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元朝盛產(chǎn)戲曲,以關(guān)漢卿為首的這17位名家值得收藏!

          1206年,蒙古族孛兒只斤·鐵木真建國。

          蒙古群臣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

          【圖片1:元太祖成吉思汗】

          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定都燕京稱大都(今北京)。

          1279年,(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zhàn)消滅南宋,結(jié)束了長期的戰(zhàn)亂局面。

          【圖片2:元帝國九白穩(wěn)章】

          元朝統(tǒng)治中國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明朝王世貞評價元朝時說“元無文”。

          真是這樣嗎?

          實際上,情況似乎并不完全如此;雖然,相對于唐宋來說,元朝的詩詞成就較少,內(nèi)容也比較貧乏,文以虞集為長,詩以劉因為著;然而,以后人的眼光來看,在元代歷史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元朝文學(xué)拼的不是詩詞文章,它有其時代成就,那就是以元曲與小說為主,是敘事性文學(xué)如戲曲和小說在文壇首次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的一個獨特時代。

          因為元朝統(tǒng)治者不重視中國文學(xué)與科舉,因而,天下的文人墨客沒有地方發(fā)力,其舞文弄墨的創(chuàng)造熱點發(fā)生了全新轉(zhuǎn)移,從唐詩宋詞轉(zhuǎn)移到了戲曲和小說,于是,我國的戲曲得以在元代蓬勃發(fā)展并繁榮昌盛起來,使得元朝的文學(xué)發(fā)展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特色。

          【圖片(未編號):銷魂元曲】

          元代戲曲,主要分為雜劇和南戲兩大類,二者各有自己的發(fā)展軌跡。由于南戲在元代前期處于發(fā)展的薄弱階段,還不能與雜劇一爭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學(xué)成就的就是元雜劇。元雜劇,之所以能夠以深刻的思想與精湛的藝術(shù),取得與唐詩、宋詞并稱的地位,產(chǎn)生出一批傳世不衰的藝術(shù)作品,至關(guān)重要的原因,是一大批杰出的文人,以他們的文學(xué)生命來參與戲曲的創(chuàng)作,且他們自身的文學(xué)素養(yǎng),提高了元雜劇的審美檔次,使得元雜劇創(chuàng)作達到精致化和典范化的全新高度。

          其中,讓現(xiàn)代人亦耳熟能詳?shù)氖窃蠹摇?/p>

          01關(guān)漢卿

          【圖片3:關(guān)漢卿紀(jì)念郵票】

          關(guān)漢卿,生卒年月不詳,大約出生在1234年之前,死于1300年前后,享年約六十多歲。他的字是“漢卿”,名字不叫這個(不詳),名號:已齋(或者:一齋、已齋叟),民族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和 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法>

          關(guān)漢卿和現(xiàn)代的魯迅一樣,最早是學(xué)醫(yī)的,而且是祖?zhèn)麽t(yī)家,因而在那個動蕩的連年戰(zhàn)事的時代,他有幸得到較一般百姓優(yōu)越的家庭教育,奠定了較好的文化素養(yǎng)的基礎(chǔ)。元朝統(tǒng)一全國以后,關(guān)漢卿因行醫(yī)世家的出身,被朝廷的戶籍部門編入“醫(yī)戶”,因而他后來的編劇和演出的職業(yè)只能夠算是兼職的,因為不在官府體制內(nèi),所以他的身世沒能夠完整保存下來。

          【圖片4:關(guān)漢卿故居】

          關(guān)漢卿以雜劇的成就為最大,現(xiàn)代人知道的由他創(chuàng)作的戲劇有67部,流傳下來的共有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其中,最成功也最為現(xiàn)代人知曉的是《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關(guān)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他還留下了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數(shù)10多首。關(guān)漢卿最膾炙人口的是這一句經(jīng)典臺詞:“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一枝花·不伏老》)有人將他譽為“曲圣”——杜甫在唐詩中是“詩圣”,想來這個稱謂有點高,可作為元曲第一人,也許是適當(dāng)?shù)摹?/p>

