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寒門難出貴子”的聲音越來越強烈,資源的傾斜、起跑線的不公讓人們不禁懷疑:
難道普通家庭的孩子就沒有出路了嗎?
河南商丘,孟文建一家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這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家庭,父親孟文建是一名語文老師,母親務農(nóng)為生,條件有限,資源一般,夫妻倆依然把三個兒女培養(yǎng)成了博士。
女兒孟李君,26歲,正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讀環(huán)保材料專業(yè)博士;
大兒子孟子飛,以過線80分的成績考入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專業(yè)碩博連讀;
小兒子孟子岳,以專業(yè)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化學專業(yè)碩博連讀。
寒門三博士的事跡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孟文建一家也因為教子有方榮獲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圖片來源:商丘日報
在采訪中,孟建文坦言,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小抓起,尤其要注意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所以他帶著孩子一起閱讀,鼓勵孩子思考、發(fā)問......
教育大家葉圣陶先生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em>
習慣成自然,一旦形成,就不以時間和外界條件為轉(zhuǎn)移,它會內(nèi)化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品格,貫穿一個人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壞習慣使人一事無成,好習慣卻可以受益終身,學習方面尤其如此。
加利福尼亞大學專門做過一項調(diào)查,在分析了3521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后,研究人員得出一個驚人的結(jié)論:
決定孩子成績的關(guān)鍵并不是智商,而是學習習慣。
這也解釋了很多家長的疑惑:
為什么孩子成績忽高忽低、不穩(wěn)定?
為什么平時做題都會,一到考試都不對?
孩子明明不笨,為什么成績就是上不去?
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與學校教育有關(guān),更離不開家庭的支持,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孩子學習好習慣——
01
以身作則,
培養(yǎng)孩子認真閱讀的習慣
新課改以后,閱讀的比重加大,人們高呼“閱讀為王”的時代來臨,家長們也順勢而為,鼓勵孩子多多讀書。
豆豆媽也不愿意落后,每個周末,她都會要求兒子看一本課外書。
一學期過去,孩子翻過的書擺了厚厚一沓,語文成績卻沒什么變化,豆豆媽向我吐槽:看書好像也并沒有什么作用!
是這樣嗎?詳細了解了豆豆讀書的過程,我發(fā)現(xiàn),不是讀書沒用,而是豆豆讀書的習慣不對。
周末,媽媽說:“去看一會兒書吧~”
豆豆拿過一本《海底兩萬里》開始翻,半個小時以后,豆豆說:“媽媽,我看完了~”
媽媽說:“速度這么快?看進去了嗎?”
豆豆“嗯嗯”直點頭,然后高高興興玩去了。
這樣囫圇吞棗下來,書看得再多,也達不到積累的效果,成績自然也就提不上去。
●正確做法:
剛開始,家長可以和孩子讀同一本書,讀完以后,分享發(fā)現(xiàn)的精彩詞句,交流自己的想法。
等孩子習慣閱讀節(jié)奏后,可以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讀,讀完后,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提問:
可以給媽媽講一講書里面都有哪些角色嗎?
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你最喜歡誰?
為什么喜歡這個角色?
在回答的過程中,孩子會對剛剛讀過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和鞏固,從而加深印象,還可以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家長也不要吝嗇表揚,在孩子完成讀書任務后,一定要及時夸獎:
“我們家豆豆真棒,能自己看完一本書,還給媽媽講出來了,如果以后每天睡前再多看半小時,一定會更棒的!”
等孩子再大些,可以說:
“你的閱讀量已經(jīng)超過媽媽了,我也要向你看齊!”
這樣一來,孩子在閱讀中收獲的除了知識,還有成就感和自信心,自然而然就愛上閱讀了。
02
耐心引導,
培養(yǎng)孩子正面思考的習慣
檢查作業(yè)的時候,有的媽媽一看孩子錯誤百出,瞬間不耐煩:
“你看看你,這么簡單的題都能出問題!說了多少次了,還錯!好好想想怎么算!”
孩子在罵聲中眉頭緊鎖,思考問題出在哪兒,還沒理出個思路,媽媽又忍不住指點:
“這里!蘋果是梨的2倍,要用乘法!正確答案是16?!?/span>
“笨死了!”
結(jié)果就是,家長既不去引導孩子思考,也沒有給孩子思考的時間,直接一步到位說出答案,自己是省事兒,但孩子依然不知道答案怎么來的,也懶得思考,因為錯了就要被罵笨,還不如直接抄答案,久而久之,就養(yǎng)出來一個不愛動腦筋的孩子,這下是真的笨了!
● 正確做法:
發(fā)現(xiàn)孩子錯誤時,告訴他:
“媽媽發(fā)現(xiàn)你這里做錯了,再看一下,能找出來嗎?”
如果孩子自己找出來錯誤,記得表揚他,同時教育孩子,下次一定要細心,不然考試丟分多可惜。
如果孩子沒有檢查出來,那么讓他再做一遍,或者講一下做題思路,看看問題出在哪:是知識點不懂?還是粗心馬虎?然后再對癥下藥,一步一步引導。
總之就是要給孩子留出來思考的時間,引導他開動腦筋,而不是一邊罵孩子笨一邊直接告訴答案。
在糾錯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正確的解題思路,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不會頭疼。而且,這種一步一通關(guān)的感覺,會給人自信和愉悅,從而使孩子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 探索習慣
“媽媽,為什么蝸牛背上有個房子?”
“為什么下雨天路上都是蚯蚓?”
“為什么小鴨子會游泳?”
03
鼓勵提問,
培養(yǎng)孩子積極探索的習慣
孩子的腦子里裝了一本《十萬個為什么》,問題五花八門,有時候多到家長都招架不住
“媽媽,為什么蝸牛走哪兒都要背著房子?”
