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960-1279),是中國的瓷器藝術臻于成熟的時代。宋瓷在中國陶瓷工藝史上,以單色釉的高度發(fā)展著稱。其色調之優(yōu)雅,無與倫比。當代產(chǎn)生了許多舉世聞名的名窯和名瓷,被西方學者譽為"中國繪畫和陶瓷的偉大時期"。在燦若繁星的宋代各大名窯中,景德鎮(zhèn)青白瓷以其"光致茂美"、"如冰類玉"的釉色而獨步天下。
宋青白瓷刻花注碗
這件宋青白瓷刻花注碗,是一件難得的珍品。注子于注碗渾然一體,挺拔健朗。注碗呈蓮花狀,向外的圓弧給人以豐滿的感覺。圓弧之間向內收緊,在整體上造成堅固緊湊的視覺效果。壺身呈瓜棱形,與注碗在形式上相呼應,肩上的長流以微妙的弧線向上挑起,與另一側彎曲的壺柄形成對照,給整體帶來輕松舒展的韻味,此壺的點睛之筆蹲坐在壺蓋上的神獸,它高踞上方,昂首翹尾,神完氣足,使整個作品充滿了生機。
青白瓷刻花桶式尊
青白瓷的釉色,以湖田窯為代表,色澤瑩潤,清素淡雅,純凈細膩,光滑明亮。胎土采當?shù)刂邘X土,素白細密,潔凈緊實,經(jīng)過一道道繁復的工序,成就了冰肌玉骨,秀色奪人的藝術效果。與此相應,宋代景德鎮(zhèn)瓷器的造型也大多清秀典雅,華美精致,與唐代瓷器的雄健飽滿形成對照。其形體塑造雖婀娜多姿而不失莊重,嫵媚動人而不失靜穆,儀態(tài)修美,品格高逸。其圖案紋飾則簡練明快,手法以印花、刻花和堆塑為主。其中“半刀泥”法的刻花紋樣,每根線條都具有深淺變化。虛實相間,使圖案有凸起之感。刀法靈動跳脫,奔放瀟灑,輕快酣暢如行云流水,可謂鬼斧神工。
宋青白瓷刻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宋青白瓷刻花纏枝牡丹紋梅瓶,體態(tài)優(yōu)雅文靜,閑適安逸。通身紋飾典麗華美,花枝華美。花枝舒卷自如,輕盈曼妙。圖案成陽紋凸起,復以陰文做進一步的修飾。凸起的花枝,給人以飽滿豐茂之感;而陰刻的線條,在豐腴之中,見出風骨,更顯精神。其空間以篦紋襯做背景,呈水波紋抖動的排排細紋,使花卉更富生機。其釉色純正清亮,明鏡光潤,因圖案的起伏而呈現(xiàn)濃淡的變化。釉光瑩然,如波光粼粼,如水中漣漪。通體如玉,美不勝收。
湖田窯:宋、元、明時著名瓷窯。在今江西景德鎮(zhèn)市郊,一般將其歸屬于景德鎮(zhèn)窯。五代開始燒造青瓷和白瓷,裝飾手法采用刻劃花。造型多樣,各類日用品幾乎齊備,,尤以注碗、盞盤托、油盒最為突出,是青白瓷中的代表作。元代創(chuàng)燒出卵白釉,青花瓷器是湖田窯的最大成就。元代青花制品絕大多數(shù)使用"蘇青"。早期以大盤為主,紋飾繁縟華麗。晚期以高足杯、折腰碗、小酒杯為多,紋飾簡潔、疏朗、草率。入明以后,以生產(chǎn)青花和白瓷為主,但于景德鎮(zhèn)官窯和其它民窯相比,質量較差。明嘉靖、萬歷時衰敗。
半刀泥:刻花技法術語。景德鎮(zhèn)窯稱一邊深一邊淺的刻花技法為"半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