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
德育故事 言傳身教 潛移默化 久習生效
最真實的人物
最中國的故事
最該學的榜樣
影響您和孩子一生的聲音
古人云:閨閫乃圣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v觀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閃動的是周朝三太、孔母顏氏、孟母仉氏等無數(shù)深明大體之賢母的身影。正是她們盡心的守護孩子幼小純凈的心靈,奠定了兒女走向智慧人生的家庭教育根基。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母親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除了照顧孩子日常的吃穿住行外,還要言傳身教,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鬃诱f:“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所以孟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與他幼年所受的教育,尤其是他母親“以仁為鄰,擇善而從”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孟母仉氏 教子以禮
為母為姑 深明大體
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鄒國人。孟子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仉氏是一位勤勞且有見識的婦女,她一邊紡紗織布維持生活,一邊全部心思的關注著孟子的成長,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讀書上進,早日成材。
那時候,因為家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經常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模仿送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便遷居到一個市場附近,可是發(fā)現(xiàn)孟子很快又學起小販子沿街叫賣的事來。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于是又遷居到學堂的附近。
學堂里的先生不僅教學生們讀詩書,明白做人的道理,還教導學生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接物的禮儀。
自從住到學堂附近后,孟子不但將學到的經典常常背給母親聽,還能自然的在生活中模仿學堂先生的行事和禮儀。孟母看到學堂對孩子的教化作用,就在此定居下來。這就是流傳至今“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長大成家后,孟母也時刻不忘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幫助孟子不斷發(fā)現(xiàn)和改正德行上的不足之處。
有一次,天氣非常炎熱。孟子正準備走進自己的房間,抬頭忽然看見妻子由氏,挽著上衣袖子,兩只手臂露在外面。十分注重禮儀的孟子心中感到不悅,便停住腳步沒有走進房里。(古時候的人們非常注重男女間交往的禮節(jié),如果不是家人,男子是不會單獨進入女子所在的房間的。)
由氏見孟子沒有進入房間,便明白了他的意思。她難過的到婆婆那里去辭行說:“婦人在自己房里看見丈夫,本來是不行賓客禮節(jié)的?,F(xiàn)在丈夫用賓客之禮要求我,說明是我做的不好,才使丈夫將我當賓客看了。婦人家作客時是不能夠留下過夜的,所以現(xiàn)在我只好向您告別,回到爹娘那里去?!?/span>
仉氏聽完兒媳的話后,立刻召喚孟子。孟子聽到后不敢怠慢,馬上快步來到母親面前說:“母親,您有什么吩咐嗎?”
母親對孟子說:“《禮記》里講,如果將要走上廳堂的時候,聲音一定要高一些,好讓里面的人知道而有所準備;如果將要走進房間,邁過門限的時候,眼睛一定要向下看,以避免見到人家的疏漏或過失,使人感到尷尬?,F(xiàn)在你自己對禮還尚且不明白,就去責備人家,豈不是背離了禮的精神嗎?”
聽了母親的一番話,孟子深刻的反省到了自己對禮的內涵并不真正明了,慚愧之心頓然生起。他向母親深施一禮說:“感謝母親的教誨,及時幫助兒子指正過失,并使我對禮有了進一步認識?,F(xiàn)在兒子知道錯了,一定認真反省改過,請母親放心?!?/span>
孟子對母親說完,當著母親的面,轉身向由氏施禮道歉說:“剛才是我的錯,讓妳受到了委屈,現(xiàn)在我真心的請妳留下來……”
由氏見孟子如此真誠,也就欣然點頭。這時候,母親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夫妻二人的內心也隨之充滿了喜悅。母親深明義理,保全了兒子和兒媳的家庭幸福。
孔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禮的本質在于對人事物的恭敬,而不是用禮的形式去要求別人。由此可見,禮首先是懷有一顆時時感受他人需要的愛心,進而做到內守誠敬,外順人情。只有這樣,禮才會成為人與人之間既愛敬又變通活潑的相處方式。
后來,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禮治”和“德政”思想,一生致力于提倡“王道”,主張“仁政”??酌现涝谥袊鴶?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成為了維系人心和諧、社會安定的主要人倫教育,孟子也因此被后人尊奉為“亞圣”。
孟母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jié),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數(shù)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范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傳頌著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后裔為其樹碑修祠,后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脩的母親歐母,“盡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晉代名將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為母親的典范,號稱中國“四大賢母”,孟母位居“賢母”之首。
親愛的聽眾朋友,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里,
感謝您的聆聽,我們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