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有一些新手玩家問:黃金有價玉無價,那么一塊玉的價值到底應(yīng)該如何衡量才算最靠譜的呢?
雖然和田玉并沒有一個確定的、可以作為計價依據(jù)的標準。但其實行業(yè)里還是有一定的計價標準的,只要你掌握了下面這些,那么你對和田玉的估價就掌握的八九不離十了。
大小之分:越大越值錢?
籽料的大小雖然很重要,但又并非絕對重要。籽料更講究的是利用率,利用率越高的料子,越受歡迎。畢竟,原料切割的越多,就越會產(chǎn)生損耗和邊角料。
一般來說,小籽料的利用率最低,尤其是那些10克以下的小籽,都無法雕刻,只能用來做戒面、吊墜、手串、項鏈等。
其實籽料不同的題材都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這一點也和籽料的利用率息息相關(guān)。
我們以掛件為例,如果是一個牌子掛件,那么它的原料大小在60~80g比較合適。
但如果是獨籽掛件的話,克重在30~50g左右較為合適,佩戴起來最舒適。太大的話有點重,太小的又不夠大氣。
如果是把件的話,那么重量要相應(yīng)提高,一般手把件在100~200g左右把玩起來手感最好,不大也不小。
當然,重量最大的擺件這里就不提了,擺件可以是幾百克的,也可以是幾公斤甚至幾十公斤或者更大的。
如果玉質(zhì)好,那么擺件的價格是不會低的,畢竟重量在那擺著。
此外,籽料上的瑕疵也極大地影響著籽料的利用率,瑕疵越多,利用率就會越低。這也是為何選料時不喜歡瑕疵料的原因。
料形之分,哪種料形價格更高?
當然,光看大小也不夠全面,還要看籽料的形狀。
籽料作為天然形成的美玉,它的形狀各種各樣,有圓的,有橢圓的,有三角形的,有方的,有圓柱形的,有不規(guī)則形狀的,等等。
玉雕藝術(shù)講究因形施藝,不同的料形做出來的題材不同,價格自然也會有所差別,所以料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原料的價值。
那么,哪種料形價格更高呢?其實,料形的形狀不是最為重要的,重要的是料形是否規(guī)整。
一般來說,在所有籽料中,除了鐲子料是最貴的,接下來應(yīng)該就是牌子料。這些料子只要玉質(zhì)夠好,那么價格都很貴。
皮色之分:哪種皮色更貴?
如今皮色料是最受市場歡迎的。因為皮色不僅是籽料的身份證明,還是提升籽料價值的重要因素。
籽料的皮色非常豐富,顏色大致可以分為紅、黑、黃等各種顏色。
那么,哪種皮色更貴呢?其實,皮色的價值也是根據(jù)市場的喜好來排名的。
一般來說,在玉質(zhì)相同的前提下,紅皮最貴,接下來是黃皮、灑金皮、黑皮這些。皮色越正的價格越高。沁料也基本上遵循這個原則。所以紅沁要比黃沁貴。
當然,除了皮色的顏色外,皮色的分布也是很關(guān)鍵的。皮色越聚,越干凈價格越高。
白度之分:哪種白度最好?
玩和田玉,尤其是對于白玉籽料來說,玩家們最在乎的就是白度。
隨著玩玉人專業(yè)水平的提升,很多人已經(jīng)知道白玉并非越白越好,尤其是俄料的干白和青海料的透白雖然看起來白,但這種白并不是最好的。
正所謂:十白九松。有些料子看著白,那不是因為好,而是因為玉質(zhì)疏松造成的。所以,好的白度,其實是大有講究的。
很多人都認為,羊脂級的籽料白度是最好的,也往往是最白的。其實,好的白度不是那種正白色,而是一種透著脂粉的暖白或者粉白。
如果你不知道何為暖白,那么黃白種的籽料是最形象的代表,這種料子最為老熟。也就是說,越老熟的料子,白度越暖;玉質(zhì)不熟的,白度就冷,給人一種冷白的感覺。
籽料的白度一般可以分為暖白、青白和灰白等各種白度。
▲ 這是暖白
▲ 這是青白
▲ 這是灰白
暖白為上,青白次之,灰白最差。
我們在買玉時經(jīng)常強調(diào)一句話,叫:買青不買灰。青白要比灰白好,灰白的料子一般都比較差,所以不建議入手。
和田玉的價格,從來都不是從某一方面來衡量的,它是多種因素、各種條件的綜合衡量。
所以,一個玉的價值,不能僅僅依靠玉質(zhì)、皮色、白度、大小這些單一的因素來評判,只有將它們?nèi)伎紤]進去,我們才能得到比較準確的價格。
那么,你是如何評判一塊玉的價值的?歡迎留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