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說:365個人觀同一部電影,有365個角度,有高下之分嗎?沒有。
365個人觀同一部電影,有365種體驗,有是非之別嗎?沒有。
禪觀電影之“影迷觀”,不分高下,不評是非,只為在影迷展現(xiàn)出的每一個角度中,反觀我們自己的人生大電影。
在沒看《狗13》之前,我以為這是部講九零后青春叛逆和家庭倫理的片子,看過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片子的內(nèi)涵極不簡單。
▲ 電影《狗十三》海報
雖然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沒有戲劇沖突的家庭生活故事,場景不是家里的餐桌就是飯局的酒桌,不是街邊小店居民樓就是學校教室大禮堂,這些場景我們每個人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尋常環(huán)境里卻蘊含著不平凡的主題,我以為曹保平的這部生活片堪與日本的是枝裕和的影片相媲美。
李玩父親
從影片李玩爺爺家門上生僻字的對聯(lián)里,可依稀看出李家是個有書香教養(yǎng)的高知家庭,從李玩爸爸出席宴會的來賓,以及李玩繼母對爺爺奶奶奉承的態(tài)度上,可推測李玩父親應該是位國企的中高層管理。
所以影片《狗13》描寫的可不是一個掙扎在溫飽線下的底層家庭故事。
為此,影片里沒有涉及半點因物資層面上的貧困而帶來的青春創(chuàng)傷;
為此,影片里沒有讓人義憤填膺的社會矛盾,講的全是個人精神層面上的瑣碎創(chuàng)傷,溫溫和和地一層一層給你慢慢揭開那個我們已經(jīng)不愿觸碰的傷疤,回溯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遠離真實平等和摯愛、如何一步一步滑向虛偽分別和麻木的歷程。
像李玩父親這個年齡這個身份的人群,最需要用諸多虛榮和驕傲在眾人面前裝點自己,尤其是個人生活方面。
▲ 李玩的父親(果靖霖飾)
所以影片除去開頭李玩的自白,結尾李玩與父親的對話兩個小段外,真正敘事的首尾部分其實都是在圍繞李玩的父親,而且展現(xiàn)的還是這個人的榮耀:從他中年二婚喜得一個能為他的高知家庭傳宗接代的男娃開始,最后以他與前妻的女兒獲得保送重點高中資格宴請嘉賓為結束,女兒李玩是一個不斷提醒父親記起自己少年初心的觀察者,影片里n次父女之間的沖突和傷害,其實是在講述一個成年人的純真是如何被吞沒的。就讓我們隨著父親對女兒的幾次傷害來觀看這部影片吧:
/ 選擇興趣是喜歡第一還是實用第一? /
父親對女兒的第一次傷害
父親從權衡利弊角度出發(fā),在學校老師面前,武斷專橫地把女兒的興趣班從物理改為英語。
影片中父親對這次傷害的補償是:為了追回不尊重自己興趣負氣沖出辦公室的女兒,他急忙在女兒后面掏出錢包點鈔票,結果女兒對他的錢不屑一顧,拂手揚長而去。
看到塞錢不行,父親心生一計,改為了送禮物,由二婚妻子去購買一只狗狗送到李玩寄養(yǎng)的爺爺家。買狗狗回來與愛無關,在他眼里狗狗只是個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已。
少年時你懂得如何付出愛,成年后你以為給錢就是愛。
而李玩對這只狗狗的態(tài)度卻與父親完全不一樣:從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家里突然出現(xiàn)一個被紙箱關著的狗狗,開始很雀躍,到得知這是父親特意購買送過來的后,臉上對狗狗流露出的表情變成了全是厭惡,那是因為她看穿了這是父親習慣耍的套路。但當看到弱小無助的小狗一直在箱子里哀鳴不已時,她放下了自己的是非觀,一步一步地靠近小狗,直到把它抱到床上同眠,還給它取名為愛因斯坦。
李玩每天在給自己做豬肝飯時,會同時平等地做兩碗,一碗放地上給愛因斯坦吃,一碗放餐桌上給自己吃,毫不造作非常自然,對奶奶認為只配人喝的牛奶飲品,看到愛因斯坦喜歡喝之后,便開心地全部給了狗狗喝。
/ 對待過錯是勇敢擔當還是努力遮掩? /
父女間的感情剛剛隨著愛因斯坦的存在而有所緩,父親對女兒的第二次傷害也因此而來:本還琢磨著趁女兒高興的時候說出兒子的存在,結果不料愛因斯坦被爺爺不小心弄丟了,李玩的感情近乎崩潰,因為擔心愛因斯坦受寒生病,沒日沒夜地在街道角落里尋找??粗约旱恼煞?qū)Υ耸譄o策時,這時繼母獻了一條計策:去市場再買條狗就說是愛因斯坦被找回來了,父親便合著繼母一起在女兒面前指鹿為馬,逼著女兒接受全家人對她的哄騙。
影片中父親對這次傷害不但沒有任何愧疚,甚至認為自己仁慈義盡,因為在他成年的世界里,這是天天都在發(fā)生的事,甚至能被人哄騙,那說明還有人在意你呢,而且在他看來,丟條狗算什么,那本來就是個討女兒歡心的工具而已,換雙昂貴的直排輪旱冰鞋替換下不就可以了嘛,何況還買了條與愛因斯坦長得非常相似的狗呢。
李玩對這次集體欺騙的態(tài)度是非常氣憤,質(zhì)問大家:隨便找條狗來糊弄人,這就是你們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嗎?而且坦言,我可以盡全力去找愛因斯坦,找不到我也認了,我不是非要一條狗不可!所以她和全家成年人抗爭到底絕不認賬,盡管連最親密的堂姐因?qū)Τ赡耆瞬煅杂^色而改變了口風,李玩在傷心加絕望的情況下,夜晚去找了同學喝酒解悶。