          02王實甫

          【圖片5:王實甫畫像】

          王實甫,生卒年月也不是很詳細(xì),后世研究者認(rèn)為大致在1260年-1336年。他的名字流傳了下來,叫做王德信,實甫是字。王實甫是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興(今定興縣)。王實甫的生平事跡同樣不詳,只能夠從其作品推測,他全面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shù),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創(chuàng)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詞匯,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他創(chuàng)作的《西廂記》,并不是原創(chuàng),其最早的來源是唐代元稹所著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后來是由金代的董解元創(chuàng)作成《西廂記諸宮調(diào)》(簡稱《董西廂》),王實甫在此基礎(chǔ)上改編并再創(chuàng)作而成,取名為《崔鶯鶯待月西廂記》(通稱《北西廂》、《西廂記》)?!侗蔽鲙泛汀抖鲙吩谇楣?jié)上相差無幾,但在每個方面都進一步加工、發(fā)展和提高,使得王劇的戲劇沖突更加的激烈、人物性格更為鮮明,特別在心理描寫上,細(xì)致、精確,引人入勝。所以,王實甫的《西廂記》能夠成為我國古典戲曲中一顆璀璨的明星。

          【圖片6:以王實甫名字命名的大劇院】

          已知王實甫著有雜劇十四部,現(xiàn)存三部:《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镀聘G記》寫劉月娥和呂蒙正悲歡離合的故事,有人懷疑此劇不是王實甫的手筆。另有《販茶船》、《芙蓉亭》二種,各傳有曲文一折。后世有研究者一般認(rèn)為,王實甫與關(guān)漢卿齊名。不過,他卻不能夠與之比肩,因為在元曲四大家中,王實甫沒有進入。

          03馬致遠(yuǎn)。

          馬致遠(yuǎn)讓現(xiàn)代人最熟悉的并不是他的戲曲,而是他的小令《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圖片7:馬致遠(yuǎn)秋思圖文】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匠心獨運、自然天成的秋思,卻絲毫不見雕琢痕跡。

          馬致遠(yuǎn)同樣是生卒年月不太詳細(xì),后人推測大約是1251年-約1321年至1324年間。他到底叫什么名字也不清楚。據(jù)說“致遠(yuǎn)”只是他的字。也有說字千里,號東籬的。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他還被后人譽為“馬神仙”,還有“曲狀元”之稱。又因其作品《天凈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彼纳揭仓皇呛笕送茰y說,青年時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卒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塋。

          【圖片8:馬致遠(yuǎn)故居雕塑】

          馬致遠(yuǎn)所作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全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有人列出另外三部為最著名戲?。骸饵S粱夢》《岳陽樓》《青衫淚》。后人歸納馬致遠(yuǎn)的成就,是雜劇《漢宮秋》與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將此稱為“構(gòu)成馬致遠(yuǎn)藝術(shù)作品的三座高峰!”

          04鄭光祖:

          鄭光祖,又名鄭德輝,漢族,出生地 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出生日期元世祖至元初年(公元1264年),逝世日期不詳。鄭光祖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shù)的熏陶,青年時期置身于雜劇活動,享有盛譽。但他的主要活動在南方(杭州),成為南方戲劇圈中的巨擘。鄭光祖所作雜劇,可考的有十八種(部),現(xiàn)存的有《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fēng)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huán)》、《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zhàn)呂布》等八種。后三種被質(zhì)疑并非鄭光祖作品。除雜劇外,鄭光祖還創(chuàng)作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shù)二套流傳至今。

          【圖片9:杭州靈隱寺】

          【圖片10:鄭光祖火葬說明】

          鄭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離魂》(全名:《迷青瑣倩女離魂》),全劇思想性在于歌頌女性對封建禮教的反抗,追求婚姻自主。該劇成功塑造了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感情真摯熱烈的藝術(shù)形象,意識比較超前,現(xiàn)代人看也不落后。鄭光祖因此才會“名香天下,聲振閨閣”。他被后世推舉為元曲四大家之一。

          05白仁甫

          白仁甫本名白樸,別稱白恒。字仁甫,后改字太素,號蘭谷,生卒約1226-1306年,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或者山西曲沃縣),出生地汴梁(今河南開封),早年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

