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太平天國,大家的第一反應(yīng)是這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nóng)民革命運動,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排除不了農(nóng)民階級的斗爭局限性,而這種局限性在洪秀全與楊秀清的復雜關(guān)系上得到了最明顯的體現(xiàn)。
洪秀全在創(chuàng)立拜上帝教之初,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楊秀清,楊秀清雖然只是一個煤礦工人,但是他精明干練,對很多事情處理的非常到位,這種人才對拜上帝教初期的內(nèi)部團結(jié)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有當年參加過太平天國起義的士兵回憶說,東王楊秀清自己也說“諸位兄弟莫笑我不識字,你讀來我自有了斷”,可見在太平天國中,東王楊秀清的地位無論是初期還是后期都是非常高的,當然,洪秀全一開始也為拜上帝教能夠吸納這樣的人才而感到高興,但是隨著楊秀清地位的越來越高,洪秀全不禁對楊秀清產(chǎn)生了猜疑和不信任。
如果楊秀清驕橫跋扈的性格,洪秀全還能忍受的話,那么最讓洪秀全難以接受的是楊秀清竟然敢裝神弄鬼,假稱上帝附身,不僅讓教主洪秀全下跪,而且還讓人鞭笞自己,這些行為都讓洪秀全感到東王楊秀清是自己身邊莫大的威脅,如果一開始洪秀全還忌憚楊秀清的軍功而對其權(quán)力不敢有絲毫的束縛,那么當東王以上帝的名義讓洪秀全跪下接受鞭笞的時候,洪秀全已經(jīng)下定了鏟除楊秀清的決心,當然楊秀清并不知道洪秀全內(nèi)心的想法,在他眼里,洪秀全僅僅是自己手中的棋子,尤其是建都南京之后,洪秀全十余年身居深宮,從不臨朝聽政,這更加使楊秀清認為洪秀全已經(jīng)完全被自己控制住了,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洪秀全雖然遠離朝堂,但是眼睛卻一時也沒有離開自己的權(quán)力寶座,對于楊秀清的野心,洪秀全更是心知肚明,但是讀過幾年圣賢書的洪秀全還是遵守了古人的那句“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古訓,不僅賞賜楊秀清高官厚祿,而且甚至答應(yīng)楊秀清的無理要求,加封楊秀清為萬歲,從此楊秀清更加猖狂,而洪秀全也在一步步的為自己的計劃而緊張的做著準備,先是躲開楊秀清的監(jiān)視,傳送密旨給在外駐軍的韋昌輝和石達開,讓他們火速進京勤王,另外又通過不斷的賞賜來麻痹楊秀清的雙眼。
1856年韋昌輝帶兵搶先進入天京,誅殺了東王全家,而后又準備逼宮洪秀全,最終還是翼王石達開帶兵收拾了殘局,可以說1856年是楊秀清個人生涯的頂峰,也是其生命的終點,楊秀清死后,洪秀全很是悲痛嘆息,其實他也明白太平天國的江山主要是楊秀清打下來的,所以在楊秀清死后,洪秀全還親自對北王韋昌輝說;“若非東王,爾我何有今日”,絲毫不隱藏他對楊秀清致死的遺憾和惋惜,在后來天京被圍之時,洪秀全也已病入膏肓,在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東王,安撫周邊的人說:“待朕到上帝處借兵十萬,與東王一起來救天國于危難?!笨上П鴽]有借來,洪秀全就到上帝處述職了,從洪秀全和楊秀清的關(guān)系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殘忍冷酷等一系列弱點,無論是楊秀清還是洪秀全,正因為他們沒能克服作為領(lǐng)導人身上最大的弱點,所以才會導致太平天國事業(yè)在內(nèi)亂中毀于一旦。只留給后人無數(shù)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