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園春\遊智化寺3\蓬 山
2019-04-09 03:18:11大公報
王振家廟智化寺建成五年后,明英宗正統(tǒng)十四年(一四四九年),蒙古瓦剌部啟釁邊境,危及王振老家蔚州。為了保護土地家財,同時也為了衣錦還鄉(xiāng),王振力勸英宗御駕親征。結(jié)果由於指揮失當,貽誤軍機,明軍被瓦剌軍隊包圍,明英宗被俘,王振則死於亂軍之中。
堂堂“天朝上國”的皇帝,居然在軍旅之中被俘虜,實在是前古未有的奇事。某種程度上,這比靖康之恥中的徽欽二宗還要窩囊。消息傳回北京,王振成為眾矢之的,被抄家滅族,舉國上下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其心腹馬順甚至被憤怒的官員毆斃在殿前。
但明英宗比客死異國的徽欽二宗命好,被俘一年后被瓦剌放歸。然而“囚徒”日子卻并未到頭。此時的北京,英宗的親弟弟、新皇帝景帝已經(jīng)即位一年。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一山不容二虎。英宗被安置在“南內(nèi)”,實際上被幽禁起來,在擔驚受怕中度過了與世隔絕的八年。直到景泰八年,景帝病重,朝中反于謙的勢力聯(lián)合起來,迎立英宗復(fù)位。英宗也成為繼唐中宗、唐睿宗之后,歷史上又一位再度登基的皇帝。
照常理,王振令英宗連遭不測甚至險些丟掉性命,英宗應(yīng)該恨之入骨。然而奇怪的是,英宗復(fù)辟后的天順元年,除了處死輔佐景帝的大忠臣于謙,還第一時間重修智化寺,賜銀為王振塑像祭祀,遣官致祭。
如今智化寺內(nèi)還保留著一座“英宗諭祭王振碑”,碑首上面刻著“皇明恩典”四個篆字,下面刻著英宗諭旨,以及王振的蟒衣玉帶畫像。諭旨中歷數(shù)王振“海宇寧謐,人民樂業(yè),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有社稷之功矣”;在“土木堡之變”中“腹心扈從,將臣失律,并以陷沒,即引刀自刎”;如今“皇上復(fù)登大寶,錄舊勞、昭曠典,以篤君臣之義,以勵侍從之節(jié)”,“誠激勸涵煦萬世綱常之圣典也”。英宗對王振的感情,實在匪夷所思。 (四之三)
gardenermarvi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