          【圖片11:白仁甫】

          白仁甫作品最著名的是《墻頭馬上》(原名《裴少俊墻頭馬上》)。

          還有就是《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圖片12:白樸公園風(fēng)景】

          白仁甫的雜劇有16種,其他14部是:《絕纓會》、《趕江江》、《東墻記》、《梁山伯》、《賺蘭亭》、《銀箏怨》、《斬白蛇》、《幸月宮》、《崔護謁漿》、《錢塘夢》、《高祖歸莊》、《鳳皇船》、《流紅葉》、《箭射雙雕》。白仁甫的詞流傳至今有一百余首,大多以詠物與應(yīng)酬為主;其作品歌詞典雅,屬于文采派。散曲有《天籟集摭遺》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他還留下一首小令《天凈沙·秋》。白樸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之一

          06高則誠:《琵琶記》

          高明,字則誠(又字:晦叔)別稱:東嘉先生。號:菜根道人。民族族群:漢族。出生地:浙江溫州瑞安市南濱街道柏樹村。出生時間:1305年。去世時間:明初。高則誠出生書香門第、翰墨世家,少博學(xué),精《春秋》,工書法。他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

          【圖片13:高則誠】

          《琵琶記》是我國南戲史上第一部由“名公”文人作者參與創(chuàng)作的戲文,代表了南戲藝術(shù)的最高成就,是宋元戲文的終結(jié)和明清傳奇的先聲,它的誕生標(biāo)志著南戲創(chuàng)作藝術(shù)上的成熟,是傳奇的典范之作,對后世傳奇的發(fā)展影響深遠(yuǎn),被譽為“南戲之祖”(或“傳奇之祖”)。

          【圖片14:《琵琶記》】

          《琵琶記》共四十二出,敘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它是中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jīng)典名著,被譽為“傳奇之祖”。中國“戲曲五大傳奇”是:《琵琶記》(元末)《拜月亭記》(元)、《荊釵記》(元/明)、《白兔記》(元)、《殺狗記》(元)?!厩G釵記,南戲劇本,作者不詳,一說是元人柯丹邱所著,王國維卻考定作者為明太祖第十七子寧王朱權(quán)。】

          【圖片15:高則誠紀(jì)念館(故居)】

          高則誠所作除《琵琶記》外,還有《閔子騫單衣記》戲文一種,失傳;并有詩文《柔克齋集》二十卷,也已散佚?,F(xiàn)僅存詩、文、詞、散曲五十余篇。

          07施君美:《拜月亭記》(《幽閨記》)

          施惠,字君美(一作:均美),或云:沈姓。杭州人。世居吳山城隍廟前,以坐賈為業(yè)。巨目美髯,好談笑。著有南戲《拜月亭記》(又名《拜月亭》、《幽閨記》)。現(xiàn)存最早的刊本刊行于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拜月亭記》地位很特殊,它與《荊釵記》、《白兔記》(《劉知遠(yuǎn)》)、《殺狗記》合稱四大南戲。它又與白樸的《墻頭馬上》、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元代四大愛情劇”。它亦為“五大傳奇”戲曲之一。

          【圖片16:拜月亭劇】

          08紀(jì)君祥:《趙氏孤兒》

          紀(jì)君祥,一作紀(jì)天祥,字、號、生平及生卒年不詳,大約生存在元世祖至元年間,大都(今北京)人,與李壽卿、鄭廷玉同時。著有雜劇6種,現(xiàn)僅存1種:《趙氏孤兒冤報冤》,一作《趙氏孤兒大報仇》,簡稱《趙氏孤兒》。另有《陳文圖悟道松陰夢》1劇,僅存曲詞1折。元雜劇的四大悲劇,其中就有《趙氏孤兒》;另外三部是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yuǎn)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囤w氏孤兒》被現(xiàn)代人改變成電視劇和電影,影響也較大。

