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參與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體,通常約1%的PG可通過胃黏膜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可分為PGI和 PGII兩種亞型。PGI由胃底腺的主細胞所分泌,PGII由胃底腺、賁門腺、幽門腺、Brunner腺所分泌。PGⅡ的分泌區(qū)域很大,但是其濃度相對較低。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較為準確地體現(xiàn)胃黏膜的狀態(tài)和功能。
二、臨床意義
隨著胃病的發(fā)展,血清中的PGⅠ與PGⅡ都呈現(xiàn)上升趨勢,但PGⅠ隨后會逐漸下降,然后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而PGⅡ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將維持這一水平直至癌變,這樣就會使PGⅠ/PGⅡ的比值出現(xiàn)異常。
1.用于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檢測
淺表性胃炎的早期,淺表性胃粘膜炎癥刺激主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酸和胃泌素,而胃酸和胃泌素又刺激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持續(xù)的炎癥和粘膜反應可造成主細胞損傷、分泌減少。糜爛的胃粘膜增生和炎性浸潤使得胃粘膜通透性增加,PGⅡ滲入血循環(huán)的量增加。因此,淺表性胃炎和糜爛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增加,但PGI升高幅度不如PGⅡ,故PGI/PGⅡ比值下降。
慢性萎縮性胃炎由于血清PGⅠ急劇下降,而PGⅡ維持在較高濃度水平,導致PGⅠ/PGⅡ的比值大幅度下降?!奥晕s性胃炎—腸化生—不典型增生—新生物”是常見的腸型胃癌發(fā)生的四個階段,因而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早期診治是預防胃癌的有效措施。
2.用于幽門螺桿菌(HP)感染檢查和療效觀察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時,胃竇分泌胃泌素增多,進而導致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增加,PGⅡ升高幅度較PGI明顯,PGI/PGⅡ比值降低。感染HP的程度、受損傷的部位及病變的程度不同,PGI、PGⅡ和PGI/PGⅡ檢測結果有差異。感染早期PGI、PGⅡ均升高,PG I/PGⅡ下降;如進一步發(fā)展,胃粘膜發(fā)生嚴重病變時,PGI降低、PGⅡ正?;蛏?、PG I/PGⅡ比值降低。由此可見,檢測PG對HP感染早期的意義優(yōu)于晚期。在藥物治療有效時,PGⅡ含量會隨著幽門螺桿菌的減少而降低,據此可進行療效觀察。
3.用于胃癌的初篩
在臨床上,測定血清PG I和PGII的水平及其比值有助于胃潰瘍及胃癌的鑒別診斷。過低的PG I和PG I/PG II比值可以進一步做胃鏡檢查來進行確診。這樣可以通過非侵入無痛苦的方法對胃癌進行篩查,更適用于廣泛人群的體檢需要。
三、常見認識誤區(qū)
1.PG陽性就是“胃癌說”:PG陽性是代表胃癌高風險人群。檢測PG主要意義不在于診斷,而在于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正常體檢也有一定比例的PG陽性,其中經過胃鏡檢查確診為胃癌的患者只占一小部分。所以PG陽性并不等于患胃癌。
2.忽略PG I/PGⅡ比值:當單獨檢測PGⅠ低于參考范圍時,是否判斷患者患有萎縮性胃炎?實際情況中,很多單獨檢測PGⅠ稍低的人群,復查PGⅡ和PG I/PGⅡ比值均正常,這是由于中國人群“十人九胃”,絕大多數(shù)人都具有慢淺表性胃炎,屬正常生理性胃酸分泌不足。
(來源:明德生物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