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埋在一處的大型古墓群,在實際的考古發(fā)掘中,也通常做不到完全清理,如此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遺珍。河南上蔡縣的的麥田中,有一處連綿的臺原土崗,這片土崗下埋有諸多千年古墓,早年間被取土的鄉(xiāng)人發(fā)現(xiàn),考古學者在此處土崗上發(fā)掘了數(shù)年之久,收獲頗豐,然而正是因為這里古墓摞著古墓,才導致一座更加隱蔽的大墓沒有被發(fā)現(xiàn)。
然而敏銳的盜墓賊卻洞察了此墓的玄機,他們煞費心機多次挖掘。學者介紹,從2004年12月底開始,都在家準備過年的人們偶然發(fā)現(xiàn),寒冬臘月的深夜里,莊外的麥田竟然有晃動的燈火,甚是奇怪卻沒人多想。燈火出現(xiàn)月余之后,轟鳴的聲音伴隨著晃動傳來,這下人們都慌了,奔往土崗一看,竟是七八個幽深的盜洞,很顯然這是盜墓賊干的。
人們立即將情況告知博物館,考古學者聞訊奔赴土崗。如此密集的盜洞意味著,這土層下必然埋著大墓,考古隊立即展開發(fā)掘,然而接下來的情形卻令人驚詫不已。墓室埋得非常深,深入地下近20米,沿著坍塌的盜洞往下挖了3米后,出現(xiàn)了松軟細密的沙子,沙子有多厚?整整有10米,這種情況令考古隊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
光是黃沙鋪墊層就深達10米,在考古界已經非常罕見,這意味別說盜墓,就連正常發(fā)掘難度都非常大,然而這僅僅是古墓防盜設置的一部分,更加令人感到后怕的還在后面。沙子非常松軟,會隨著發(fā)掘自動坍塌,隨時掩埋出現(xiàn)的空洞地帶,故而每發(fā)掘一點,人們就得用木板遮擋流沙,將掏挖的沙子及時運出,這個過程非常緩慢要非常小心。
隨著挖掘的深入,考古隊發(fā)現(xiàn)這墓冢竟然有22個盜洞留下的痕跡,留下了很多鐵鑿、鐵斧還有燈具及殘骨,最早的一個盜洞竟然有兩千年之久,清理完流沙層,赫然出現(xiàn)了積石層,每一塊石頭都有鋒利的棱角,落在身上無疑是致命的,足見墓主為了防盜下了狠心,做足了功夫。積石層下又是流沙,如此交替出現(xiàn)兩遍,考古隊才挖到了墓室,砂礫中出現(xiàn)了耀眼的金子。
墓室內的槨木已經朽爛無存,只留下一個底部,周遭的泥沙中清理出2百多件玉器,另有金銀器、青銅器、車馬器1千余件,陪葬品極為豐厚。除了這些真金白銀的寶物,墓主棺槨的最近處,竟然環(huán)繞著13副完整的人殉遺骨,這些人皆是年輕女子,還存有長長的發(fā)辮,身上綴滿了金飾、玉飾,學者推測,她們都是墓主的侍妾、仆從。
經過檢測人們發(fā)現(xiàn),這13個女子并未有受傷痕跡,她們應是在墓主死后,被賜死的。精心設計的古墓,豐厚的隨葬,都明確了墓主顯貴的身世,那么這里埋的究竟是何人?考古學者經過深入研究推測,墓主為楚國貴族,這點是確鑿的,而且不是遠支的沒落門第,是最高等級的那一類,或是楚平王的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