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并起,曹操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和他重視人才有關(guān)。曹操注意延攬各方人才,推行“唯才是舉”的政策,手下很快就聚集了一批優(yōu)秀的謀臣猛將。在眾多謀士中,以荀彧、郭嘉的能力最強,特別是荀彧,曹操甚至稱贊他是“吾之子房”(子房指韓信)??墒窃?12年,荀彧卻負毒自盡,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荀彧字文若,出身士族名門潁川荀氏,家族中人才輩出,都在朝中擔(dān)任高官。少年時期的荀彧時就已經(jīng)很出名了,南陽名士何颙見到荀彧后,贊嘆道:“王佐才也!” 189年,荀彧被推舉為孝廉,可這時候董卓亂政,于是他棄官回鄉(xiāng)。后來“冀州牧同郡韓馥遣騎迎之”,荀彧帶領(lǐng)宗族遷往冀州。
之后袁紹奪取了冀州,他早就聽說過荀彧的大名,“待彧以上賓之禮”,“彧弟諶及同郡辛評、郭圖,皆為紹所任”。當時的袁紹如日中天,正處在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可荀彧卻離開了袁紹,投靠勢力還十分微弱的曹操。曹操得到這樣一位謀士,自然非常高興,當即任命荀彧為司馬,從此兩人開始了長達22年的合作。
190年,曹操率軍攻打徐州時,呂布趁機偷襲兗州,形勢非常危機。此時擔(dān)任留守的荀彧勸退豫州刺史郭貢,“又與程昱計,使說范、東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如果沒有荀彧,曹操可能無家可歸了。陶謙死后,曹操想攻打徐州,荀彧獻策,“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奪回兗州,擊敗呂布。
曹操采納了荀彧的建議,很快在兗州站穩(wěn)了腳跟,但他仍然不具備爭奪天下的資本。此時荀彧再度獻策,“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于是就有了“奉迎天子都許”,也就是后世所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加封曹操為大將軍,“進彧為漢侍中,守尚書令”。
荀彧為曹操效力22年,其中擔(dān)任尚書令十多年,一直負責(zé)處理軍國事務(wù),期間獻出了不少計策,幫助曹操統(tǒng)一北方。特別是官渡之戰(zhàn)中,坐鎮(zhèn)后方的荀彧獻計獻策,事后曹操說荀彧“建此三策,以亡為存,以禍為福,以謀殊功異?!辈懿偈①澻鲝墓?,甚至說“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每當曹操出征時,負責(zé)留守后方的必然是荀彧,兩人的關(guān)系非常好,曹操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荀彧的兒子??墒堑搅?12年,曹操在南征孫權(quán)時,要荀彧前來慰勞軍隊,卻趁機免去了他尚書令的職務(wù),將其留在軍中。213年,荀彧死于徐州,時年50歲。關(guān)于荀彧的死因有兩種說法,其一憂憤而死,其二負毒自盡。
不管是哪種死法,荀彧之死都和曹操有直接關(guān)系!那么荀彧為何會有這樣的結(jié)局呢?其實原因并不復(fù)雜,荀彧出身士族名門,世代效力東漢朝廷,有很濃厚的漢室情節(jié),他之所以脫離袁紹,就是因為袁紹有不軌的打算。荀彧希望和曹操能夠重振漢室,恢復(fù)東漢的統(tǒng)治,但是曹操卻選擇了另一條路。
212年,董昭等人提議曹操“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勛”,并把這件事告訴了荀彧。結(jié)果荀彧堅決反對,他明白曹操正打算一步步謀奪漢朝的江山。曹操聞訊后非常生氣,借南征的機會,免去荀彧留守的職務(wù)。荀彧陷入矛盾之中,為保住漢臣的名節(jié),他只有選擇自殺。
參考資料:1.《三國志》;2.《后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