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知道王昭君,是因為她頂著“中國古代四大美女”頭銜。但美不美西奇妹今天不評。
想說的是,除去這“四大”,有人關(guān)心過她嫁去塞外之后的悲慘生活嗎?
▲昭君出塞。
要講昭君的故事,就又得倒回去講講“和親”了。
▲打跑了匈奴的霍去病。
和親,也叫“和戎”或者“和蕃”。和親習俗始于漢代,這是一種“動機不純”的政治聯(lián)姻。如果中原王朝在政治上遇到了一位強大對手,那么“公主們”便要出馬了!“用愛發(fā)電”,單槍匹馬為父王搞定這個亂局。至于和親為何始于漢代呢?因為它有一個非常牛逼的鄰居,叫“匈奴”。
▲漢代版圖,可見上方為匈奴。
王昭君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前往匈奴和親。
當時的匈奴呼韓邪單于三次前來長安,強烈要求當漢元帝的女婿,而漢元帝根本不舍得讓嬌滴滴的女兒們?nèi)ツ强嗪厥芸?,又實在無法拒絕這個?。ɡ希┗镒拥臐M腔熱情。
▲昭君出塞。
怎么辦?有一位大臣給出了個餿主意——現(xiàn)封一位后宮佳麗為“公主”,再把這位“公主”賜婚下嫁給單于。
當“擇一女子封為公主賜婚”的消息傳入后宮時,眾女子們都極力推脫。想到去那苦寒之地后,便再也無望得到漢元帝寵愛了,況且風吹日曬的塞外生活,也是嬌滴滴的后宮女子們所無法忍受的。
這時,王昭君卻勇敢地站了出來,表示自己愿意前往。
▲昭君出塞。
原來,后宮佳麗三千,實在太多,挑花了眼的漢元帝干脆僅憑畫像隨意挑選侍寢女子。
當時的王昭君雖已入后宮三年,因不愿賄賂畫師毛延壽(當然王昭君為平民出生,她也實在沒錢),故畫像被故意畫的很丑,一直得不到漢元帝的召見。
▲昭君出塞。
有人自愿前往,那便再好不過,可是,漢元帝立馬就后悔了。因為——他發(fā)現(xiàn)王昭君長的太美了。
公元前33年那一天,當王昭君盛裝出席送行宴時,史書上記載漢元帝的反應(yīng)是這樣的:
《后漢書》: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
想必當時的漢元帝連腸子都悔青了吧。這小王也臺美了吧?。?!
可是“昭君出塞”早已昭告天下,為了不失信于天下,漢元帝只能眼睜睜一步三回頭地送走了王昭君?;貋砗笏团?,將這無名火全撒到了畫師毛延壽頭上,以“欺君”和“貪污”兩罪,將毛延壽斬首棄市于西郊。
▲昭君出塞。
可能你們要問西奇妹了:以昭君的美貌,又被封為公主,出塞后定然過的不錯吧?
可是歷史卻給我們開了個玩笑,王昭君到達匈奴后,先后嫁了祖孫三代,連孩子是誰的都分不清。最后落到自殺了斷的結(jié)局。
由于王昭君的美貌及才華,剛?cè)胛饔驎r其實是幸福的。她被匈奴呼韓邪單于封為“寧胡閼氏”,這個封號代表的是匈奴王后,至高榮耀。
▲油畫作品描述了王昭君在匈奴生活。
婚后,單于對這位來自中原的美貌女子百般寵愛,不久后兩人便生下一個兒子。單于閑暇時也會耐心地教她喝羊奶、騎馬、講胡語。甚至上書漢朝,愿永葆塞上安寧。
《漢書》上對于這一段歷史是這么記載的:
單于自言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上書愿保上谷以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
可當時的呼韓邪單于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公元前31年,也就是昭君出塞的第三年,他便病逝了。
▲昭君出塞。
單于的死,對王昭君造成了巨大打擊,在舉目無親的大漠中,唯一被她寄予期望的丈夫卻離她而去了。
更為打擊她的是,按照匈奴傳統(tǒng),老單于死后新單于繼承一切,包括老單于的妻子!我們來看史料:
《漢書·匈奴傳》:匈奴父子同穹廬臥。父死,妻其后母。
六神無主的昭君立即上書給朝廷,請愿想要回家。但得到的答復(fù)只有三個字——從胡俗。
無奈的王昭君只得轉(zhuǎn)嫁給老單于的繼子復(fù)株累。好在新單于與她年齡相當,婚后也甚是憐惜這個孤身而來的女子。兩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育有兩女。不幸的是,新單于也在十一年后過世了。
▲匈奴。
絕望的王昭君知道等待她的命運——再次嫁給下一任單于。
其實,從第二任單于死后,史書上關(guān)于王昭君的記載就戛然而止了。人們紛紛猜測她因不堪忍受再一次的改嫁而自盡了,留下三個孤苦無依的孩子。
但不管怎樣,昭君出塞,結(jié)束了漢朝與匈奴長達200多年的戰(zhàn)爭。為兩國百姓帶來了六十年的和平。
-------------------------------------------------------
故事講完了,對于昭君出塞,你怎么看呢?歡迎留言給西奇妹,發(fā)表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