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錦功法是一套獨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歷史。古人把這套動作比喻為“錦”,意為五顏六色,美而華貴!體現(xiàn)其動作舒展優(yōu)美,視其為“祛病健身,效果極好;編排精致;動作完美,”現(xiàn)代的八段錦在內(nèi)容與名稱上均有所改變,此功法分為八段,每段一個動作,故名為“八段錦”,練習無需器械,不受場地局限,簡單易學,節(jié)省時間,作用極其顯著;效果適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壯,肥者減肥。
第一段 兩手托天理三焦
( 1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徐徐分別自左右身側(cè)向上高舉過頭,十指交叉,翻轉(zhuǎn)掌心極力向上托,使兩臂充分伸展,不可緊張,恰似伸懶腰狀。同時緩緩抬頭上觀,要有擎天柱地的神態(tài),此時緩緩吸氣。
( 2 )翻轉(zhuǎn)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胸高時,隨落隨翻轉(zhuǎn)掌心再朝上,微低頭,眼隨手運。同進配以緩緩呼氣。
第二段 左右開弓似射雕
( 1 )兩腳平行開立,略寬于肩,成馬步站式。上體正直,兩臂平屈于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
( 2 )手握拳,食指與拇指呈八字形撐開,左手緩緩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時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拳停于右肋前,拳心朝上,如拉弓狀。眼看左手。
( 3 )、( 4 )動作與( 1 )、( 2 )動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各開弓 4 ~ 8 次。
第三段 調(diào)理脾胃臂單舉
( 1 )左手自身前成豎掌向上高舉,繼而翻掌上撐,指尖向右,同時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
( 2 )左手俯掌在身前下落,同時引氣血下行,全身隨之放松,恢復自然站立。
( 3 )、( 4 )動作與( 1 )、( 2 )動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手交替上舉各 4 ~ 8 次。
第四段 五勞七傷往后瞧
( 1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或叉腰。頭頸帶動脊柱緩緩向左擰轉(zhuǎn),眼看后方,同時配合吸氣。
( 2 )頭頸帶動脊柱徐徐向右轉(zhuǎn),恢復前平視。同時配合呼氣,全身放松。
( 3 )、( 4 )動作與( 1 )、( 2 )動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后瞧各 4 ~ 8 次。
第五段 搖頭擺尾去心火
( 1 )馬步站立,兩手叉腰,緩緩呼氣后擰腰向左,屈身下俯,將余氣緩緩呼出。動作不停,頭自左下方經(jīng)體前至右下方,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頸前伸,自右側(cè)慢慢將頭抬起,同時配以吸氣;擰腰向左,身體恢復馬步樁,緩緩深長呼氣。同時全身放松,呼氣末尾,兩手同時做節(jié)律性掐腰動作數(shù)次。
( 2 )動作與( 1 )動作同,唯左右相反。
如此 (1) 、 (2) 動作交替進行各做 4 ~ 8 次。
第六段 兩手攀足固腎腰
( 1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掌分按臍旁。
( 2 )兩掌沿帶脈分向后腰。
( 3 )上體緩緩前傾,兩膝保持挺直,同時兩掌沿尾骨、大向下按摩至腳跟。沿腳外側(cè)按摩至腳內(nèi)側(cè)。
( 4 )上體展直,同時兩 手沿兩大腿內(nèi)側(cè)按摩至臍兩旁。如此反覆俯仰 4 ~ 8 次。
第七段 攢拳怒目增氣力
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成馬步樁,兩手握拳分置腰間,拳心朝上,兩眼睜大。
( 1 )左拳向前方緩緩擊出,成立拳或俯拳皆可。擊拳時宜微微擰腰向右,左肩隨之前順展拳變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間。
( 2 )與( 1 )動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擊出 4 ~ 8 次。
第八段 背后七顛百病消
預備姿勢: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或兩腳相并。
兩臂自身側(cè)上舉過頭,腳跟提起,同時配合吸氣。兩臂自身前下落,腳跟亦隨之下落,并配合呼氣。全身放松。 如此起落 4~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