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于歧伯曰:余聞之,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脈,知其病,命曰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1。余愿聞見而知之,按而得之,問而極之,為之奈何?
歧伯答曰:夫色脈與尺之相應(yīng)也,如桴2鼓影響之相應(yīng)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葉之出候也,故根死則葉枯矣。色脈形內(nèi),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則為工,知二則為神,知三則神且明矣。
黃帝曰:愿卒聞之。
歧伯答曰:色青者,其脈弦也,赤者,其脈鉤也,黃者,其脈代也,白者,其脈毛,黑者,其脈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具相生之脈,則病已矣。
【譯文】黃帝向岐伯詢問說:我聽說,醫(yī)生看到病人的氣色就知道病情的,叫做明白;按切病人的脈象就知道病情的,叫做神;詢問病人的病情就知道病位的,叫做精巧、精致。我想知道望色、切脈、詢問病情的道理是怎樣的?
岐伯回答:氣色、脈象、尺膚和疾病都有相應(yīng)的關(guān)系,就象鼓之應(yīng)鼓槌而響,影之隨形而移一樣,是不會相失的。這也就象本和末、根和葉的關(guān)系一樣,根死則葉必枯。因此,察色、切脈、診尺膚三者是不能相失的,知其一謂之工,知其二謂之神,知其三的就可稱為神明的醫(yī)生了。
黃帝說:希望詳細(xì)解釋一下讓我聽聞。
岐伯回答說:氣色青的,脈象應(yīng)是弦;氣色紅的,脈象應(yīng)是鉤;氣色黃的,脈象應(yīng)是代;氣色白的,脈象應(yīng)是毛;氣色黑的,脈象應(yīng)是石。如果看到的氣色和切得的脈象不符合,反而切得相克的脈象,就會死亡;如能切得相生的脈象,疾病就會痊愈。
【說明】本節(jié)論述的是氣色、脈象、尺膚和疾病都有相應(yīng)的關(guān)系,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乃五臟五行之神氣而現(xiàn)于面色也。脈者,榮血之所循行也。尺者,謂脈外之氣血,循手陽明之絡(luò),而變見于尺膚。脈內(nèi)之血氣,從手太陰之經(jīng)而變見于尺寸。此皆胃腑五臟所生之氣血,本末根葉之出候也。青黃赤白黑,五臟五行之氣色也;弦鉤代毛石,五臟五行之脈象也,如鼓桴影響之相應(yīng)者也。故色青者其脈弦,色赤者其脈鉤,見其色而得脈之相應(yīng),猶坤道之順承天也。如色青而反現(xiàn)毛脈,色赤而反現(xiàn)石脈,此陰陽五行之反勝也。如色青而得石脈,色赤而得代脈,此色生于脈,陽生于陰,得陽生陰長之道,故其病可愈也。
——————————————————
【注釋】1.工:(gōng恭)精巧、精致?!豆茏印ぽp重甲》:“茍有操之不工,用之不善,天下倪而是耳。”《戰(zhàn)國策·魏策》:“此非兵力之精,非計之工也?!表n愈《進學(xué)解》:“子云相如,同工異曲?!?/span>
2.桴:(fú浮)古通“枹”?!豆茏印ぶ婧稀罚骸叭艄闹需?,擿擋則擊?!薄蹲髠鳌こ晒辍罚骸白蟛⑥\,右援桴而鼓?!薄俄n非子·功名》:“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車,事若馬。”《禮記·禮運》:“蕢桴而土鼓?!边@里用為鼓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