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奶奶今年89歲了,三年前老伴去世以后,她就一直獨居在老宅子里。
老伴是腦梗復發(fā)去世的,在此之前,癱瘓了八年。
這八年,拖垮了自己,也拖垮了兒女,在他去世的時候,兒女的臉上沒有看見悲傷的影子,甚至還有一絲解脫后的輕松。
楊奶奶坐在門口,看著葬禮上兒女在人前的哭嚎,只覺得悲涼,人活著,究竟圖個啥呀,臨了臨了,也不過是黃土一堆。
楊爺爺?shù)脑岫Y過后,幾個女兒怕楊奶奶孤單,倒是邀請她去他們家住一段時間,楊奶奶拒絕了。
女兒是真心疼她,可是要去女兒家住,這怎么會是長久之策呢?
她看了看兩個兒子,誰也沒有說話。
終歸還是要自己面對孤獨的,還是慢慢適應吧。
這也不能怨兒子。兒子家的孩子也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了,獨生子不另劃分宅基地,一家老少三代住在一個院子里,如果自己再搬過去,只是讓兒子家增添不痛快罷了。
尤其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有幾個是真心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呢?
“人老了,更要有自知之明,不給兒女添麻煩,也就是不給自己添麻煩……”
和一幫老姊妹聊天的時候,聽著她們訴說起家庭瑣事,楊奶奶總是會用這句話開導她們。
每每聽到這句話,那幫老人總會沉默。
也許高齡還活著,就是個煩麻吧。
楊奶奶的大女兒68歲,得了個腰間盤突出的毛病,站在那里坐在那里,咋看都是好人一個。
可一走路,腿疼得如同走在針尖上,頭會不由自主地往前伸,走幾步便得停下歇一次。
即便是這樣,每隔三五天,她還是要來楊奶奶家看一趟,用她自己的話說,不來看看,心里不踏實。
為此,女婿沒少生氣。一是心疼女兒走路受罪,二是覺得老人倆兒子都在跟前,有什么事兒子都能照應。
楊奶奶勸大女兒,聽女婿的話吧,自己身板還行,再說了,這不還有兒子嘛!
誰知道大女兒的一句話卻讓楊奶奶淚奔:“娘,就我這身體啊,有今日沒明日的,趁著現(xiàn)在還能走,多來看看你。
說不定哪一天,我就走在了你前頭……”
后來女婿買了個電三輪,就為了送她回娘家。
二女兒60歲,還算年輕,自己會騎電動車,但家里還有個小孫子要看,每次來,都把小孫子一起帶來。
去年的時候,小孩子吹了風引起了感冒,二女兒被兒媳婦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刺撓了一頓。
二女兒心窄,這世上哪個奶奶疼孫子不是真心實意的?孩子生病她也難過,可老娘也得管??!為此憋屈得差點抑郁,好長時間才走出來。
還有一個三女兒,遠嫁去了外地,日子過得還算紅火,每月都會給大兒子打錢過來。
大兒子送錢的時候,楊奶奶留一半,那些就說給大兒子的生活費,畢竟吃喝拉撒還得指望兩個兒子。
然后把留下的那一半,再送給二兒子。
還怕小女兒知道了多心,小女兒來的時候,專門找小女兒說了這件事。
小女兒說:“錢給你了,就是你的,怎么花你說了算……”
看著兩個兒媳婦也有了笑臉,楊奶奶的心終于安穩(wěn)了下來。
其實,自己又能吃多少呢?只不過想讓眼前人高興罷了。
去年冬天的時候,楊奶奶出門不小心摔了一跤,骨頭沒事,但腳崴了,在床上躺了小半個月。
兩個兒子晚上兩個女兒白天輪流照顧,大兒媳婦聽說了個偏方,讓孫子去山上找來草藥,每天熬水給楊奶奶燙腳。
好了以后,兒媳婦說:“娘啊,你可得小心了,你這是只扭了筋,要是萬一傷了骨頭,就像爹那樣,還想讓我們再受多少罪?”
楊奶奶從那以后,就很少出門了,活動的地方也只局限在屋子里和院子里。
有許多時候,我們路過她家,越過低矮的土坯墻,會看到她倚在門口曬太陽,頭微微低垂,眼似瞌非瞌,仿佛睡著了,又仿佛沒睡著……
結(jié)語:
我記得我看過這么一句話,說的是人生命的盡頭是孤獨。
年輕的時候不懂,還覺得可笑,人活得越久經(jīng)歷的事情越多認識的人也越多,怎么會孤獨呢?
后來,隨著年齡慢慢增長,接觸的老年人也越來越多,我才發(fā)現(xiàn),這句話說得太對了。
有太多太多的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都逐漸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獨自品嘗傷痛與冷寂,獨自面對長夜與孤單……
即便是兒女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