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縮書,今天約么
別讓控制型人格
綁架你
《別讓控制型人格綁架你》
(中國-李丹丹)
精華解讀
□文|六月□插圖|咕嚕□版式|Marko□校對|櫻子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李丹丹,1991年10月出生于遼寧錦州,自由撰稿人,雜志專欄作者,是“互聯網+”時代的心理學達人,專注于教育心理學方向,參編多部成長心理著作。
作品簡介
本書從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來解讀暗黑型人格特質,并提供真實例子和途徑來幫助我們正視自己的暗黑特質,以及面對暗黑人格者應如何與他們相處。這是一本針對大眾讀者的心理自助書,也是一本讓你尋回真我的書。
控制型人格的暗箭
█ █ 馬基雅維利主義者、精神變態(tài)者和自戀者所共同具有的操控性、冷漠無情、自我中心等,它們代表了一種反社會性的人格特質,因此這三者也一同被研究者稱為“黑暗三人格”。
█ █ 馬基雅維利主義的典型行為特征:冷酷無情、擅長操縱和陰謀算計、實用主義、注重結果和忽視道德。
█ █ 心理學家們總結權謀者普遍缺乏同情心,對于權謀者來說,他們并不是完全無法感知對方的心理情緒,而是他們只注重自身想要的結果,他們是利益的權謀者,也更喜歡在情緒上和社會關系中掌控一切。
█ █ 自戀的典型行為特征:自我中心、愛慕虛榮、自我吹噓、支配性強、具有強烈優(yōu)越感、傲慢無禮和自以為是。
█ █ 通常擁有自戀型人格的人會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對自己的獨特性有極高的要求,對權力較為癡迷,也比較好斗。自戀者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總可以抓住機會自我陶醉,在他們言談交流中,中心詞“我”出現的頻率常常很高。他們一般只喜歡讓自己顯得比別人厲害,不愿意承認別人的想法,甚至會刻意避免與他人意見一致以突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同時,他們很少注意自己行為舉止所產生的影響,做事冒險有余,謹慎不足。
█ █ 精神變態(tài)的典型行為特征:反社會行為、無同理心、不知悔恨、對沖動缺乏抑制力、缺乏責任感、缺乏焦慮。
控制型人格素描
█ █ 所有的過錯都是別人犯的:有這種想法的人通常都比較固執(zhí)己見,甚至有些自負,愿意指揮支配別人又對他人不信任,且心胸狹隘,眼光短淺。他們也通常有夸大自戀人格,常??床坏阶晕疑砩系牟蛔悖阉绣e誤都歸咎于別人。
█ █ 沒有贊美就活不下去:自戀者通常認為自己比周圍人更聰明、更優(yōu)秀、更重要,因此他們也希望別人能這樣看待他們。過于愛自己的人,心里就像有一面用來自我欣賞的鏡子,任何時候,自我意識下的興趣點都在自己身上,與外界交往,也只是在求證自己的魅力指數。他們在看自己的優(yōu)點時總會用“放大鏡”,看自己的缺點時,會用“變色鏡”。
█ █ 就是看不慣你比我好:嫉妒是一種憎恨式的感情,擁有嫉妒情緒的人,看見別人比自己過得好,比自己運氣好,就會恨得咬牙切齒;而看見別人過得沒有自己好,就會洋洋得意。嫉妒心強的人往往事事好勝,常想方設法阻止別人的發(fā)展,總想壓倒別人。
█ █ 為達目的不折手段:有的人善于施展小恩小惠,以較小的付出,去換得別人的傾情“回報”,一旦不能得逞,則又惱羞成怒,極盡打擊報復之能事。這種為達到自己目的而使出卑鄙手段的行為,即使成功也會讓人不屑。
█ █ 所有和我作對的人都該死:報復心像是一個無底的黑洞,它來自于仇恨的怒火,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報復心理,而任由報復心吞噬自我,就會失去理智,做出莽撞乃至后悔的事情。報復心強的人容易意氣用事,常常只顧發(fā)泄心中的情緒而不聽從別人的勸告。他們無法坦然面對挫折,不會寬恕他人,往往為了貪一時之快而傷人害己。
為何控制型人格
如此“黑”?
