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才發(fā)現,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手機上了。
似乎每次都是這樣,六級報名后的一周,像打了雞血似的,立志一定要過,于是天天背單詞刷題,然而過幾天,學習的興趣又消失了,直到考試最后幾天,才又重新拿起單詞本,發(fā)現已經來不及了,于是安慰自己還有下次,這次就當熟悉熟悉。
傍晚下課回寢室,打開電腦,坐著一邊嗑瓜子,一邊追著肥皂劇,原本計劃七點看書去,可是到了七點才發(fā)現懶得去了,于是又接著看電腦,不知不覺,到了晚上十點,于是準備洗洗上床了。
這樣,一晚上的學習計劃,又被兩包瓜子一部劇給抹滅了。
看著垃圾桶里無數的瓜子殼,你開始感嘆時間過得真快。
而你從來沒有想過,為什么你對待學習,總是三分鐘熱度,但是嗑瓜子,追肥皂劇卻能夠堅持一晚上?
為什么呢?
因為反饋。
因為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難見到反饋,而嗑瓜子,磕一兩粒,不過一秒,就能馬上感受到快感,得到反饋,同樣追劇再長也就一集,甚至偶爾一個片段,區(qū)區(qū)幾分鐘,就能讓你開懷大笑,反饋效果非常好。
而學習呢?即使四六級從報名開始復習,到真正進入考場那天,也要兩三個月的時間,反饋時間太長,長久沒看到效果,學習的熱情也就一天天地降低,直到最后完全消失。
那么,面對這種狀態(tài),我們是否可以通過改變反饋時間,來使學習的熱情持續(xù)地保持住呢?
答案是,可以。
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行動。
那么,我們有哪些方式改變反饋時間呢?
我從自己的學習生涯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測試對比
比如四六級,不要一味地背單詞做題,你可以每周末安排一下午,給自己來張真題測試,自己訂正,批改,打分,跟以前的成績對比,有對比就會有效果,不管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學習的內容。
歸納總結
總結非常重要,胡適先生就一直推崇,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歸納總結這一步驟,因為每次的歸納總結,都會讓你突然發(fā)現,自己又獲得了那么多知識,這樣你就會有學習的成就感,而不是學了沒什么感覺,導致學習熱情大大降低。
適當獎勵
以前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難的或者不懂的題目,就想放棄跳過,我就會告訴自己,你把這道題做完了,晚上吃飯獎勵你一瓶汽水,然后瞬間我就又有了解題的動力。
獎勵,也是一種反饋,只要有反饋,就有重拾攻克困難的決心,而不至于灰心放棄。
除了以上幾點,我認為在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逃離舒適區(qū)。
不要看到一篇難的閱讀理解,就直接跳過放棄,那樣你的能力根本不會得到提升。
學習能力的提升,恰恰是在你一步一步攻克難題的過程中形成的。
而想要遠離舒適區(qū),最重要的就是在你每次想放棄的時候,給自己來點反饋。
讓自己重新擁有學習的熱情。
遠離三分鐘熱度,適當給學習添加反饋,你就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與進步,就能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