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源自《清稗類鈔·豪侈類》
01
清初,湖州南潯一個小孩子到小河里摸蚌,摸到一匹瓦,色澤黝黑,叩之有聲,他以為是銅瓦,就拿回家去了。
幾天過后,小孩子以布拭瓦,擦出了黃色,告訴了他的父親,其父拿到當鋪,請識貨的幫他看看,當鋪的人吃驚地說,這是金瓦,過去有錢人用來蓋屋的,從哪里得到的?
小孩的父親說是在河里摸到的,高興地揣在懷里回去了,后來賣了八十多兩銀子。
南潯那個地方,生活著一些巨族,這種金瓦,就是那些土豪的。
02
云南安寧州有溫泉,用來洗澡,可治風濕等癥。
清初,云貴總督某某與妻妾喜歡用此水洗澡,每天需水三百斗。
為了拍他馬屁,州牧為他特制了一個木桶,做工十分精致,“使氣不泄”。
然后州牧雇了六十個工人,輪番為總督遞水,從山上到總督署,那水還是熱的。
03
吳三桂奢侈無度,任用的幕僚多達千人,每當有閑暇,他就身著便服,把幕僚們召集在一起舉行宴會。
喝到二麻二麻時,吳三桂親自吹笛,為宮人伴奏,一曲唱罷,表演者高呼一聲“領賞”,珠玉金帛就在面前堆滿了,不但宮人有份,參加宴會的幕僚也有份,人人去搶,搶到多少拿多少,吳三桂則以此為樂。
除了用金銀珠寶“侮辱”人,吳三桂還“輕財結客”,寧都人曾應遴于他有恩,其子游于云南,吳贈以十四萬兩銀子為其“接風”,巡撫袁懋功蒙皇上召見,上京面圣,他送十萬兩銀子給他做路費,一個叫李天洛的官員休假,他也送了三萬兩銀子。
04
松江人顧威明曾祖,明朝時官至少參,富而好禮,曾出銀十萬四千多兩,置義田四萬八千多畝,全郡人都從中得到過好處。
之后家道中落,到了顧威明這里,已經(jīng)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了,朝廷知道后,下令地方政府盡還其產(chǎn),于是他們家又有錢了。
顧威明好賭,又喜歡看戲,突然有了這么多產(chǎn)業(yè),應該慶祝慶祝,于是請來四方伶人演湯顯祖的《牡丹亭》。
其中一個伶人已經(jīng)蓄了胡須,顧威明卻要他飾演杜麗娘,那個伶人說:“俗話說,去須一根,償米七百,如果您舍得,在下自當效勞?!?/p>
顧威明撫掌而笑:“小事一樁?!?/p>
叫一個青衣在旁邊數(shù)數(shù),共計剃須四十三根,當即取白米三百石送至其家。
不過,也就四五年,他就因交不起稅被縣官抓了,吊死在獄中。
05
有一個叫翁舍人的吳縣人,用口袋裝了一大袋銀子放在走廊上。
一天,他在外面喝醉了酒,回來時踢到了裝銀子的口袋,傷了腳趾,頓時大怒,指著口袋說:“老子明天若不把你花光,就不是人!”
然后把過去的舊相識、游士以及妖童、艷倡統(tǒng)統(tǒng)召來,約好一個時間,叫他們到湖上集合。
到了那一天,約好的人都到齊了,他租了一個畫舫,停在西泠橋邊,一百多人在畫舫里又吃又喝又唱又跳,他還大把大把地打賞。
掌燈時分,翁舍人問仆人還剩多少錢,回答說已經(jīng)花光了。
06
京師有個姓亢的,李自成撤離后,機緣巧合得到了李自成遺留的財寶。
有人在亢氏家旁邊開了一個當鋪,一天,有人拿來一個金羅漢,典銀一千兩,第二天又來。
不到三個月,當鋪的資本就被他一個人當完了,老板“大懼”,問那人哪來那么多金羅漢,那人回答說“我家有五百個金羅漢,這三個月才當了九十個,還有四百多個沒拿來”。
老板一查訪,得知那人姓亢,便和他商量,請他取贖,然后他趕緊關了當鋪走人。
07
康乾時期,鹽綱(成批運輸食鹽的組織)遍天下,而以江蘇揚州為最,從事這個行業(yè)的“競尚奢靡”,有人錢多得花不完,就借紅白喜事“亂”花,飲食、衣服、車馬等費用,動輒就是數(shù)十萬。
有兩口子,每次吃飯時,廚師都要備十多席,夫妻兩個并坐于堂上,侍者置席于前,凡是他們不想吃的就搖頭,侍者就換別的,直到他們滿意為止。
有個人喜歡馬,家里養(yǎng)了數(shù)百匹馬,每匹馬每天花費數(shù)十金,他叫下人每天早晨把馬趕出城,傍晚再趕回來,以此炫富。
有喜歡蘭花的,從大門到內(nèi)室都擺滿了名貴蘭花,又用木頭雕作裸體婦人,里面安上機關,放置在齋閣里,來客往往被裸體婦人嚇到,以為是活人,紛紛驚慌躲避。
有人用一萬兩銀子,讓下人買成金箔,載到鎮(zhèn)江金山寺塔上,對著風一把一把地撒著玩,金箔飄到草樹間,陽光一照,金光閃閃,煞是好看。
有喜歡大的,用銅做了一個夜壺,高五六尺,晚上起來撒尿,夠都夠不著。
還有人花三千兩銀子買來蘇州不倒翁,把它們倒在河里,把河道都堵了。
08
有個姓黃的鹽商,名叫均太,為兩淮八大鹽商之冠,早上吃燕窩,進參湯,還要吃兩個雞蛋,廚師每天按例給他做好。
一日無事,他拿起賬本一翻,見兩個雞蛋下面標注“每枚紋銀一兩”,非常吃驚:“雞蛋再貴,也不可能貴到如此離譜!”
