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慈禧皇太后
皇太后,是皇帝、天皇為其母親所上的尊號,太后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皇帝在登基初期,尊封前任皇帝的皇后,通常是他的嫡母或生母為皇太后。
皇帝以嫡出繼位:有生母在則以生母為皇太后。無生母則以先帝皇后(繼任皇后)為皇太后。生母、先帝皇后皆無,則以撫育皇帝的先朝妃嬪為皇太妃,有時也加封為皇太后。
皇帝以庶出繼位:則以嫡母為皇太后,生母尊為皇太妃。到明清時,嫡母生母則并為皇太后,清朝尊皇帝嫡母為“母后皇太后”,生母尊為“圣母皇太后”;名義上嫡母太后高過于生母太后。
皇帝以旁支入繼:以繼母(先帝皇后)為皇太后,且須認(rèn)繼母為嫡母。
嗣帝與先帝同輩、甚至較先帝為尊輩:以皇帝本人的母親為皇太后,至于先帝皇后則由嗣帝上徽號,稱○○皇后,如宋朝開寶皇后。
漢哀帝在位時,宮中共四位太后,分別是:哀帝祖母傅氏(封號先后有恭皇太后、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等)、哀帝生母(封號先后有恭皇后、帝太后等)、成帝生母王政君(太皇太后)、成帝皇后趙飛燕(皇太后),是謂四太后。
北魏為防外戚干政,仿漢武帝鉤弋夫人制,而實施“子貴母死”制。不論宮女、嬪妃甚至皇后,生下的皇子立為皇儲后一律賜死。但幼齡皇子仍需撫育,是所謂保太后,即以皇帝乳母為太后。不過母死子貴制太過殘忍,造成后宮人人自危,因此在北魏中期后取消。
漢昭帝上官皇后——漢昭帝逝世時上官皇后僅十五歲,繼位的劉賀雖僅在位二十七天,就被朝臣奏請廢位,上官皇后仍被尊為皇太后。漢宣帝繼位后又升為太皇太后。上官太后一直活到了漢元帝即位,此時她已經(jīng)是皇帝的法定曾祖母了,她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皇太后。
唐代宗沈氏——唐代宗為廣平郡王時的妾室,唐德宗生母,沈氏在安史之亂中失蹤,其子登基后遙尊為皇太后。至其曾孫唐憲宗時,方為其舉行哀悼儀式,并追上太皇太后謚冊。
唐憲宗郭貴妃——唐順宗朝為王妃、唐憲宗貴妃、唐穆宗朝皇太后、唐敬宗朝太皇太后,文宗、武宗、宣宗等三朝仍為太皇太后,一生歷經(jīng)七代皇朝,其中五代深受禮遇,其七朝五尊的經(jīng)歷堪稱特殊。
宋哲宗元祐皇后——二度被廢又二度復(fù)位,并二次于國勢危急之下被迫垂簾聽政,經(jīng)歷之奇,實為罕見。
宋高宗憲圣慈烈皇后——宋徽宗朝出生、宋高宗才人、升貴妃、后升皇后、宋孝宗朝太上皇后(后改稱皇太后)、宋光宗,宋寧宗為太皇太后,一生歷經(jīng)六代皇朝。她為中國歷史上極少數(shù)皇帝法定曾祖母級別的太皇太后。
清朝孝惠章皇后: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太后,自1661年—1718年共57年,如果包含皇后時期則總共是64年(1654年—1718年)是中國史上身居后位(皇后、皇太后)最久的女性。
清朝慈禧太后——清朝末期的實際主政者,因而在后世有“無冕女皇”之稱。謚號整整25字,是中國史上謚號字?jǐn)?shù)最長的皇太后。
清朝隆裕太后——為光緒帝皇后。在宣統(tǒng)帝登基以后升為皇太后,并仿效姑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為中國歷史上最后的皇太后。
皇太妃劉氏——劉氏是后唐莊宗的嫡母,但莊宗繼位后,尊生母曹氏為皇太后,嫡母劉氏只尊為皇太妃,違反了嫡母尊為皇太后的慣例。
日本皇室古制,天皇生母為皇后時,才能在天皇登基后成為皇太后;但若是妃所出之子登基為天皇,則只能稱皇太妃,妃以下所出之子登基為天皇,生母則尊為皇太夫人。在醍醐天皇之后,日本皇室中,天皇的生母、嫡母、繼母等亦尊為皇太后,而文德天皇是第一個由女御所出之子而登基的天皇,因此往后為女御所生之子成為天皇,該女御可升為皇太后或和皇太后等級相近的皇太夫人。
目前最后一位皇太后是昭和天皇皇后—香淳皇后,在明仁天皇登基后成為皇太后。2000年6月16日,香淳皇后過世(日文稱“崩御”)。