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近人情,舉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夢境。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dāng)忘利害之慮。
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處危急者,如木之將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喜傳語者,不可與語。好議事者,不可圖事。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世人破綻處,多從周旋處見;指摘處,多從愛護(hù)處見;艱難處,多從貪戀處見。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積丘山之善,尚未為君子;貪絲毫之利,便陷于小人。
智者不與命斗,不與法斗,不與理斗,不與勢斗。
良心在夜氣清明之候,真情在簟食豆羹之間。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沾泥帶水之累,病根在一戀字;隨方逐圓之妙,便宜在一耐字。
天下無不好諛之人,故諂之術(shù)不窮;世間盡是善毀之輩,故讒之路難塞。
造謗者甚忙,受謗者甚閑。
好談閨閫,及好譏諷者,必為鬼神所怒,非有奇禍,則必有奇窮。
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終身之福者,切須撿點。
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積銖累,自成富翁。
善默即是能語,用晦即是處明,混俗即是藏身,安心即是適境。
處事不可不斬截,存心不可不寬舒,待己不可不嚴(yán)明,與人不可不和氣。
先淡后濃,先疏后親,先遠(yuǎn)后近,交友道也。
形骸非親,何況形骸外之長物;大地亦幻,何況大地內(nèi)之微塵。
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拙之一字,免了無千罪過;閑之一字,討了無萬便宜。
榮利造化,特以戲人,一毫著,意便屬桎梏。
打渾隨時之妙法,休嫌終日昏昏;精明當(dāng)事之禍機(jī),卻恨一生了了。
人常想病時,則塵心便減;人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
欲不除,似蛾撲燈,焚身乃止;貪無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
人生待足,何時足;未老得閑,始是閑。
人心好勝,我以勝應(yīng)必敗;人情好謙,我以謙處反勝。
寒山詩云:“有人來罵我,分明了了知,雖然不應(yīng)對,卻是得便宜?!贝搜砸松钔嫖?。
塵緣割斷,煩惱從何處安身;世慮潛消,清虛向此中立腳。
萬分廉潔,止是小善;一點貪污,便為大惡。
才舒放即當(dāng)收斂,才言語便思簡默。
事遇快意處當(dāng)轉(zhuǎn),言遇快意處當(dāng)住。
無端妖冶,終成泉下骷髏;有分功名,自是夢中蝴蝶。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
倚勢而凌人者,勢敗而人凌;恃財而侮人者,財散而人侮。此循環(huán)之道。
我爭者,人必爭,雖極力爭之,未必得;我讓者,人必讓,雖極力讓之,未必失。
讓利精于取利,逃名巧于邀名。
寵辱不驚,肝木自寧;動靜以敬,心火自定;飲食有節(jié),脾土不泄;調(diào)息寡言,肺金自全;怡神寡欲,腎水自足。
守恬淡以養(yǎng)道,處卑下以養(yǎng)德,去嗔怒以養(yǎng)性,薄滋味以養(yǎng)氣。
先讀經(jīng),后可讀史;非作文,未可作詩。
讀《春秋》,在人事上見天理;讀《周易》,在天理上見人事。
貧富之交,可以情諒,鮑子所以讓金;貴賤之間,易以勢移,管寧所以割席。
忍到熟處則憂患消,談到真時則天地贅。
敢于世上放開眼,不向人間浪皺眉。
寡思慮以養(yǎng)神,剪欲色以養(yǎng)精,靖言語以養(yǎng)氣。
覺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病中之趣味,不可不嘗;窮途之景界,不可不歷。
待客之禮,當(dāng)存古意,止一雞一黍,酒數(shù)行,食飯而罷。以此為法。
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
辯不如訥,語不如默,動不如靜,忙不如閑。
精神清旺,境境都有會心;志氣昏愚,處處俱成夢幻。
無欲者其言清,無累者其言達(dá)??诙闳?,靈竅忽啟,故曰不為俗情所染,方能說法度人。
一間屋,六尺地,雖沒莊嚴(yán),卻也精致;蒲作團(tuán),衣作被,日里可坐,夜間可睡;燈一盞,香一炷,石磬數(shù)聲,木魚幾擊;龕常關(guān),門常閉,好人放來,惡人回避;發(fā)不除,葷不忌,道人心腸,儒者服制;不貪名,不圖利,了清靜緣,作解脫計;無掛礙,無拘系,閑便入來,忙便出去;省閑非,省閑氣,也不游方,也不避世;在家出家,在世出世,佛何人,佛何處?此即上乘,此即三昧。日復(fù)日,歲復(fù)歲,畢我這生,任他后裔。
駟馬難追,吾欲三緘其口;隙駒易過,人當(dāng)寸惜乎陰。
先讀經(jīng)后讀史,則論事不謬于圣賢。既讀史復(fù)讀經(jīng),則觀書不徒為章句。
讀經(jīng)傳則根柢厚,看史鑒則事理通,觀云天則眼界寬,去嗜欲則胸懷凈。
讀書貴能疑,疑乃可以啟信。讀書在有漸,漸乃克底有成。
戒浩飲,浩飲傷神。戒貪色,貪色滅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飽食,飽食悶神。戒妄動,妄動亂神。戒多言,多言傷神。戒多憂,多憂郁神。戒多思,多思撓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讀,久讀枯神。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yǎng)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yǎng)天。
一動于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偏則戾。
無欲之謂圣,寡欲之謂賢,多欲之謂凡,徇欲之謂狂
忿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富貴,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災(zāi)也。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醉酒飽肉,浪笑恣談,卻不錯過了一日?!妄動胡言,昧理從欲,卻不作孽了一日?!
