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言
今天來講一下宇宙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天體:恒星
關于恒星相信大家都比較了解,比如我們太陽就是一顆恒星。而小言要講的是有關恒星的物理知識。
大家都知道恒星像個火球一樣時時刻刻對外發(fā)散出巨大能量比如我們感受到的太陽光。而這個能量來源,卻有點微妙。這個能量來源,確定了恒星為什么是球形的!
太陽之所以會發(fā)光的原因是:太陽里面的氫聚變成氦。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核聚變了。核聚變的原理小言在這里也解釋一下。氫核聚變會造成質量虧損。而虧損掉了這部分質量。直接轉化成能量。轉化的規(guī)律就是質能方程:E=mc2
太陽為什么是球形的,可以這樣解釋:核聚變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氫彈大家都到核武器的破壞力很強。而太陽每秒鐘的聚變量相當于920億枚百萬噸級的氫彈共同爆炸。這個爆炸的力量要把太陽炸成碎片。而太陽的質量產(chǎn)生引力又要求其聚集在一起。兩種力不斷的制衡,所以太陽是球形的。
太陽起初是用氫進行核聚變形成氦之后會一步一步聚變下去。但這種聚變,不可能把元素周期表所有的元素都聚變一次。因為聚變到鐵的時候就聚變不下去,因為對于鐵不管是聚變或者是裂變都不會釋放能量,反而要用能量使它聚變或者裂變。所以鐵元素,可以說是恒星最大的克星。到了這個時候,恒星會用剩余的其他元素進行聚變產(chǎn)生能量,但都會被鐵吸收,直到?jīng)]有能量核聚變停止。
此時引力大過核聚變,恒星開始坍縮。恒星的坍縮大概的情況:一開始都是把剩下的所有物質聚集在一起,產(chǎn)生一次大爆炸。我們叫做超新星爆炸,爆炸之后的結果有三種。一種是質量比較小的坍縮成白矮星,一種質量相對較大一點的坍縮中子星。 之前第一篇文章里面講過,中子是一種費米子是很難共存的。在曾經(jīng)的理論認為恒星不管質量多大,最多只能坍縮成中子星。而當恒星的質量非常大的時候,它們產(chǎn)生的引力太大迫使中子也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黑洞。黑洞在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有空再說吧!
關于恒星還想講的一個問題是:恒心不一定是質量越大,壽命越長。雖然質量大核燃料就多,但如果核燃料聚變速度過快的話質量大的恒星也會很快的衰亡。
關于我們太陽有個比較有意思的講法太陽爆炸的那一瞬間,人類并沒有災難。而是過了八分鐘之后人類才會感覺到災難因為太陽發(fā)散出來的光要八分鐘才能傳播到地球。
感謝閱讀!我是小言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把它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訂閱點贊收藏來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