他把廚師叫來,叫他解釋解釋,廚師說我這個雞蛋,可不是市場上賣的那種,每個一兩紋銀,一點也不貴,主人若是不信,請換個廚師,看看是不是那個味,如果您覺得他的味道不錯,盡管用他。
廚師說完就走了,黃均太另外找了個廚師,做出來的雞蛋味道卻差遠了,又換了一個廚師,仍然是這樣。
黃均太只好又把原來那個廚師找來,第二天吃他做的雞蛋,味道如初,奇怪地問他耍了什么把戲,廚師說:“小人家中養(yǎng)了數(shù)百只母雞,飼料中加了人參,所以味道才會這么好。主人不信,可派人到小人家中去看?!?/p>
黃均太派人到他家中一看,果然如此,于是再也沒換過廚師。
09
浙江巡撫王亶望以資郎起家,官至中丞,后犯法被殺。
籍沒其家時,從箱子里找到一條四足褲,上面繡了“鴛鴦褲”三個字,乾隆皇帝厭惡地說:“公卿宣淫,一至于此!”
一個姓王的廚師,自言自幼就進了王亶望府中,提到王亶望喜歡吃驢肉絲,廚師中專門有負責養(yǎng)驢的,養(yǎng)了數(shù)頭驢,養(yǎng)得膘肥體壯,王亶望想吃驢肉絲了,廚師就從驢身上割一塊肉,炒好獻給他。
驢肉被割,傷口處鮮血淋漓,廚師就用燒紅的烙鐵烙,以此止血。
王亶望有個名叫蘇卿憐的寵妾,他倒霉后歸了和珅,那條四足褲,就是他當初與蘇卿憐所用之物。
10
大才子袁枚不喜歡喝酒,家中卻有很多佳釀。
他雖然不喜歡喝酒,卻特別喜歡搜羅酒器,每當招待客人,一場席下來,要換四五次酒杯,起初是名瓷,然后是白玉,然后是犀角,然后是玻璃,杯子也從小到達,酒量小的,根本不敢到他家中做客。
11
蘇州虎丘繁華甲天下,酒樓歌榭,畫舫燈船,流連其中而至破家者,不計其數(shù)。
一個叫沙三的,雖然是個土豪,但之前很低調(diào),知道他的人不多。 一天,沙三偕友人去玩,卻沒租到船——游人要租船,得提前三天預訂,當時被訂完了。
沙三很敗興,悻悻而歸。
第二年端午,又有不少官幕、紳富來訂船,得到的回答是木有了,被一個姓沙的訂了,轉(zhuǎn)而訂小船,小船也木有了,也被姓沙的訂了。
原來上次沒訂到船,沙三一氣之下把所有篙師召來,預先給了他們訂金,叫他們端午節(jié)那天不要載其他任何人。
到了那一天,沙三置酒招妓,廣集親友,讓他們盡情玩樂,很多都是半面識、一揖交。
從此以后,沙三名聲大噪于吳中。
12
青浦人黃學干為富豪子弟,花錢買了個五品官。
冬天烤火,木炭未干透,燒起來多煙難熾,他很不高興,有人對他說,既然木炭燒不著,何不改用刨花?
黃學干四顧而不得,干脆去買了一根巨木,令工人刨成刨花。
一天,有人對他說,蘇州閶門某待詔藝為吳中第一,他當即租船到蘇州,把那人弄了回來。
重陽節(jié)到了,他又花銀子買來金箔登山散之,深林高麓被他搞得金光閃閃,人們叫他“要緊窮”。
13
侍衛(wèi)那倫,納蘭明珠后代,年輕時家中巨富,用銀盆洗臉,每天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