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待作業(yè)缺乏熱情家長身上原因
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家長和孩子都未發(fā)現(xiàn)作業(yè)的難度,所以孩子的作業(yè)很容易就能完成,但到了3年級的時候,做作業(yè)可是要建立在認真聽講才懂得做的基礎上了,但是不少家長會缺乏類似的“警覺性”,只是一味地批評孩子不認真做作業(yè),有沒有想過,孩子是不會做呢?還是上課沒有留神呢?如果因為家長的粗心,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的異常,只是單一地指責,孩子就顯得更加的無助,學習的興趣完全消失。
所以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對待作業(yè)并不積極時,不要第一時間指責,而是通過觀察、留意找到根源,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家長同孩子重新建立讀書的快樂分享
讀書是一種懲罰或沒有好處是緣于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所給的一種讀書的不良印象,如你不乖我就送你回幼兒園等。這就給孩子的印象是讀書只是因為我不乖的懲罰,所以本能地對讀書產生反感。家長們不妨嘗試著同孩子重新建立讀書的快樂分享,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做作業(yè)玩游戲,并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讀書的樂趣。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
因為家長比孩子更加緊張明天沒有功課交,然后把沒有功課交的后果自我想象得非常可怕,但家長的想法孩子并不認同,所以孩子會覺得這么緊張應該是你們的事情,自然對功課的熱情度趨于0。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交不了功課受罰的人是你,不是爸媽。
觀察孩子的需求,主動提出援助
有不少孩子上課時,沒能完全接收老師的講課知識,自然在做功課的時候他們就會一臉困惑,他們希望有人在旁邊指點自己,這個時候,家長能否有這個能耐是一個問題,或根本沒有察覺孩子的求援表情,只是把孩子單一看做是“不努力”,那孩子就會更加磨蹭了。家長們需要做的是仔細觀察孩子的需求,主動提出援助,幫助孩子脫困。在這里,家長要細心一點,有些孩子非常愛面子(這也是跟家長學的),你過于明顯或語句不友善時,他們會拒絕你的援助。這個時候,你的援助就表現(xiàn)得不經意,讓孩子覺得自然是很重要的。
同孩子制定時間守則,共同執(zhí)行
有的孩子認為做功課就沒有時間玩,這很多時候緣于家長的缺失誠信而來的,比如明明講好做完功課就有的玩,但功課做完以后就說太晚要睡覺或還要做什么附加題,結果孩子自然形成的應對行為就是磨蹭或拖延。如果要讓孩子在做功課的時候,不致太悶,可以讓孩子自己放他喜歡的音樂或歌曲,不要以為聽音樂會讓孩子分心,如果會分心時孩子是會自己把音樂停止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