聰明者,戒太察。剛強(qiáng)者,戒太暴。溫良者,戒無斷。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禍到休愁,也要會救;福來休喜,也要會受。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
靜坐,然后知平日之氣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心忙。閉戶,然后知平日之交濫。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無病之身,不知其樂也;病生,始知無病之樂。無事之家,不知其福也;事至,始知無事之福。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勢不可倚盡,福不可享盡。
難消之味休食,難得之物休蓄,難酬之恩休受,難久之友休交,難再之時休失,難守之財休積,難雪之謗休辯,難釋之忿休較。
緩事宜急干,敏則有功;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自己做事,切須不可迂滯,不可反復(fù),不可瑣碎;代人做事,極要耐得迂滯,耐得反復(fù),耐得瑣碎。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小人處事,于利合者為利,于利背者為害;君子處事,于義合者為利,于義背者為害。
事有機(jī)緣,不先不后,剛剛湊巧。命若蹭蹬,走來走去,步步踏空。
事后而議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絲毫放寬,試思己當(dāng)其局,未必能效彼萬一。旁觀而論人短長,抉隱摘微,不留些須余地,試思己受其毀,未必能安意順承。
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是非窩里,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后。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聽其言必觀其行,是取人之道;師其言不問其行,是取善之方。
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
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愛人而人不愛,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愛人而人即愛,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謹(jǐn)焉。
人若近賢良,譬如紙一張,以紙包蘭麝,因香而得香;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貫魚鱉,因臭而得臭。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規(guī)予者,必肯助予,宜傾心聽之。
毋受小人私恩,受則恩不可酬;毋犯士夫公怒,犯則怒不可救。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煩者,做不成一件事業(yè)。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古人愛人之意多,故人易于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今人惡人之意多,故人甘于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小人固當(dāng)遠(yuǎn)然,斷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dāng)親然,亦不可曲為附和。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仇莫深于不體人之私,而又苦之;禍莫大于不諱人之短,而又訐之。
對愁人勿樂,對哭人勿笑,對失意人勿矜。
見人背語,勿傾耳竊聽;入人之室,勿側(cè)目旁觀;到人案頭,勿信手亂翻。
聞惡不可遽怒,恐為讒人泄忿;聞善不可就親,恐引奸人進(jìn)身。
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
作踐五谷,非有奇禍,必有其窮;愛惜只字,不但顯榮,亦當(dāng)延壽。
仁厚刻薄,是修短關(guān);謙卑驕滿,是禍福關(guān);勤儉奢惰,是貧富關(guān);保養(yǎng)縱欲,是人鬼關(guān)。
“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行。
作惡事須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
富貴家不肯從寬,必遭橫禍;聰明人不肯學(xué)厚,必殀天年。
飽肥甘衣輕暖,不知節(jié)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
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種種皆薄,未免災(zāi)及其身。設(shè)陰謀,積陰私,傷陰騭,事事皆陰,自然殃流后代。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消,日有所損。
世之愚人,每以奢為有福,以殺為有祿,以淫為有緣,以詐為有謀,以貪為有為,以吝為有守,以爭為有氣,以瞋為有威,以賭為有技,以訟為有才,可不哀哉!
不可信之師,勿以私情薦之,使人托以子弟;不可信之醫(yī),勿以私情薦之,使人托以生命;不可信之堪輿,勿以私情薦之,使人托以先?。徊豢尚胖?,勿以私情媒之,使人托以宗嗣。
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慕人善者,勿問其所以善,恐?jǐn)M議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濟(jì)人窮者,勿問其所以窮,恐憎惡之心生。而惻隱之心泯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