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舟山玫瑰園位于定海文化路116號原舟山市委黨校地塊,用地面積為4.71106英畝,其中適建面積為16272平方米。本工程共有8幢單體別墅和一幢物管樓組成,建筑風格全部為法式建筑,總建筑面積為678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4428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積為2358平方米。小區(qū)容積率為0.272,綠地率為46.2%。
玫瑰園工程的營造建立在集團第三代別墅營造理念基礎之上;建筑以上海玫瑰園的戶型為母版;景觀設計營造管理的許多經驗借鑒于湖南公司。鑒于該項目用地條件的特殊性,在項目規(guī)劃設計和景觀工程營造方面均有一些值得探討的案例。下面僅以原生植物保護、歷史場景還原和擋土墻景觀處理等三個方面進行具體闡述。
一、面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原生植物的保護
(一)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尊重自然,考慮原生樹木的保護和融合。
舟山玫瑰園項目規(guī)劃伊始,公司就在集團領導的關心和兄弟公司的幫助下,針對原黨?;刂写嬖诖罅吭鷺淠镜那闆r,明確了充分尊重自然、盡可能保護現(xiàn)存原生樹木的規(guī)劃原則。在規(guī)劃設計前安排有關工程人員進行現(xiàn)場勘查,測量原生樹木的具體坐標點,并交予設計單位以便規(guī)劃時能夠綜合考慮建筑、庭院和路網的關系(圖1-1、圖1-2)。
圖1-1 場地中的原生樹木
圖1-2 原生樹木平面分布圖
(二)景觀工程營造階段:加強對古樹的保護和維護,因地制宜地制定部分樹木移植方案。
隨著建筑位置與場地標高的確定,部分原生樹木的栽植位置或栽植高度都與改造后的場地發(fā)生沖突,需要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確保每棵植物都能處于最佳的位置。譬如:原來位于6#樓西面的珊瑚根據建筑布局移植到7#樓西側圍墻,使高圍墻得到較好的軟化(圖1-3);7#樓北面原生水杉,根據建筑局部遷移至7#樓西側,與原水杉呼應,形成壯觀的水杉林庭院(圖1-4);6#樓北面香樟原地勢較高,比設計后的道路高出2米,原準備設計成孤島,但從整個景觀效果看,十分不協(xié)調(圖1-5)。根據道路標高及周邊堆坡造型的需求,現(xiàn)場商量進行降標高1.5米的處理,降低標高后,得到了較好的景觀效果(圖1-6)。
圖1-3 遷移至7#樓西墻的原生珊瑚
圖1-4 遷移至7#樓的原生水杉林
圖1-5 原地勢較高的香樟
圖1-6 降低標高后的香樟
尊重自然,保護原生植物,是景觀規(guī)劃與營造過程中需要把握的第一原則,也是景觀管理人員工作的出發(fā)點。如何對待場地中原有的植物以及對原有植物的應用是否合理,都直接影響著景觀工程的質量及植物功能的發(fā)揮。我們從規(guī)劃方向的確定到景觀工程的營造,都圍繞著合理保護與有效利用原生樹木展開,充分體現(xiàn)了對場地和自然的尊重。施工過程中,針對每棵植物的具體情況,量體裁衣,制定不同的調整方案,充分發(fā)揮了原有喬木已形成的體量、綠量、生機等原生植物特有的景觀元素,創(chuàng)造出與周圍環(huán)境相適應、相協(xié)調的景觀,通過合理運用保留植物,賦予建筑獨特的歷史感,提升了園區(qū)的整體品質。
二、跨越時間的空間——歷史場景的還原
(一)保留場所記憶的景觀設計
本案基地即舟山黨校舊址,有一處中心開放場地,位于現(xiàn)在的5#別墅南側,由24棵枝葉茂盛的原生喬木圍合而成,具有很好的空間圍合感。在設計階段,要求盡量保留現(xiàn)存的中心綠地,包括原生樹木和休憩設施。中心花園設計的第一輪方案只保留原生樹木,對其他元素進行重新設計;本著修舊如舊的原生態(tài)設計原則,在第二輪方案中則調整為保留原生樹木并對原硬質進行修繕和復原(圖2-1)。
圖2-1 改造前的中心花園
(二)還原歷史場景
在中心花園的景觀營造中,工程人員首先對花園周邊進行改造,通過堆坡造型,形成和緩起伏的大草坪,猶如佇立的紀念碑的原生植物烘托了該空間的紀念氛圍,給人強烈的空間體驗。同時利用豎向變化界定了場所邊界,形成半私密空間(圖2-2)。
圖2-2 改造后的中心花園
為了真實地再現(xiàn)歷史場景,施工中完整保留了花園里一處石質桌椅甚至是周邊野生的香樟(圖2-3);同時利用舊址拆除后的石材鋪砌園路,選用歷史斧鑿的麻釘替代光潔的鏡面石板表達對歷史的追思,并使整個記憶空間更加自然協(xié)調(圖2-4)。
