了控制體重和血糖,嚴格限制了肉類食物的攝入。
但是,肉類食物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它不僅僅含有脂肪,同時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生活當中如果長期食用素食,那么體內蛋白質就會不足,從而導致肌肉松弛、關節(jié)疼痛,經常生病等身體不適。
■糖尿病患者缺少蛋白質時,身體會出現下面這些癥狀,這個時候需要多吃點肉肉才行
●頭發(fā)、皮膚、指甲出現問題
當身體內的蛋白質攝入不足時,就會導致皮膚、指甲、頭發(fā)出現問題,比如:頭發(fā)過軟、指甲很容易斷裂、皮膚很容易脫皮、很容易出現掉發(fā)等等。
●經常動不動就生病
免疫系統(tǒng)當中必須的元素之一就是蛋白質,當身體內有充足的蛋白質,那么身體免疫能力自然不會弱,但是如果身體內缺少了蛋白質,那么人們的自身免疫能力自然就會下降,從而經常動不動就會生病。
●肌肉松弛、關節(jié)疼痛
當身體蛋白質物質攝入不足時,那么我們身體就會利用肌肉蛋白質來自給產生熱量,這個時候就會導致我們身體的肌肉出現松弛、關節(jié)疼痛等癥狀。
●產生饑餓感
生活中如果你經常感覺到饑餓,剛吃完就開始尋找零食。其實這種情況跟糖尿疾病本身癥狀有些類似,兩者是很容易互相混淆的。但是如果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已經控制的很好,而且還會出現這種清苦啊,那么這就說明你體內的蛋白質攝入并不足。另外,如果我們能夠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物質,其實也能夠幫助我們穩(wěn)定血糖水平,不容易產生饑餓感。
●體液滯留
當身體蛋白質物質攝入不足時,那么體液滯留就很容易出現水腫的情況,這種情況經常會表現在小腿和腳踝等地方。而出現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在血漿當中所含有的蛋白質減少,滲透壓降低,相對組織內的滲透壓就會上升,而此時血漿當中的水液就會滲透到組織當中,從而造成水腫的癥狀。
●腦袋不怎么靈光
當飲食當中缺乏了蛋白質物質,那么就會很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動,從而導致注意力不夠集中,腦子無法好好的思考。另外,蛋白質也是我們大腦組織的重要營養(yǎng)物,適當的攝入蛋白質,可以幫助我們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以及抑制,從而集中注意力。
●傷口復原緩慢
但我們身體內的蛋白質物質夠充足,那么我們身體上的傷口復原就會變的比較快。但是當蛋白質攝入的不夠足,那么皮膚以及組織的修復速度就會變的較為緩慢,從而形成傷口難以愈合的情況。
■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每天需要攝入多少蛋白質才算合適呢?
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入蛋白hi的量,需要是總熱量的兩成左右,也就是我們按照自身的體重來計算,每公斤體重需要攝入0.8克的蛋白質,如果你的體重50公斤,那么就需要攝入40克的蛋白質。而有一點是大家需要注意的,無論你的體重是多少,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一定不要超過70克的蛋白質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