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按照史書《史記》的記載,秦始皇在病重期間曾命人寫下傳位給長子扶蘇的詔書,只不過被趙高留中不發(fā),在秦始皇去世后,趙高、李斯等人密謀篡改詔書這才有了秦二世胡亥的繼位,不過2009年,北京大學得到的一批西漢竹簡顛覆了世人的認知,在這批竹簡中有一篇趙正書,其中記載秦始皇在去世前曾明確傳位給胡亥,而不是《史記》所記載的那樣,這就出現(xiàn)一個問題到底雙方誰記載的更可信一些呢?
《史記》的記載我們都清楚,太史公司馬遷在描寫秦始皇病逝以及秦朝滅亡等事件時,他的寫法是用總結性的語錄,對這些事件的細節(jié)不做過多的描述,而最新整理出的《趙正書》則以大篇幅記錄了秦始皇臨終前與李斯的對話、李斯被害前的陳詞以及子嬰的諫言等,尤其是對秦始皇臨終前的細節(jié)描述的特別清楚,你比如秦始皇病重不能前行,召李斯前來時,秦始皇說“吾霸王之壽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李斯的回答也是非常詳細,這就出現(xiàn)一個問題《趙正書》中說怕大臣六國遺族有不臣之心,所以請求立胡亥為帝,也就是說當時的對話是處于保密狀態(tài)下,只有有限的幾個人可知,這位無名氏是如何知道的呢?
另外根據《趙正書》記載這位無名氏通篇直呼秦始皇之名,沒有一點敬畏之心,且多注重細節(jié)的描寫,令人讀起來如讀小說一般,最重要的是這篇文章的側重點是對秦二世亡國的反思,最后以胡亥不聽勸諫為論據說明秦國亡國的理由。
由此不得不令人懷疑這位無名氏根本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些事件,一切的細節(jié)極有可能是他自己的杜撰,是為了宣揚自己的觀點,只是沒曾想關于秦始皇傳位的細節(jié)描述會在后世引起那么大的波瀾,就像我們現(xiàn)在讀《三國演義》一樣,許多人把他當正史看待,豈不知《三國志》才是那段正史的標準文獻。
為什么我們會對司馬遷關于這段歷史的記載認為更接近歷史真相呢?首先司馬遷的身份,他們祖上都是承修官史工作的,其次司馬遷為了追求歷史的真相曾多次游歷全國收集資料,再次他自己本身對于歷史的記載是細致再細致,以求還原歷史真相,所以可信度來說,司馬遷的記載更高一些。
當然對于《趙正書》這篇文章我們也不能采取完全采取否定的態(tài)度,兩者結合起來也許更能觸及那段真實的歷史。
參考文獻:《趙正書》《秦始皇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