“為什么下雨花園里會有蚯蚓爬出來?”
“為什么小鴨子不怕水?”
有些孩子就是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為什么》,小腦袋里一堆奇奇怪怪的東西,問得家長一個頭兩個大,干脆幾幾句話打發(fā)過去:
“去去去,媽媽忙著呢!”
“你問我,我去問誰?”“你問我,我問誰?”
“這都什么問題,有這功夫,不如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孩子的疑問得不到解釋,還被嫌棄一番,內(nèi)心感到超級沒勁,慢慢也就失去了探索新事物的興趣。
● 正確做法:
表揚孩子的好奇心,告訴他:
“你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很有想法,但是媽媽現(xiàn)在有點忙,寶貝先自己去查查資料,等我結(jié)束以后咱再一起研究好不好?”
可能等不到大人忙完,孩子已經(jīng)有了答案,但他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鼓勵和認可,會讓這份好奇心繼續(xù)保持下去,遇到問題積極鉆研、尋求答案,這份精神會讓他在之后的學習中無懼任何挑戰(zhàn)、越走越遠。
04
拒絕磨蹭,
培養(yǎng)孩子及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有的孩子寫作業(yè)磨磨蹭蹭,一會兒摳手指,一會兒上廁所,要么就是發(fā)呆,從放學回家拖到晚上十點,該睡覺了,作業(yè)還沒寫完。
家長頭疼的不行,只好一邊催促,一邊陪孩子戰(zhàn)斗。結(jié)果呢,孩子一點兒也不著急,反正有媽媽陪。
●正確做法:
嚴肅地告訴孩子:
“寫作業(yè)是你的事情,不是媽媽的工作,我希望你下次寫快點?,F(xiàn)在,去睡覺吧?!?/span>
不要擔心孩子作業(yè)沒完成被老師責罵,那是應該的,是他作業(yè)拖延必須承擔的后果。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才不會被批評,放學以后,再不敢拖拖拉拉了,因為,挨批很沒面子的!不如快快寫完作業(yè)......
如果是第一次,可以在承認錯誤以后給孩子一個補寫的機會,但僅此一次,要是再磨磨蹭蹭寫不完,等著老師用行動教育你吧,媽媽我是不伺候了。
這樣做,比圍著孩子嘮嘮叨叨,“哎呀你寫快點”、“這都幾點了怎么還沒寫完”效果好上一萬倍,慢慢孩子就養(yǎng)成了回家快點寫作業(yè)的好習慣,效率提升,自律性進一步加強,更重要的是,省出來的時間,孩子可以用來娛樂、讀書、彈琴等等,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作業(yè)以外的快樂。
● 考試習慣
誰都有考試不理想的時候,可能是一次發(fā)揮失常,也可能是知識點沒掌握,背后的原因很多。
偏偏有些家長,只看到了表面上的成績:
“怎么才考了這么一點兒分,太讓我失望了!”
“你看看你同桌,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真的是,豬腦子!”
孩子本來就沮喪,再聽家長這么一說,心里更難過了,他們會認為,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成績不好就沒資格擁有,這種錯誤的觀念,也許會導致孩子劍走偏鋒,為了成績不擇手段(小抄作弊之類的),也可能讓孩子自暴自棄:我果然是個笨蛋!再努力也沒用了!
●正確做法:
先安慰孩子,讓他擺正心態(tài):
“媽媽知道你也很難過,但是沒關(guān)系,一次成績并不能說明問題!”
再和孩子一起分析試卷,找出丟分的原因,鼓勵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
最后,告訴孩子,不要把分數(shù)當做唯一,考不好就崩潰大哭,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數(shù)背后反映出來的問題,查漏補缺、下次避免才是關(guān)鍵。
經(jīng)過家長這么一疏導,孩子會從失敗感中走出來,正視問題,主動尋找解決措施,這才是考試要達到的目的。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玩玩耍、看書、彈琴,做更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找到作業(yè)之外的快樂。
05
擺正心態(tài),
培養(yǎng)孩子考試后查漏補缺的習慣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可能是一次發(fā)揮失常,也可能是知識點沒有掌握,回到家,家長一看分數(shù),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開始教訓:
“你看看你,這么點分,丟不丟人!
“怎么人家都能考100,你卻考這幾個分!真是,氣死個人!笨死了!”
孩子本來就因為沒考好沮喪,再被家長這么說一通,心里更難過了。
他會想,原來媽媽的愛是和成績掛鉤的,成績不好就不愛我,那么,孩子可能會劍走偏鋒,之后的考試中為了成績不擇手段,比如小抄之類的;也可能,干脆自暴自棄:反正我就是個笨蛋,再努力也學不好,就這樣吧。任何一種展開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正確做法:
先安慰孩子,媽媽知道你也很難過,沒關(guān)系,一次考試并不能說明什么。
等孩子情緒平緩以后,再引導孩子去分析試卷,找到丟分點,看看到底是哪兒出問題,思考下次如何避免。
經(jīng)過家長這么一疏導,孩子很快從失敗的情緒中走出來,擺正心態(tài),客觀地看待成績,并從中吸取教訓,查漏補缺,這才是考試要達到的目的。
好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離不開孩子的堅持,更離不開父母的鼓勵和引導,從細節(jié)做起,給孩子的行為澆水,終有一天,習慣內(nèi)化成高貴的品格,孩子將一生受益。
今日互動話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您更注重培養(yǎng)他哪方面的學習習慣?具體是怎么操作的?
編輯:木梓
標簽:中考物理 家庭教育
聲明
聲明:文章來源:高中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