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說的便是王維多才多藝,他能夠將繪畫的精髓融入到詩歌的語言中,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幅或空靈、或淡遠的美麗畫卷??v觀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大都是以五絕和五律的形式,篇幅雖短小,卻首首精美,讓人驚艷。小編今天便選擇其中一首經典詩作《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介紹給大家。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是王維隱居終南山期間與好友裴迪的彼此酬贈之作。這首詩主要描繪的便是王維幽居山林中所見到的風光,表達了他超然物外的志趣。全詩情景交融,詩中有畫,美不勝收。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維的這首《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首聯“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便以寥寥十字,勾勒了一幅聲色、動靜互相結合的畫面。首先,這里的“寒”字,是和后面的“秋”相互對應。同時,它還點出了天色的向晚。說明這幅畫面描繪的景色是日暮時分的水光和山色。其次,這里的“轉”字,王維更是將畫理融入到了詩中,即通過顏色的漸變來表現出景色的動態(tài)美。
隨著天色的漸漸向晚,山色自然也就愈來愈深,視覺效果上便是愈來愈蒼翠。另外,這里的“日”字也用的極其的巧妙。它將水日日始終如一緩緩流向遠方的動態(tài)和喧響體現的淋漓盡致。故而使得開頭這十個字,便構成了一幅有色彩,有聲音,且動靜結合的美麗畫面,令人心醉。
頷聯“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所描繪的實際上就是王維自己的形象?!耙姓取倍郑日f明了此時的王維年事已高,又點出了王維的閑適心態(tài)。這點從王維臨風聽蟬鳴,包括首聯中的看寒山秋水,以及頸聯中的看落日孤煙,都能夠體現出來。由這句詩,我們也能夠想象出當時王維那安逸的神態(tài),瀟灑的閑情。
頸聯“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是對田野黃昏景色的描繪。即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村落里卻升起第一縷炊煙。我們都知道夕陽欲落,炊煙初升,是鄉(xiāng)村田野黃昏時的典型景象。在王維的筆下,這本該是動態(tài)的景色,卻在靜態(tài)的文字中成功地體現了出來。且是從時間和空間上給予我們無限的想象。
尾聯“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則是引用了陶淵明的典故。陶淵明身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王維對他自然也是十分仰慕,于是王維便以五柳自居,為的便是以陶淵明超然物外的心跡自況。而“接輿”,指的是春秋時代“鳳歌笑孔丘”的楚國狂士,王維在這里將自己的好友裴迪比作是楚國狂士,可見對其的贊許。
綜觀王維的這首詩,景色有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這些景色都是透過王維“倚杖柴門外”看在眼中的。所以這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是畫在人眼中,人在畫卷里。美景,加上良友,這便是王維閑居輞川時的樂趣??偟膩碚f,這是一首令人心醉的精美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