/ 對待失敗是安靜接受還是遷怒他人? /
父親的第三次傷害
對女兒拒不接受大家精心設計的那個謊言,已經(jīng)忍耐了很久的父親,看到奶奶為尋夜晚出去喝酒的李玩,差點迷了路,新仇舊恨一起涌來。盡管李玩回家對著爺爺奶奶已經(jīng)連連說了兩句對不起,父親依舊不依不饒,對李玩一頓流血的粗暴打罵,這次從精神傷害直接升級到肉體傷害。
影片中的父親對這次傷害的補償是:雖然提出讓女兒坐在自己腿上,也以道歉名義開頭,但卻沒有問一句李玩心情怎樣的話,而是把自己動手打她的原因,歸結到最近工作上焦頭爛額,埋怨李玩不懂事給他添亂了。
雖然自己的身心深受傷害,當聽到父親對工作困境的訴苦之后,李玩選擇了不再打擾別人,默默承受自己的苦。而同樣是對待壓力和失敗,影片里有一次父親突然闖入李玩正在臺上用英語演講的現(xiàn)場,導致最后李玩競賽落選,李玩的態(tài)度卻是安靜接受,不怨不鬧。
/ 對待不公是淡然一笑還是耍盡心機? /
父親對女兒的第四次傷害
父親抓住李玩打電話告訴他英語考了全年級最高分的機會,耍著心機把李玩帶到還沒有開展的天文館,然后再把她帶到冰館,指著正在蹣跚學步的兒子,非常隨便地說出了一個隱瞞了李玩近兩年的秘密。
父親對這次傷害的態(tài)度,同第三次一樣,根本不覺知自己對誰造成了傷害,當然也就沒有閃過一絲歉意;
對突然被帶到繼母兒子生日宴席上的李玩,連同齡的堂姐都為李玩心驚膽顫,擔心她承受不了這樣的傷害時,李玩卻在大家歡樂的背后,對此淡然一笑,轉(zhuǎn)而把精力都放到了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和提高各科成績上去了。在這里我看到的是一個把人生苦樂當酒飲的瀟灑態(tài)度,此處用上“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吧。
/ 對待理想是真實堅持還是虛偽跟風? /
父親對女兒的第五次傷害:
父親一邊承諾著帶女兒去看天文展,一邊卻打電話求約重要領導張大哥的飯局。
在酒桌上父親與繼母合著一群陪客,對張大哥極盡曲意奉承,幾次推脫李玩的催促,并謊稱和你張大哥喝酒是我人生最大的事。
父親對這次傷害的態(tài)度是:她連人世間的事情都搞不清楚,還想去了解天上的事情,哈哈哈哈!
李玩在酒桌上冷冷地望著一群用一個謊言掩蓋另一個謊言的大人,那位核心嘉賓張大哥明明在享受大家對他高山仰止眾星捧月的感覺,卻聲稱說自己平生只愛讀書和孤獨。所以當他勸李玩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古典,強過讀外國的《時間簡史》時,李玩依舊堅持要去看天文展,并且在繼母讓兒子給大家背三字經(jīng)的聲音中,摔門沖了出去。
成年的世界只有利弊無對錯,用曲意逢迎討生活,而少年的世界沒有套路全是真心,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當爺爺聽完李玩說糖尿病人不適合吃南瓜,口里雖然不接受,但終于還是放下了已經(jīng)夾起來的南瓜。這么一個小動作,就讓李玩愉悅不已,立馬與爺爺和解,原諒了爺爺丟失愛因斯坦的錯誤。
成年的世界不知真愛只剩偽善,而少年才愛人愛物一如愛己。當看到鎖在廁所里的新狗狗,被全家人視作只會狂叫和咬人的畜生時,李玩輕輕推開那個心里非常膽怯,卻還一邊吼叫一邊拿著拖把撞向狗狗的父親。當她輕輕蹲下來與狗狗平等對視時,剛剛還一直狂吠不止的新狗狗忽然就趴了下來,讓李玩撫摸了自己的頭,李玩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稱它為愛因斯坦了。
所以,誰是誰的父母,誰是誰的榜樣?
醒醒吧,自以為是的成年人,不是因為你年齡比她大,因為你供養(yǎng)了她吃穿,你就取得了教育她的資格。什么是最好教育?我感覺,那應該是在不加揀擇的大自然中,在平等一如的童真中。當你再回首,才知回頭是岸,當父母意識到應該向大道學,向孩子學的時候,才能讓李玩還是李玩,不至于變成那個懂得看大人臉色說話、會模仿大人談戀愛,卻又不知愛為何物的堂姐.。
后記
后記:網(wǎng)絡流行一句話:
愿你跋涉天下,心里永遠淡然;
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依是少年。
但若不回首,又如何還記得你少年的模樣?謝謝我二十多歲的女兒,還能繼續(xù)抗爭,也謝謝自己,還能被影片觸動。在我眼里,李玩確實是個非常完美的孩子,我的女兒與李玩有很多相似之處,我與李玩父親雖然沒有過完全一樣的行為,但現(xiàn)實中我與女兒之間發(fā)生的沖突也許過猶不及,所以這篇文章純屬我喃喃自語的懺悔,也許與你無關,也許與你,有關。放手相信你的孩子其實不需要你的教育,他們是來幫助你找回丟失初心的天使。
父母也曾是兒女,兒女未來也是父母,我們都在行走成長的路上,愿我們共同守護好自己的那顆真心,不要變作年少時你討厭的那個人。
最后愿天下所有孩子的純真不被父母們閹割,愿你出走半生,依然是少年!
騰訊視頻《最好的父母是這一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