          【圖片17:趙氏孤兒電影劇照】

          09庾吉甫:《玉女琵琶怨》

          庾(yǔ)吉甫,亦作天福,出生地:大都(今北京),生卒年不詳,據(jù)說在做過元朝的中山(今河北定州市)府判。他所作雜劇共十五種,有七個歷史?。骸端鍩劢洛\帆舟》、《孟嘗君雞鳴度關(guān)》、《會稽山買臣負(fù)薪》、《善蓋厲周處三害》、《楊太真霓裳怨》、《楊太真浴罷華清宮》、 《中郎將常何薦馬周》;有兩個神道劇:《薛昭誤入蘭昌宮》、《封騭先生罵上元》;還有四個愛情?。骸杜岷接鲈朴ⅰ?、《列女青陵臺》、《秋夜凌波夢》、《蘇小卿麗春園》。另外有兩劇《玉女琵琶怨》、《秋夜蕊珠宮》不知道類型。不過,他的所有劇作,只曉得名目,皆未流傳下來。他的作品,現(xiàn)僅存七首小令、四套散套。他被明朝人推舉為非主流元曲四大家之一。

          【圖片18:庾吉甫畫像】

          10蕭德祥:《殺狗勸夫》

          蕭德祥,名瑞,號復(fù)齋。杭州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生存在元文宗至順中前后,死去1331年前后。他以醫(yī)為業(yè),業(yè)余時間搞點戲曲創(chuàng)造,凡古文俱隱括為南曲,在當(dāng)時還比較火。他所寫的并流行一時的雜劇有《四春園》、《小孫屠》、《賢達婦(楊氏女)殺狗勸夫》、《四大王歌舞麗春園》等,流傳到現(xiàn)代的僅其中一種。《殺狗勸夫》在中國是表現(xiàn)人與狗故事的最早劇目。成語“東倒西歪”在劇中人物對話中較早使用:“他兩個把盞兒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東倒西歪?!贝藙≡谠鷳騽≌加幸幌兀瑢儆谒拇竽蠎蛑?。

          【圖片19:《殺狗勸夫》繪畫】

          11喬夢符:《金錢記》

          喬吉(約1280~1345),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今屬山西)人,元代雜劇家,他一生懷才不遇,傾其精力創(chuàng)作散曲、雜劇。主要戲曲作品《金錢記》、《揚州夢》、《兩世姻緣》。喬吉的散曲創(chuàng)作,成就高于雜劇。散曲作品據(jù)《全元散曲》所輯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詞》1卷,李開先輯《喬夢符小令》1卷,及任訥《散曲叢刊》本《夢符散曲》。

          【圖片20:喬吉畫像】

          12吳昌齡:《風(fēng)花雪月東坡夢》

          吳昌齡是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生卒年不詳,其生活前期曾在內(nèi)蒙從事過軍屯,后期升任婺源(今屬江西省)知州。元代鐘嗣成《錄鬼簿》將其列入“前輩才人有所編傳奇(即雜?。┬杏谑勒呶迨恕敝?。可見,吳昌齡屬于元代前期作家,其作品有《走昭君》、《東坡夢》、《辰勾月》、《探狐洞》、《賞黃花》、《眼睛記》、《狄青撲馬》、《抱石投江》、《貨郎末泥》等。

          尤其他的《西天取經(jīng)》是元代最早的較成熟的取經(jīng)雜劇,于后世取經(jīng)劇及小說影響巨大:他的回回雜劇《老回回探狐洞》、《浪子回回賞黃花》等直接反映少數(shù)民族生活風(fēng)情,題材別具一格,表明吳昌齡在開拓雜劇題材方面獨具眼光,在元雜劇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認(rèn)識價值。

          【圖片21:戲曲《西天取經(jīng)》劇照】

          13高文秀:《雙獻功》

          高文秀(生卒年不詳),只知道其為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史料記載“東平府學(xué)生員,早卒”。元代戲曲作家,被當(dāng)時人稱“小漢卿”(鐘嗣成《錄鬼簿》)。其代表作《雙獻功》。該劇是以水滸英雄李逵為主角的雜劇,刻畫了李逵在特定戲劇沖突環(huán)境中,所表現(xiàn)出的勇敢而機智的性格特點,歌頌了李逵不畏艱險救人危難的高貴品質(zhì)。

