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一種內心生出的能量,正面的情緒是正能量,負面的情緒是負能量,其中負面情緒對人體傷害巨大——不管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那么,情緒來了的時候該怎么處理,是選擇痛快宣泄還是隱忍不發(fā)?
內向者大多會選擇默默承受,而外向者通常會毫不猶豫地發(fā)泄出去。通常來講,發(fā)泄情緒是身體的一種的自保方式,就像新陳代謝將廢物排除體外一樣。但也存在一個問題,發(fā)泄情緒時要找一個發(fā)泄對象,如果發(fā)泄對象是人的話,那么被發(fā)泄者將或多或少地承受轉移過來的情緒,很可能滋生新的負面情緒,造成惡性循環(huán)。
默默承受就更不好了。大多數人對負面情緒毫無抵抗能力,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轉移過來的,情緒一來全盤接收,然后強行壓在心底,既不宣泄也不傾訴,時間一長,負面情緒積累得越來越多,成為一顆隨時都會爆炸的炸彈。
一些惡性案件的肇事者平常性格很好,為人和善,謹小慎微,從不主動惹事。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他們心底已經累積了很多負面情緒,可能一個小事件都能成為犯下這起案件的誘因。
如果既沒有主動發(fā)泄也沒有被動爆發(fā),長期積壓的負面情緒很可能轉化為生理或心理疾病,所謂積郁成疾,不少癌癥、抑郁癥患者都是這樣產生的。
有修為的人對負面情緒有一定的免疫、消化或轉化(為正面能量的)能力,但這種人極少,并且由于修為的境界不同,對負面情緒的抵抗力也有強有弱,所以即便對他們而言,自我消化也有一定的風險。
對付負面情緒最好的辦法,仍然是對外發(fā)泄,但是一定要以不傷害他人為前提,不能將負面情緒轉移到他人身上,釀造新的錯誤,害人害己、得不償失。而通過運動、旅行、發(fā)展興趣愛好、修身養(yǎng)性、樹洞傾述等方式來處理情緒是利己利人的,建議嘗試。
情緒就像洪水,水量小的時候,可以筑起一道大壩將它們攔住,讓他們自動轉化為有用的清水;水量大的時候,要開啟泄洪通道,將它們勻速地排泄出去,否則很可能會沖毀大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