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我想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是誰,他是東漢末年繼承漢靈帝之位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東漢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廢黜的皇帝,公元189年9月28日劉辯在董卓的脅迫下,被迫讓位于其弟劉協(xié),后被貶為弘農(nóng)王。不過一般的史書和史學家因劉辯在位不足一年且被廢黜,所以并不把他當做東漢正統(tǒng)的皇帝。劉辯是漢靈帝劉宏和何皇后所生的嫡長子,其實在他出生之時靈帝已生下多位皇子,但都沒有活下來全部早夭。所以劉辯出生之后并沒有生活在皇宮之中,而是被寄養(yǎng)在道人史子眇的家中,并被取名為“史侯”。其實劉辯本無做皇帝的機會,最開始劉宏想立劉協(xié)為太子,但是由于此時劉辯的母家何氏勢力已遍布朝野,最終劉宏直到駕崩的那天也沒能立劉協(xié)為太子,而劉辯在母親和舅舅的幫助下最終登基稱帝,是為漢少帝。
不過此時的劉辯雖為漢帝,但實則早已無實權。其權利幾乎被何氏外戚和十常侍宦官這兩個集團中,劉辯等同于傀儡皇帝。公元189年,何氏集團和十常侍集團發(fā)生火拼,之后何進被宦官殺死,而何進的手下袁術等人聽聞何進被殺就立刻率兵攻入后宮,最終十常侍不敵脅迫著劉辯、劉協(xié)和何皇后逃出皇宮,而何皇后在中途被盧植所救。之后張讓等宦官被閔貢逼迫投河自殺,后劉協(xié)和劉辯在回宮的途中被入京勤王的董卓所救,得以順利回宮。不過在回宮的途中董卓覺得劉辯這位皇帝不堪重用,而劉協(xié)卻有著有為之君的樣子,再加上劉協(xié)的養(yǎng)母董太后與董卓是同族,而且董卓本就想做權臣,而另立新君則無疑可以大大的提高自己的威望,所以在綜合考慮下最終董卓有了廢黜劉辯,立劉協(xié)為帝的念頭。
最后在公元189年9月28日董卓開始下手了,由于董卓手握重兵,整個洛陽幾乎被董卓的手下一手掌控,所以在董卓表明要廢黜劉辯的念頭時,朝中除了盧植和袁紹其余皆不敢反對,而盧植和袁紹又并無多大的實權,最終劉辯被貶為弘農(nóng)王,劉協(xié)被立為大漢皇帝,是為漢獻帝。而被廢之后的劉辯就生活在洛陽的弘農(nóng)王王府中,雖生活無憂,但一直都被董卓嚴密監(jiān)控著,實則是被徹底軟禁,劉辯出不了王府半步,究其原因在于董卓唯恐會有反對他的人來拿劉辯來做借口。后在190年全國各地的州牧、刺史和太守紛紛以亂臣賊子之名開始起兵反董,而董卓深怕那些起兵的封疆大吏們以迎立廢帝劉辯復位的借口來對付他。遂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命李儒暗地用毒酒毒死劉辯,就這樣年僅十五歲的劉辯就倉促的結束了其短暫而又悲劇的一生。死后的他被劉協(xié)追謚為懷王,并葬在中常侍趙忠生前所為自己建造的墓穴中。不過在劉辯這可悲又懦弱的一生當中,臨死前的劉辯卻譜寫出了一個可歌又可泣的愛情故事。在劉辯被李儒逼迫自殺之時,他的王妃唐姬一直都對他不離不棄,當劉辯面臨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的時,似乎只有她還陪著劉辯,唐姬用自己的袖舞送走了劉辮最后一程,而劉辯也知道了唐姬的愛,臨走之前他說到“卿王者妃,勢不復為吏民妻。自愛,從此長辭!”,劉辯囑咐到唐姬,他死后一定要好好活著
。而唐姬在劉辯死了不久,被漢獻帝封為弘農(nóng)王妃,之后她就一直在劉辯的陵寢旁陪伴著劉辯,直到終老。而且劉辯臨死還寫下了一篇被魯迅譽為“漢宮之楚聲”的決唱,那就是“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蕃。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這恰好道出了劉辯這一生的悲涼與無奈。只能說劉辯錯就錯在生錯了帝王家,而且是亂世的帝王家,可以說如果劉辮能生在盛世,他可能會是一代仁君,可惜的是他的父親留給他的只是一個亂世,而這就注定了劉辯得到的只能是一個可悲而又可嘆的一生,作為曾經(jīng)的帝王死后竟被葬在宦官為自己建造的墓穴中,這還能說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