          【圖片22:高文秀雕塑】

          14鄭廷玉:《后庭花》

          鄭廷玉生卒年及生平事跡均不詳,只知道他是彰德府(今河南安陽市)人。他是元代前期的一位高產(chǎn)雜劇作家,創(chuàng)作有雜劇23種,今僅存5種:《包待制智勘后庭花》、《看錢奴買冤家債主》、《楚昭王疏者下船》、《布袋和尚忍字記》、《宋上皇御斷金鳳釵》。另有一種《崔府君斷冤家債主》,但一說為無名氏作。他的代表作是《后庭花》。該劇寫包青天包拯明察秋毫,破獲兩樁命案的故事。全劇共四折。歷史上南朝的陳朝,皇帝陳后主(陳叔寶),寫了一首著名的詩叫做《玉樹后庭花》(簡稱《后庭花》)。鄭廷玉的戲劇《后庭花》應(yīng)該是借用了這首詩的篇名。

          【圖片23:鄭廷玉作品】

          15賈仲明:《升仙夢》

          賈仲明(1343-約1422年之后),又名:賈仲名,自號云水散人。淄川(今山東淄博)人。他是元末明初雜劇作家,曾侍明成祖朱棣于燕王邸。賈仲明寫有雜劇16種,現(xiàn)存5種,即《升仙夢》、《度金童玉女》(一作《金安壽》)、《玉梳記》(一作《對玉梳》)、《菩薩蠻》(一作《蕭淑蘭》)和《玉壺春》(全名《李素蘭風(fēng)月玉壺春》)?!队駢卮骸肥且徊楷F(xiàn)實主義作品,因為劇中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人為原型(李斌,此人是元末曲家李唐賓,號玉壺道人,賈仲明與之交往很久)進行創(chuàng)作,這在元雜劇中實屬罕見。明代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將“賈仲明《度金童玉女》”列入雜劇“國朝三十三本”之中。

          【圖片24:賈仲明畫像】

          16武漢臣:《散家財天賜老生兒》

          武漢臣是濟南(今屬山東濟南)人,生卒年和字號均不詳。創(chuàng)作元雜劇12種,今存《散家財天賜老生兒》、《李素蘭風(fēng)月玉壺春》(簡稱《玉壺春》)、《包待制智賺生金閣》3種。在記錄方面有些出入,后二劇在《元曲選》記錄為“武漢臣撰”;但是,在《錄鬼簿》中,沒有記錄在武漢臣名下;而在息機子本《元人雜劇選》中記錄為“無名氏撰”。另外還有一出《虎牢關(guān)三戰(zhàn)呂布》,僅存殘曲。其余的8部已經(jīng)不傳了。

          【圖片25:武漢臣戲曲劇照】

          有人將《玉壺春》記載為賈仲明所作。(玉壺春,又是宋代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物)

          17秦簡夫:《破家子弟》

          秦簡夫,生卒年與生平事跡均不詳,只知道是大都(今北京)人。現(xiàn)存作品有《東堂老勸破家子弟》(簡稱《東堂老》)、《陶母剪發(fā)待賓》、《孝義士趙禮讓肥》三種。內(nèi)容均以表現(xiàn)家庭倫理為主題。代表作《東堂老》寫揚州富商趙國器之子揚州奴,其父死后浪蕩成性,揮霍無度,將家產(chǎn)蕩盡,淪為乞丐。秦簡夫為元雜劇末期之劇作者,為元代中期以后,追隨關(guān)漢卿腳步,文辭本色之劇人,有別于王實甫、白樸、馬致遠(yuǎn)等詩人雜劇作家之各逞詞才的作風(fēng),力求劇本結(jié)構(gòu)緊湊。

          【圖片26:秦簡夫劇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元曲四大家、六大家與七大家
          極簡元曲史:20首名作,道盡元曲百年興衰
          中華典籍:《全元曲》簡介
          何謂元曲,元曲“六大家”有哪些人?
          你最喜歡的元曲是哪一首?
          百科知識(4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