█ █ 每一個人心里都有一群小惡魔,沒有人是絕對的,我們的邪惡面和光明面共存,并且我們的思想、信念、欲望,天然就是有親社會取向的。所以,即便那些小邪惡的想法會冒出來,但也不用太過擔心。其實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思想、信念、欲望和別人的區(qū)分開,這才是獲得和諧社會關系的關鍵。
█ █ 變壞容易變好難,在一定的社會情境和誘因下,好人也會犯下暴行,善惡之間的界限并非不可逾越,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魔鬼,生而為人,總是難免變壞容易變好難。
█ █ 所有的反社會型人格失調中,精神變態(tài)者是最危險的一類,他們多為高智商反社會人格。無論他們做出多么可怕的行為,在情感上都是與這些行為分離的,表面上他們可能有著討人喜歡的性格,讓人毫無防備,但他們非常善于操縱,故而能輕易獲得他人信任,他們會把真正的內心隱藏得非常好。高智商反社會人格形成的因素來自于:遺傳因素、神經生物因素、父母的撫養(yǎng)方式、文化因素。
█ █ 石頭做的心,無法感知他人的喜怒哀樂。研究表明,只有心理較為成熟的人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有效運用共情能力,而邊緣型人格和精神病性人格的個體常在與人交往中將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對方身上,所以他們無法理解他人的行為,也無法替別人考慮。
█ █ 實際上,共情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只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理性思維漸漸占了上風,對于情緒的細微感受力反而沒那么重視了。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有共情能力的人,往往能夠最大限度地理解別人并贏得別人的理解,因此更能和自己、和別人愉快地相處。
如何與控制型
人格相處?
█ █ 及時發(fā)現,及時遠離:在“控制人格者”的世界里,控制和利用他人是第一法則,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會無情地操控他人,甚至把別人物化。而面對他們,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毫不客氣地把他們剔除出我們的人際圈子,及時發(fā)現,及時遠離。
█ █ 建立一個健康的邊界: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所希望或者接受被他人對待方式的程度,然后明確告訴觸犯這些準則的人,他們的越界行為以及我們真正所希望的方式。當我們擁有健康的個人邊界時,我們知道拒絕對方是出于對自己負責,拒絕的原因是對方越界了,這樣一來自然就減輕我們的內疚感。同時,也能告知對方自己的邊界在哪,防止對方以后再次越界。
█ █ 別把他們的話太當真:擁有“控制型人格”的人通常需要通過經常性地貶低、羞辱他人來滿足自己膨脹的自我意識。甚至他們還會把自己犯的錯誤賴在他人的身上,因為他們沒辦法面對自己會犯錯這一事實。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別把他們的話太當真”,不要因為他們的評價而相信自己有那么糟糕。
█ █ 學會謹言慎行,避開雷區(qū):如果在生活中發(fā)現“控制人格者”,最好與他們保持適當的距離,如果無法躲開,那也需要做好準備,能夠在矛盾到來時,盡量從容應對。面對他們的過錯、失誤造成的影響,即使他們知道錯在自己,也會習慣性地攻擊你來保護自我,所以沒有必要對他們的指責感到生氣。
避開成為控制型人格
█ █ 打好理性與克制這兩張王牌:克制是理性的,而抑制往往是非理性的,克制出自個人意愿,換句話說,克制是主動的,抑制是被動的。所有被動的情感除了讓我們更覺束縛,首先我們要了解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一個人對情緒的理解和敏感程度,以及對情緒的控制能力。情緒時刻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因此,對不良情緒進行合理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 █ 以己度人,共情的力量:共情是能夠體驗別人感受的能力。需要我們能進入到對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對方的內心世界,能將心比心和換位思考,體驗對方的感受,并對對方的感情做出恰當的反應。共情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給予他人體會不同的情緒,這往往可以有效地拉近我們和他人的關系,也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 █ 發(fā)展你的愛好,探索更遠的世界:當我們喜歡長期去做一件事情時就一定會有所感悟,從而由愛好變?yōu)樘亻L。我們永遠無法估量一個愛好會給我們以后生活帶來的便利與滿足,當我們把心思用在更多熱愛的事情上,我們的視角就會更加開闊,從而會發(fā)現更遠的世界,這是有效解決“控制”心理的一劑良藥。
| 如果覺得這本書還不錯,優(yōu)價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