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戎馬一生的蜀漢前將軍關羽到達了他一生榮耀的頂點。在北伐曹操、攻打樊城的戰(zhàn)役中,關羽圍點打援,因勢利導水淹七軍,將曹操派來救援的于禁部隊一網打盡。統(tǒng)帥于禁被俘,大將龐德被殺。關羽的名聲震驚了華夏。
然而,一個多月之后,關羽從人生的頂點突然跌落,直接跌入萬劫不復的地獄,成了孫權的刀下之鬼。這樣的人生經歷猶如戲劇一般,高潮過去以后,緊接下來的,就是戲劇的落幕。
導演這場戲劇的人,有人說是呂蒙,因為是呂蒙假裝生病,使關羽失去了警惕。然后命令士兵身穿白衣假冒商人,迷惑了荊州的守軍,從而取得了奇襲的勝利。
有人說是陸遜,因為陸遜接替呂蒙統(tǒng)領軍隊后,主動寫信給關羽。在信中,陸遜極盡諂媚之詞,從而使關羽徹底放松了對東吳軍隊的防備,進而放心大膽的將原先預留在荊州防守東吳的軍隊也集結到樊城前線。這才讓東吳軍隊有機可乘,順利的拿下了荊州。
還有人說是孫權,因為呂蒙和陸遜都是東吳不世出的精英,他們在前線縱橫馳騁,只因為身后有孫權運籌帷幄,包括大軍的調度,包括作戰(zhàn)計劃的制定,包括與兩位將軍商量對策,采取措施麻痹關羽,都是孫權在背后一手策劃的。
說起來都有道理,東吳確實精英盡出,無論從武力上還是在謀略上,東吳都算計到了極點,才最終令關羽伏誅。關羽仿佛是一只斗獸場上的猛獸,東吳君臣智計百出,各顯其能,最終才將其宰殺。
然而,在這一切的背后,其實還有一位高人參與了屠殺關羽的盛宴。此人并沒有親自動手,但是只用了三句話,他就讓東吳出兵偷襲關羽的后路,解救了樊城的危險,成功令蜀漢和東吳兩虎相爭,最終導致了關羽的死亡,這人就是司馬懿。
就在關羽水淹七軍以后,盛名威震了華夏。當時中國大地刀兵四起,除了魏蜀吳三個主要政權之外,其實還有許多武裝嘯聚山林,也想趁著亂世撈取點好處。此時他們聽說了關羽的威名,紛紛投奔。
離得近的直接帶領部隊前來投靠,離得遠的也打著關羽的名義揭竿而起?!度龂尽りP羽傳》記載:“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庇绕涫钱敃r曹操占領的北方,出現了很多這樣的動亂,局勢一時間發(fā)生了動蕩,曹操頭疼不已。
而此時,關羽的軍威太盛,也讓曹操的自信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以至于他開始考慮,為了避一避關羽的鋒芒,是不是要把首都從許都遷往河北。
聽說這件事后,司馬懿對曹操說了三句話:
一、水淹七軍不算啥,我們的損失不算大,遷都容易動搖人心。
二、蜀漢和東吳面和心不和,關羽得志,孫權肯定不樂意。
三、把江南那塊地方封給孫權,孫權肯定傾巢而出攻打關羽,樊城的危機就解除了。
司馬懿的三句話,《三國志》、《晉書》和《資治通鑒》均有記載,可見其可信度極高。
曹操聽完恍然大悟,馬上派人與孫權接洽,以漢獻帝的名義把江南送給了孫權,作為孫權的封地。這里面既包括孫權自己的地盤,也包括關羽盤踞的荊州。曹操反正做的是順水人情,不需要掏一分錢。
孫權本來就想弄回荊州,這次關羽和曹操打了起來,他早就想坐收漁翁之利,這下得到漢獻帝的封賞,更加按捺不住,于是立刻安排,趁勢出兵,拿下了荊州。
也許關羽死前,只知道自己是死在孫權之手,卻不知道,在遙遠的北方,還有一位謀士憑著他神奇的推演,早就把關羽的命運算計與旦夕之間。可以說,收拾關羽,司馬懿只要三句話,東吳卻必須派出全部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