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內物美價廉的商品也越來越受海外的青睞,開一家跨境網店,將國內的商品賣出去的“反向海淘”,正吸引著越來越大的商家、資本入局。
然而,犯罪分子也盯上了這一風口,利用國內外信息差,用“無需囤貨”“無需外語”“免費培訓”等極具誘惑性的關鍵詞引誘受害人陷進新騙術。
典型案例:
4月7日,惠來華湖鎮(zhèn)的謝某在家中刷抖音時刷到一跨境電商廣告,廣告稱“專業(yè)跨境運營團隊,無需繳納店鋪押金,無需囤貨,手把手代運營”。謝某隨即通過廣告鏈接登記個人信息及電話號碼注冊電商賬號。
(以上為詐騙分子搭設的虛假網站)
注冊后一企業(yè)微信賬號(昵稱:***商貿有限公司)添加謝某微信好友,對方向謝某發(fā)送該公司網址及海外倉網址讓謝某登記注冊。對方向謝某承諾,如果有客戶在謝某店鋪下單,該公司會幫事主通過海外倉調貨發(fā)貨,但需要謝某將貨款轉賬到公司指定的銀行賬號,待買家簽收成功后,便會返還銷售金額至謝某平臺賬戶。后對方以“商業(yè)聯系”為由讓謝某下載安裝“MosGram”APP聯系該公司海外倉客服進行發(fā)貨。
4月9日,謝某收到商鋪的第一單,并在對方的引導下向指定的銀行賬戶轉賬532元,4月10日,謝某銀行賬戶收到訂單金額及收益560元,這讓謝某開始相信賺錢可以如此輕松。此后,對方多次誘導謝某向指定的銀行賬戶轉賬共計204343元,期間,謝某只收到對方轉賬4筆收益金額到自己銀行賬戶,共計21385元。直至4月16日,派出所民警前來見面反詐預警,謝某發(fā)現平臺賬戶已經無法提現,謝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共計損失182958元。
套路解析
1
散布虛假廣告
騙子通過在網絡社交平臺推廣“跨境電商”“零基礎”“無需囤貨”等相關關鍵詞廣告,吸引受害人點擊廣告鏈接進行聯系。
2
引導下載APP,注冊店鋪、加深信任
在與受害人取得聯系后,騙子以“地區(qū)差別,需要更換聊天軟件進行溝通”為由,引導其下載指定的聊天軟件,注冊所謂的跨境電商店鋪,甚至會發(fā)送仿冒的官方電子郵件給受害人,增加形式感以加深受害人的信任。
3
首單成功獲利再度博信任
在短時間內,受害人會收到第一筆訂單,騙子會引導受害人到指定的網站平臺進行進貨操作。待該筆訂單完成后,受害人會在平臺上看到賬戶收益并且能成功提現,這是受害人進一步放下戒心,同時也開始相信賺錢可以這么簡單。
4
訂單激增、進貨款增多
網店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訂單量會大增,受害人會在掙錢的激動中逐漸掉以輕心。隨著訂單的金額越來越大,進貨金額也越來越高。
5
禁止提現,索要保證金
當受害人想把平臺賬戶金額提現時,騙子會以“未按時完成訂單”等理由拒絕提現,封禁受害人店鋪,并以解封店鋪為由索要高額保證金。
所謂的無貨源跨境電商平臺,多是詐騙分子搭設的虛假網站!其服務器平臺位于境外,根本沒有實際的交易開展,所謂交易銷量都是詐騙分子后臺操作修改。天下沒有穩(wěn)賺不賠的生意,不要輕信網絡上的陌生人,更不要被貪財心理蒙蔽雙眼,掉入詐騙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