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文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其文則名列“唐宋八大家”。而蘇軾能夠取得如此成就,一定程度上來說少不了他的恩師歐陽修的功勞。
蘇軾初次進京應試的時候,他的主考官便是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歐陽修對蘇軾極為欣賞,留下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的評語,一時間讓蘇軾聲名大噪。小編今天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西江月·平山堂》,便是蘇軾在其恩師歐陽修去世后,緬懷他而作。
此詞主要通過描寫蘇軾瞻仰恩師歐陽修的詞作手跡,抒發(fā)了蘇軾對恩師歐陽修的緬懷之情。在蘇軾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中,最終化為了對人生如夢的感喟,尤其是最后兩句,雖然只有寥寥13字,但是卻道盡了人生真諦。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西江月·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
詞的起始兩句“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蘇軾便撫今追昔,感慨歲月蹉跎。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我第三次來到平山堂,前半生在這彈指聲中過去了。“平山堂”,在揚州大明寺側(cè),是歐陽修于公元1048年所建。蘇軾在公元1071年離京任杭州通判時,以及公元1074年由杭州移知密州時,都曾途經(jīng)楊州,來到平山堂憑吊恩師。
緊接著兩句“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蘇軾表明了他和恩師歐陽修最后一次見面,已經(jīng)是十年前了。蘇軾沒想到這一別便是和恩師歐陽修的永別。如今蘇軾第三次來到平山堂,不見恩師歐陽修,只有他的詞作手跡在平山堂壁上仍然龍蛇飛動。睹物思人,引出人生無常的感慨。
接下來的兩句“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意思是說蘇軾在平山堂前寫下了這首詞來悼念他的恩師歐陽修?!拔恼绿亍?、“楊柳春風”,出自歐陽修的《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彼闶菤W陽修留在平山堂壁上的一首詞。這兩句主要表達蘇軾對恩師歐陽修的緬懷之情。
最后兩句“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蘇軾從緬懷歐陽修,升華到對人生的感喟上。即像恩師歐陽修這樣的人死去后一切都成了空,但即使活在世人的我,又何嘗不是在一場夢中呢?人生如夢,是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是他對人生超脫的理念。即坦然面對政治上的失意與挫折。
綜觀蘇軾的這首詞,在他對恩師歐陽修的緬懷中,我們既能看到真切感人的師生情,也能體會到蘇軾對人生的看法?!靶菅匀f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寥寥13字,道盡人生真諦。它告訴我們?nèi)松热徊贿^一場夢,所遇到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豁達樂觀才是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