圖2-3 完整保留的石質桌椅與野生香樟
圖2-4 麻釘面舊石材鋪砌的園路
關于再現(xiàn)歷史場景的景觀塑造方式,安藤忠雄曾指出其意義:“詮釋了這片土地的歷史延續(xù)性、文化和場所精神,建筑就是一個插入基地的自律物體?!边@就是說,為了得到強烈的、接近當時的空間體驗,需要項目營造者完整地還原一段歷史片段或場景,以求得真實而清晰的記憶,而這絕非以符號或小品的形式再現(xiàn)歷史的手法所能達到的。簡單地說,如果我們把記憶以小品的形式插入到這些法式建筑中,得到的景觀體驗和對歷史的體悟遠不及把這些建筑插入到一個完整的歷史場景當中。當然,這是對中心花園營造提出的更高要求。不僅要重新梳理每種歷史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也需要通過增加新的角色和景觀媒介將這些元素巧妙且不著痕跡地組合起來,并與新的園區(qū)環(huán)境協(xié)調統(tǒng)一。
然而,在這項工作中,最關鍵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要求工程人員必須懷有一顆尊重歷史的虔誠之心,必須具備能深刻體會歷盡歲月的景觀之美的專業(yè)眼光,再加上細膩、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若非如此,就難以保存石縫里萌發(fā)的野生香樟,不會選用與原生羅漢松林相同樹齡的鋪裝材料,也不會使這個充滿歷史感的中心花園顯得彌足珍貴。
三、長在墻上的畫卷 ——擋土墻的景觀處理
擋土墻施工在山地別墅建設中比較常見,其處理手法及施工方案對景觀工程的營造效果影響較大。玫瑰園北側山體由于房建工程的需要形成面積較大的落差且較陡(約為15米),土質情況參差不齊。經邀請有關巖土工程師進行論證后,確定采用鋼筋混凝土擋土墻的施工方案(圖3-1)。
圖3-1 擋土墻的墻體施工
在深化設計時,著重考慮如何符合景觀工程的需要。原設計采用石材貼面,經耐久性評估效果及成本估算均不甚理想。由于墻體屬于遠景,協(xié)商后決定采用同建筑主色調一致的涂料飾面替代砂巖板鋪貼的做法,在不降低景觀效果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了成本。
考慮到15米高的擋土墻較為生硬,可能對業(yè)主產生壓抑心理,后經現(xiàn)場協(xié)調,確定在+6.0m和+10.0m的標高位置按花槽做法進行設計(圖3-2)。在后期的軟景施工中,通過波浪形修剪的北海道黃楊配以黃馨、紅楓等季相豐富的植物,以呈現(xiàn)自然的植栽手法進行擋土墻處理,使其與背景的山體樹林相得益彰,形成類似巨形水彩畫的獨特景觀(圖3-3)。
圖3-2 分層花槽的施工
圖3-3 擋土墻的景觀實景
本案中的擋土墻與山體相鄰,高度達到15米,屬于特殊墻體,在設計與建造過程中需要特事特辦。設計上應更注重工程安全性,邀請相關專家進行科學論證和現(xiàn)場指導。景觀營造上,應避免體量巨大的墻體對人產生負面影響??紤]到整體軟化墻面的做法存在困難,可以通過在墻體不同位置開種植槽,逐層軟化的方法處理墻面。為了達到預期的成景效果,擋土墻的軟景施工還應提前進行。只有在設計和施工的每個步驟中都謹慎小心、考慮周全,才能使特殊段的景觀達到預期甚至出人意料的效果。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近期大家關注最多是文章有:
《世界十大景觀設計公司》《中國本土十大景觀設計公司》回復“1.1”直接查看;
《中國當代十大知名景觀設計師》回復“1.2”直接查看;
現(xiàn)代中式園林景觀專輯,回復“1.3”直接查看;
《沒有人告訴你但園景人網告訴你的面試技巧》回復“1.5”直接查看。
﹉﹉﹉﹉﹉﹉﹉﹉﹉﹉﹉﹉
【備注】園景人網——園林景觀行業(yè)分享平臺!如果覺得本微信內容有價值,請將微信號通過點擊右上角的“發(fā)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獲得信息。
如果您想把您或者您公司的景觀設計作品或工程案例在我們平臺上和大家分享,請發(fā)稿至779797552@qq.com,我們會定期在平臺上展出。
如果您有什么園林景觀行業(yè)的問題,也可以發(fā)郵件給我們,我們或許能幫助到您!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會直接告訴您!如果不知道,也會盡量想辦法請教專家?guī)湍鉀Q!
很多東西不是沒法知道,而是缺少溝通的平臺,分享是一種快樂!
請直接搜索微信公眾號:xyzwin 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